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探究

2020-12-30 21:0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数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 李 岭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并明确指出了公共基础课程如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高等数学作为高校众多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伴随学生整个大一学年。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一年,更是奠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调的一年。如何梳理教学内容,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特点、思维方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大肆宣扬所谓的“自由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表面上打着“民主正义”的幌子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这些恶毒行径,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讲,容易导致思想上的混乱以及观念上的冲击。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是高校所面临的挑战,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必须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其他课程教学中,保证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做到以德树人。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进行学科融合,共同育人的角度出发,高等数学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覆盖范围广、教学时间长,这些学科特点为教师推进思政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大一新生正处于学习热情高涨、可塑性强的阶段,为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通过一系列相应措施,加大力度推进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但是,思政教育融入高等课程教学的效果仍不甚理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熏陶。

因此,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在设计把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案时,可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唯物辩证法渗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

唯物辩证法是以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很多定理、概念都是对唯物辩证思想的有力论证。例如,教师在讲解“导数概念”的过程中,经常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引例,帮助学生理解导数作为研究运动中瞬间变化规律的方法。该知识点集中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在一瞬间,运动和静止达到了对立统一的状态,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

在“定积分概念”的讲解中,对如何求取曲线下的面积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曲线下面积化大为小,分割成若干矩形。当分割无限次时,小矩形数量越来越多,通过对无数小矩形面积的积累之和求取极限,得到整个曲线下面积。整个推导过程涉及了唯物辩证法中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

数学作为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关系的科学,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思政知识,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二)以中国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激励着大家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翻开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令人瞩目,如杨辉三角形的提出比欧洲早了三百余年,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极限观念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文化自信。

在近代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出现了李善兰、华蘅芳等著名数学家。但遗憾的是,当科技推动西方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近代中国正经历着内忧外患,这导致科技发展极大地落后于西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近代中国数学发展史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数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背景相对比,使其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壮大,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导学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以中国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是简单地把数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机械地拼接在一起,但也不能过分偏重爱国主义史料而忽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到深入浅出,有机结合。

(三)以高等数学学科知识启迪学生正面思维

从牛顿、莱布尼茨到柯西、黎曼,这一个个镌刻在数学史上的名字,他们所提出的定理,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引申,达到启迪学生正面思维的效果。

在讲解“费马引理”时,教师可以引入“费马大定理”证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从提出到解决,“费马大定理”困扰了数学家三百多年。定理最终的证明者怀尔斯,从少年时接触“费马大定理”就被其所吸引,到中年做好准备对其发起挑战,整整七年时光,怀尔斯与“费马大定理”进行着艰苦的搏斗。然而在最后的论文审核中,因为过程中的一个漏洞,证明无效,怀尔斯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在巨大的质疑声中,怀尔斯没有放弃,而是总结经验重新开始,在之前证明失败的漏洞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并最终完成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回望整个过程,相信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怀尔斯成功的喜悦,更会被他坚韧不拔的品质所折服。正如冰心先生在诗中所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在讲解“不定积分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时,一个被积函数的原函数有无穷个,其差别只在于一个常数C 的变化。只要原函数最核心的主体部分不发生改变,那么不论常数C变成什么数值,在求导的法则作用后得到的仍然是相同的被积函数。通过不定积分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外部环境多么纷繁多变,学生都应该坚定信念,通过不懈的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以数学建模活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程度的加深,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抽象后,用数学原理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再回到实际情境中验证所得结果的数学活动过程。

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积累了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经验,能够深刻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应用 MATLAB、SPSS 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需要理解学习算法以及编程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团队意识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

(五)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一名拥有出众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优秀的学术水平、高尚的品德素养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育的力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一方面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复杂,教师教学节奏快,是学生眼中的“老大难”课程;另一方面,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变化,开始集体式的独立生活,不少学生会因为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而感到压抑和焦虑,这些情况对教师提出了教学之外更严格的要求。首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的良师,以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持久的热忱做好行为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爱岗敬业精神的可贵;其次,在课堂外,教师应为学生的益友,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人处事的点拨,以得体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师德师风,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内外,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不是要改变课程性质,而是希望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科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数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