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020-12-30 21:42杨雪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都区残疾体育教师

杨雪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目的

特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特殊儿童逐步达成:照顾自己、参与家庭、参与社会。我国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庭没有所需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特殊教育的更快更好的发展。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研究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在特殊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特殊教育研究的精细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体育的角度探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取得实效,使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1.2、研究意义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发布了“第二次特殊教育促进计划(2017-2020)”。该计划是对特殊教育促进计划(2014-2016)的整合和更新,也是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然而,就我国特殊教育现状来看,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尚未完善,仍面临着师资匮乏、硬件设施供不应求、教学标准及教学方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根据特殊儿童成长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措施,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创造更利于他们学习的条件。

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6年,目前已发展成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共8个班,人数128人。本文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为研究主题,在了解我国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都特殊教育学校为实证分析,探索、丰富与改进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基于新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为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学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2、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1、学生特殊教育情况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强调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补偿缺陷,将职业教育与文化学习并重,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因材施教。学校开设语、数、写作等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舞蹈、鼓乐、美工等艺术文化课程,并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残疾人艺术节,参演节目或美术作品多次获奖,戏剧小品《好吃的蛋糕》获全国优秀奖,在出彩新都秀的大型励志活动中,舞蹈《丰收乐》荣获冠军,并借此登上2015年央视7套农民春晚的演出;开设劳动技能、生活适应等课程,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开设体育、保健等课程,增强特殊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环境

根据调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28名学生和23名教师,其中体育教师3名,均为男性,占比13%。三名体育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专业(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中,三名体育教师分别参与了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县级培训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均一次,参加校级体育教师培训两次。

通过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对学校体育教学设施进行统计,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内体育教学设施仍有不足,体育场馆与体育场地不足,学校缺乏最基本的体育场地,完全低于国家要求,现已有的部分教学设施并不适用。也就是说,学校已有的教学设施并不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而学生需要的体育教学设施却出现不足。

2.3、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采用教学大纲和教材情况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采用了两份国家统编普通教材,根据调查得知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撰写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科书》。但由于该教材是为听力残疾学生设计,其理念在于“补偿听觉缺陷”,因此对于智力残疾或兼有智力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可能并不适用。加之本校教师使用的主要是该教材的第一册至第三册,分别出版于1995年、1996年和1997年,至今已有20余年,其中的部分理念和方式可能并不适于目前的情况,也无法解决现阶段的教学问题。因此学校在教材方面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和撰写又针对性的体育教材及体育教学大纲,为体育教师提供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2.4、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有队列队形、单脚跳、立定跳远、田径、跳绳、体育游戏、体育康复锻炼、韵律操、足球等。康复课程主要包括:跑、跳、跳绳三项,其中跳绳是最主要的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协调能力、肌肉力量,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平衡能力的练习。体育理论课主要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康复知识。其中体育卫生健康知识是残疾学生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知识,是学生参与日常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将学生分为八个班级,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按班授课制、个别辅导、兴趣班教学等集中组织形式。在按班授课制中,学生利于分班管理,便于教学;在个别辅导中,利于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竞技能力;在兴趣班教学中,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体育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现空间。例如,开展舞蹈、田径等个别化教学和兴趣课程教学。

3、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不完善。学校跑道仅长200m,其他设施包括一个7人制足球场、一个乒乓球场和4个单双杠。在体育教学上,“一场多用”的现象普遍,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师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

在体育师资上,学校仅有3名体育教师,3名体育教师均大学本科毕业(非特殊教育专业),且学校缺乏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在教龄方面,相对来说3名教师教龄较短,学校也缺乏有资历有经验的教师;在特殊教育体育师资的培训情况上,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较少,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不足,也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优化本校的体育教师队伍。

3.2、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特殊需求

由于在校学生的身体情况不甚相同,尤其是培智班级内存在智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等不同情况的学生,简单地按班级分类是不科学的,但会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体育课堂中可以将培智班级同班的学生再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争取将体育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只是简单重复跑、投、跳练习,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其次,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更多的只是直观地完成任务和练习,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投入和自主选择,导致学生并非主动的投入体育教学当中。学校应该增加一些适合残疾学生的趣味项目,更好的满足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推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

3.3、学校体育文化淡薄,学生体育意识薄弱

场地、设施和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薄弱也反映出学校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学校体育师资的薄弱,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且使用的均是年代较久的体育教材,教学大纲也略显陈旧,完全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上,课程内容的单一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也导致学生体育意识的薄弱。学校也因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不断的去参与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根据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年轻,从事特殊教育教龄较短,均为男教师;学历上都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师范毕业生,且在特殊教育上经验不足。体育的教学内容以队列队形、跑、跳为主,主要发展学生的灵敏度、速度、下肢力量。在教材使用情况上,学校采用20世纪90年代的教材,教学大纲也未更新,其中的部分理念和方式可能并不适于目前的情况,也无法解决现阶段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了按班授课、个别辅导、兴趣班教学,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2、建议

通过对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基本情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反映出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体育教师规模,加强体育师资岗前培训,鼓励在岗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为体育教师提供与专家、同行交流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经验的机会,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综合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2)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加强对现有体育设施的维护,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更新教材,并采用最新教学大纲,或可尝试开发和编写特殊体育教学校本教材,以使教材更适合本校学生使用;

(4)正确引导残疾学生,使其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终身的体育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体育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体育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提出锻炼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使残疾学生逐渐养成并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5)丰富体育竞赛活动,使体育课程与“特奥运动”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发觉学生体育特长,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有效的保障;

(6)建议师范院校开设特教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特殊教育学校所需的体育教师人才,以保证特殊教育体育师资的质量,满足特殊学校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新都区残疾体育教师
心有榜样,逐梦成长——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演讲比赛
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拂面育桃李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