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铁一中学教育联合体航空城分校 焦 伟
写作教学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既定规律,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获得独特的个人理解,做到推陈出新。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作文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追求创新,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里有创意地表达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个性理解,推陈出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立意新、选材新、构思新、表达新等。
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想有一定的新意,不妨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如提到“秋”,我们会想到“林寒涧肃”“高猿长啸”,一派肃杀凄凉的景象。而刘禹锡却另辟蹊径,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一反常态,于秋之中融入了自己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那便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展现的天高气爽,与凌云的鹤一同遨游云霄的非凡气势。因此,通过转换角度,从反面发现积极因素去作文,一定会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作文创新离不开对写作材料的筛选。取材要新,就是要做到选别人未选,写别人未写。审视学生的作文,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对生活缺少观察。正如福楼拜劝莫泊桑不要写听来的故事,要多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强调的就是从生活中取材,这样写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有了素材,还要学会筛选。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内容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这样的片段能做到别人未写更好,如果素材平常,就要用心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冰心凝视雨中的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我”小时候一次冒险爬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经历,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写的事虽小,但能以小见大,感悟深刻,也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构思即“构设、布局”,是作者在孕育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构思新就是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传统的作文教学为学生规定了各种写作要求和思路限制,如记叙文要“凤头猪肚豹尾”,议论文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此教学难免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所以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就成为常态,构思只有做到新奇、巧妙,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材中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写了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每个人都有的生活体验,却因一家三代人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分歧,终归于和谐,给读者以深深的启示:一方面感受到了那温暖的亲情,更理解了中华传统美德敬老、慈爱的观念。学生也不乏构思奇巧的佳作,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文的布局,重在启迪智慧,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从而创作出别样的作文。
至于表达新,就是要学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有创意地表达。语言要体现个性色彩,就要加强对词语、句式、修辞的针对性训练,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体现在作文当中,一是作者的语言文字有鲜明的特点,或优美,或平实,或内蕴丰富、意味深长,或简明如话、老妪能解等,总要体现出一种风格。
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写到叶圣陶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如此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也是他一贯的文风;二是作文中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教养,能充分表现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告假回家后见到我,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正如作者所写的: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样的长妈妈怎能不使作者产生新的敬意,其贵在虽不识字,错把‘山海经’记成‘三哼经’,却做到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儿,这段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便表现了长妈妈虽没有文化却心地善良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作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心得,记录自己的成长,作文就会富有新意,进而体现作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