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龙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2)
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55亿新发儿童肺炎病例,7.00%~13.00%的患儿需住院治疗。大叶性肺炎指的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病原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肺组织炎症,炎症呈大叶性分布,4~10岁儿童群体为其高发人群[2]。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咳嗽、胸痛等。相较于成人大叶性肺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体征多不典型,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造成多脏器损伤甚至遗留永久性肺不张。既往临床对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多采用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即可痊愈,但近些年随着病原体的变迁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多数大叶性肺炎成为一种支原体、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因此,传统的单一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往往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胸部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大叶性肺炎;②影像学结果显示肺叶内均为实变影;③肺部呼吸音粗,局部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啰音、叩诊呈实音或浊音;④伴有胸痛、发热、气促、咳嗽等症状;⑤入组前所有病例均未使用抗生素及相关药物治疗;⑥未合并先天畸形者;⑦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②感染对头孢曲松耐药的病原体者;③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67±2.12)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为(5.15±1.06)d。对照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61±2.26)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为(5.02±1.01)d。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吸氧、补液、解痉、排痰、止咳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10960167,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6片)用法用量:阿奇霉素10 mg/(kg·d),用药3 d,停药7 d,1个疗程为7 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儿予以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针(国药准字H20033235,由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0 mg/k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混合后静滴,每日1次,共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考《内科学》[3]中的相关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统计均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疗效等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儿童大叶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可累及上肺段甚至整个肺叶,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其主要病理表现。据报道[4],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肺炎的发病率可达0.37人次/年,而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为0.05人次/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炎所致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病例的28.00%~35.00%[5]。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部分患儿起病隐匿,无典型的铁锈色痰、寒战等大叶性肺炎的临床体征,给患儿的诊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近些年,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有研究[6]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病毒是导致大叶性肺炎发病的常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为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又以肺炎链球菌1.3.7型及肺炎链球菌2型多见,以肺炎链球菌3型的毒力最强[7]。大叶性肺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充血水肿期(发病1~2 d)、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 d)、灰色肝样变期(发病5~6 d)、消散期(发病7 d后,持续约1~3周)四期。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主要由心包炎、心肌炎、肺脓肿、脓胸等,但近些年鲜有报道。近几年,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临床体征轻重程度不一,体征轻微但胸片阴影明显是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的一个主要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对于支原体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欠佳,若将其与头孢曲松钠联用效果好。
研究[8]显示,以往在肺炎链球菌所致大叶性肺炎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肺炎链球菌的图谱近些年具有一定的变异,临床中单独肺炎球菌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病率降低,肺炎支原体、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大叶性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在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不足愈加明显。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特点是病情急促,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诱发肺实质受损、胸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还会诱发全身性中毒症状,诱发一系列肺外系统脏器受累。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体征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肺部受到致病菌感染后,机体的肺泡巨噬细胞可分泌大量炎性因子,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诱发一系列全身炎性反应,若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迁延性肺炎[9]。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儿童大叶性肺炎的预后尤为重要。
阿奇霉素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衍生物,是当前临床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常用药物。该药的药物效应动力学显著,半衰期长,抗菌谱广泛。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病原菌的核糖体50 S亚单位结合,从而对RNA 细菌的转肽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10]。相较于传统的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穿透组织能力强,生物利用度好,最低抑制浓度小,对支原体、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此外,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少,毒性低,安全性高,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疗。但近些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不断变迁,大叶性肺炎多为草绿色链球菌、支原体、肺炎球菌等混合型致病菌感染,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因此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的用药趋势。头孢曲松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杀菌药物,其作用及时注意通过对病原菌的细胞壁合成产生迅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除了具有头孢菌素的特征,头孢曲松钠还具有稳定性好、杀伤力强等优点,且1 min内静脉滴注0.5 g其随即血药峰浓度可高达150.9 mg/L,血药峰值高,药效更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头孢曲松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后可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可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