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

2020-12-30 21:30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2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飞天神舟

文 李 晓

自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以来,中国航天人不断完成创举,“长征”“神舟”“嫦娥”“天宫”接续飞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史上了不起的第一次,不断刷新“中国高度”的同时,也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密码。

为了检验发动机性能,承担火箭发动机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次次把发动机置于远比航天发射还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试车”,使发动机至今保持100%的成功记录,得到了“金牌发动机”的美誉。

从基础理论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到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阶段,航天员需要接受8大类58个专业的训练,被称为上天的“58个阶梯”。8米长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转动时如同游乐场中的“飞碟”——这就是用于训练航天员超重耐力的载人离心机。这项训练中,航天员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状态下练习各种抗负荷动作,还要判读信号、回答提问;在强大作用力的牵引下,面部肌肉会变形,眼泪常常不自觉地往外流。

神舟十一号总装要完成1181道工序,涉及工步数超过15000步,操作过程中,要在视线不可见的区域完全凭感觉安装直径只有3毫米的螺钉,操作间隙只有不到1厘米,且操作人员要在身体扭曲将近180度的“瑜伽式”状态下完成安装。一遍不达标就再来一遍,一天不达标就加班苦练。

在参与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设时,航天工程师周湘虎因长期疲劳和强光刺激,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04,手术后的他重返工地,和战友们一起搭建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运载火箭的发射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航天人的担当。

在火箭系统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主任设计师刘站国三次住进ICU病房,两次收到病危通知书,病情有了好转又继续投身研制一线……

据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舍弃了安逸,奉献了青春,用数年如一日的顽强拼搏和无悔付出,用发自内心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支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航天人选择了寂寞和清贫,选择了坚守和责任,为圆祖国和人民的飞天梦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这也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飞天神舟
飞天之梦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飞天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