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效果

2020-12-30 02:30李嘉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静脉

李嘉敏 卢 怡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相关研究指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外周血管的合理保护,从而有效避免相关化疗药物对患者外周静脉血管造成的刺激,以有效降低患者局部组织坏死等问题的发生[1]。总的来看,PICC可有效实现患者静脉输液通道的合理搭建,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2]。经临床实践发现,在PICC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仍存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相关并发症发生因素的合理预防,从而实现针对性护理工作的提升与优化[3]。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5.04±2.4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4.42±2.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已经向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了申报并获得了委员会审批,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化疗干预。在PICC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工作,医疗设备导管由美国巴德公司生产,设备型号为4F。使用固定敷料对其进行贴膜,接头采用可来福接头,型号为CLC2000。在穿刺时,应在超声引导下选取患者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便对患者不适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观察组采用并发症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重点关注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有效做好相关并发症出现原因的分析工作,同时积极落实患者的护理工作。①局部渗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局部渗血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穿刺后2 d内,相关穿刺部位伴有点状渗血表现。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后压迫时间较短或压迫过程中所用手法缺乏规范性;在穿刺时,医疗人员垂直刺入患者血管;穿刺后患者活动较为频繁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在患者放松状态下进行穿刺,同时避免垂直穿刺操作,此外,在穿刺结束后,应嘱患者避免频繁走动。②静脉炎:静脉炎主要分为机械性与化学性两种。其中机械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置管后导管伴随患者血液流动而运动,进而造成血管痉挛,针对这一问题,应做好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同时采用冰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化学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穿刺通路失败导致药物外渗造成,针对这一问题,在穿刺后应做好药物注入情况的准确确认。③导管堵塞:导管堵塞主要是由于输液速度放缓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导管的检查并定期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④感染: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未能依据无菌操作要求导致。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依据相关护理工作标准开展工作,同时定期做好导管的消毒工作。⑤导管移位或脱出:导管移位或脱出主要是由于患者频繁活动导致。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医疗知识进行合理宣讲,从而实现患者护理依从性的提升,避免其在置管过程中做大幅度运动。

1.3 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医疗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以及导管移位或脱出。医疗人员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进行分析,包括专业知识、护理水平、交流沟通以及医疗知识普及4个方面,每项满分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水平越好。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依据患者填写情况可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00%,包括2例局部渗血、2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感染以及3例导管移位或脱出;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包括7例局部渗血、9例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7例感染以及5例导管移位或脱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8,P<0.001)。

2.2 两组医疗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医疗人员评分为(88.15±3.12)分,对照组医疗人员评分为(65.52±3.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67,P<0.001)。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威胁[4-5]。作为乳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乳腺癌主要是指在患者乳腺腺上皮部位出现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男性群体的发病率极低,仅为1%左右[6-7]。由于乳腺并非人体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扩散性,一旦癌细胞自患者乳腺部位脱落,其可伴随淋巴液与血液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8-9]。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化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在化疗过程中通过PICC的应用有利于有效降低化疗对患者的影响,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价值[10-11]。然而,在此过程中,若护理工作不到位,则有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出现,进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12]。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事相关并发症原因的合理分析,同时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护理干预,以为患者的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人员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通过并发症分析与护理模式的应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降低,且医疗人员服务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得到了合理的提升与优化。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PICC的过程中,通过常见并发症分析与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价值。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静脉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