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 陆叶珍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作为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教育概念,它强调将跨学科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景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在真实的生活和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合作、创新、分享,培养幼儿未来职业和终身学习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新奇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基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特点开展适宜的STEM活动?我们从环境入手挖掘资源,以资源生发活动,以活动来构建幼儿新经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体验STEM活动的需要。
STEM课程倡导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技术工具,创设灵活且包容的学习空间。我们以杜威的“做中学”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想,创设大量能与幼儿发生交互作用的环境、材料,保证幼儿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主动建构认知经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幼儿动手动脑的“做”和“玩”的过程。
在园所公共空间的中,我们对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进行适宜的规划,努力使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孩子探索及学习的空间。如:一楼走廊木质多元探索墙全覆盖,含音砖、小球坡道、磁性拼图等内容;二楼走廊中的声音区,传声筒、乐感墙,内含各种可以探究声音的自然物和半成品材料;三楼的轨道天地,连接、转弯,丰富及灵活多变的材料给予孩子更加多元的探索空间,感受到发现的奇妙。
专用活动室也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天地,在STEM环境营造中,我们构建STEM创玩中心:打造磁铁区、电力区、玩水区、光影区、力区、感官区,利用走廊开辟声探区,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现象,支持幼儿做做玩玩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乐高专室我们采购丰富的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乐高配套玩具,创设桌面、地面、柜面、墙面的多维立体空间,依据不同的搭建主题和幼儿一起将乐高室划分成不同的搭建区域,如:交通工具区、人物动物区、风景区等,提供每个年龄段幼儿活动的操作图谱、多媒体设施,给幼儿创设了自由创想的乐高乐园。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七大区域,语言区、建构区、美术区、生活区、益智区、科学区、扮演区等,班级的区域活动可以成为幼儿STEM探究的天地。在一些区域我们会提供专门的观察工具、实验工具及测量工具,科学区的钳子、滴管、打气筒、塑料刀、甩子及漏斗、放大镜等,延伸到户外的风车、风向标等;益智区的天平、温度计、量杯、量勺和计时器(沙漏)等;生活区的塑料刀具、榨汁机、削苹果器、烤箱、蒸箱;自然角的直尺、量杯、铲子、耙子、放大镜,甚至是孩子可以自主查阅知识的二维码等,正如STEM中所提倡的,在班级中蕴含着无数的STEM教育的机会,而对于幼儿园来说,适宜的工具和材料是幼儿进行STEM探究的关键和保障。
户外为幼儿提供了在室内无法得到的学习机会。在轨道世界、建构工坊、种植天地、泥沙乐园等区域,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多样化的探究工具,在户外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探究、发现、体验和创造。如:我们本学期刚刚进行了玩沙池的改造,我们鼓励幼儿一起选择玩沙池合适的场地;鼓励幼儿画设计图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玩沙池的样子;用各种材料搭建出心目中的玩沙池。工人叔叔施工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让孩子们观摩施工的过程,并用照片记录下玩沙池的改造。户外环境的改造为幼儿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探究、体验和发现奠定基础。
STEM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学习的过程。在STEM活动中,我们从幼儿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幼儿置于真实、丰富、富有挑战的场景中,师幼共同围绕一个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开展探究、观察、调查、交往、表达等活动,以培养幼儿爱探究、善思辨、求创新、乐表达、会合作的素养品质。
STEM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江苏省基础教育STEM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倡导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我们借鉴瑞吉欧方案教学以及美国高瞻课程理念,梳理项目活动实施路径,聚焦幼儿生活中关注的问题,师幼共同引发项目活动主题,分析其中蕴含的STEM元素,鼓励幼儿小组合作,展开对项目内容信息搜集与问题调查,挖掘资源、收集适宜材料,展开计划、讨论、实施、反思等活动,在问题不断迭代中,调整与优化项目方案,支持幼儿探究,拓展幼儿经验。如,以主题《好玩的风筝》为例,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孩子们萌发了自制风筝,放风筝的想法,由此产生的问题:怎么样才能做出飞上天的风筝?我们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分小组,查找资料、列出材料清单、收集材料;设计图纸、分工制作、试飞、出现问题分析调整、再次尝试等……在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中萌发STEM的意识。
区域活动是课程开展的重要形态,在区域中,同样蕴含大量的STEM教育的契机。我们借助班级建构区、自然观察区、科学区、木工坊、生活区等,充分挖掘区域中蕴含着的STEM机会,根据主题预设每个区域的关键经验,投放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挑战性、操作性材料,提供支持STEM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孩子们要给自然角的土豆搭建一个家,孩子们在美工区画出设计图,找到合适的材料做屋顶,再到木工区切割小木棒作支撑,随后用热熔枪、橡皮筋固定,再想办法安装在花棚里。这其中有无数的STEM思维:工程问题——怎样建造一个土豆之家;数学问题——需要多大、多高、用多少材料;科学问题——如何解决支架平衡、重心稳定的问题;技术问题——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搭建最好,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蕴含大量的STEM教育的契机。
专用活动室也是幼儿园开展STEM探究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原有二层楼的专室、走廊统一规划部署,创设STEM动力乐园和STEM机械世界,打造STEM创玩天地,其中包含了动力小城店、水世界俱乐部、拆装修理铺、磁力大世界、电力小屋等各种有趣的探究主题,每个探究专题中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可操作工具与材料,打造出沉浸体验式的探究空间,引导幼儿在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专室情境中,激发探究思维。如,在乐高积木建构的探究中,我们以STEM的思维去分析幼儿在科学、技术、数学、工程中可获得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中班的跷跷板,凸显的是科学中的杠杆原理、数学中的方位距离;大班的火箭,幼儿获得的则是平衡、对称数学概念。在以专题研究为途径的专室活动中,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在一日活动中,蕴含着很多STEM 机会和可能,关键需要教师具有STEM的意识和方法,能将它融入日常的活动中,引发幼儿的兴趣、关注,进而发现和探究。因此,需要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最大程度地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活动途径,引导幼儿体验STEM学习过程,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者,逐步形成爱探索、求创新、善思辨、乐表达、会合作的STEM素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