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冰雪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他体育运动来说,虽然其参与者相对较少,但其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冰雪运动有时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是在独特地理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运动形式。冰雪运动需要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对人体有较强的耐低温性要求。冰雪运动有多种形式,不管是个人竞技比赛,还是团体项目的比赛,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由于冬季寒冷天气的影响,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难以进行,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健康质量,增加学生中亚健康的人数。冰雪运动丰富了冬季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为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积极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相继出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等文件,为推动校园冰雪运动的进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8年教育部发出文件,决定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希望通过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的建立,树立一批校园冰雪运动教育工作者的典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校园冰雪运动。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上海等地都提出了建设冰雪特色学校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冰雪场地建设,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冰雪运动,推动了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主办地,首批建立的5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中有许多学校建设了冰场,积极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旱地化”;北京东城区新建的共享冰场面积大约500m2,可供6所学校的学生同时进行冰上运动。
首先,大部分的冰雪运动项目需要在室外场地进行,并且需要在有冰雪的场地中进行,这种条件一般只有在冬季才能具备,对时节的要求较高;其次,冰雪运动对运动装备和器械的要求较高,要求要有专业化的设备;再次,冰雪运动项目繁多,种类丰富。很多项目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这就导致了很多冰雪运动的项目不适宜在校园中开展。想要顺利推进冰雪运动进入校园,首先要解决冰雪运动自身特点带来的限制。
在国外,有很多国家让孩子从小接触冰雪运动,在玩乐中奠定冰雪运动的基础。而我国很多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不足,对于冰雪项目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媒体的播报,对冰雪运动的价值认识仅限于它的娱乐观赏性,大多数人没有主动参与冰雪运动,没有从实践上感知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冰雪运动是运动者借助运动器械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冬季运动项目。寒冷恶劣的外部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同时,由于冰雪运动具有高危险性,容易发生擦伤、摔伤、划伤甚至是骨折等运动伤害,这些意外事故的突发性和运动伤害的损伤性会使学生对冰雪运动产生抗拒和排斥,产生畏惧心理。除此之外,教学结构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场地局限性大等弊端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大多数冰雪项目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速度、力量和操作冰雪运动器材的能力。但从当前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缺少冰雪运动的基础,加之课业负担重,平时缺乏身体锻炼,身体素质不能满足冰雪运动的要求。
北京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表示,北京市有9000多名体育教师,但只有5%的教师接触过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师资极度缺乏。北京市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尚且如此,其他省市冰雪运动教师的数量更是堪忧。再加上冰雪运动对技能、专业和年龄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在思想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标准,工作上更倾向于一些中高考得分的体育项目,不愿意承担冰雪课程的教学,成为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一大难题。
开展冰雪课程对场地和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而我国虽幅员辽阔,但南北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冰雪资源在各地区的分配不均,能满足冰雪课程开展条件的地区仅限于东北三省,缺冰少雪限制了冰雪课程的开展;另一方面,受季节影响能够开展冰雪课程的时间只有冬季,学生能够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很短,漫长的等待也会消磨掉学生进行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学校能够提供的冰雪场地有限,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场地器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学校场地有限,靠自身筹措资金也比较困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发展。
冰雪运动存在很强的技巧性,较其他运动来说更加危险。冰雪运动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需要学生各方面的配合和较强的体力做支撑,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此外,学生进行冰雪运动的环境较为复杂,在一定场合内同时运动的人员较多,且像滑雪、滑冰这种运动速度较快,学生技术练习不到位的话应对突发状况很难作出正确的反应。冰雪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比其他运动项目要高。
冰雪运动进入校园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支撑。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适合在校学生练习的冰雪运动的课程。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开展过冰雪运动类课程,北方地区的一些学校会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的优势在冬季进行冰雪运动课程的学习,但大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兴学习,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冰雪运动的技能,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比较一般。
南北方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冰雪资源和教学条件,不同学校也有不同的硬件软件设施和师资条件,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方案。比如,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学校冬季拥有自然的冰雪资源,各个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灵活开展教学活动,而大部分南方地区学校没有自然的冰雪条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进行旱地冰雪运动。从组织形式上来说,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把冰雪运动的学习划入学校体育课程,安排专业的教师特定的时间系统的进行冰雪运动的学习;对于冰雪教学条件不充足的学校来说,可以开设兴趣班和社团,让部分学生可以接触到冰雪运动的学习,体会到冰雪运动的乐趣。从内容安排和设计上来说,可以安排难度较小、技术更容易掌握的项目进入校园,部分难度较高的项目可以安排专业的教师设计,适当降低难度,使之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想要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价值的认识,使其对冰雪运动有一个深刻系统的了解。例如,可以宣传冬奥会文化底蕴,组织学生观看冬奥会比赛视频,学习冰雪运动的发展历史和突出人物事迹,弘扬冬奥会坚强不屈的精神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增加学生对冰雪运动学习的热情;其次,冰雪运动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严寒和疾病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其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审美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一门实用型的冰雪运动技能,对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要制定冰雪运动层面的教学大纲、编写专门的冰雪运动教材资料,在政策层面引导教师科学地组织实施教学。目前我国存在能够胜任冰雪运动教学的体育教师数量少的问题,扩大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允许一部分高校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培养专业的从事冰雪运动教学工作的教师;国家运用政策优势吸引在冰雪运动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才参与到校园冰雪运动的教学中来;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定期进行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冰雪运动技能培训。转变体育教师的思想,不把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积极承担冰雪课程的教学,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计划于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不少于650座滑冰馆,雪道面积达到10000m2、雪道长度达到3500km。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冰雪场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冰雪资源配备匮乏的问题,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入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修建适宜当地的冰雪场地。比如,南方地区天气较为炎热,自然冰雪资源较少,可以把修建重心放在室内场馆上;北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冰雪资源,先天优势明显,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安排布局,开设多样化的冰雪运动场地。此外,各学校在修建冰雪场地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实际教学需要,根据要开展的冰雪运动课程建设合适的场地,同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修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场地设施。
教育体育局可以按照科学、灵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冰雪运动课程,建设严谨的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大纲。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冰雪运动课程体系。
当前冰雪运动进校园面临着冰雪运动自身的局限性、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和主体性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资源配备匮乏、冰雪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建议通过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组织冰雪运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冰雪场馆,合理配置资源;各部门合力保障学生运动安全;完善校园冰雪课程体系等发展路径,促进我国冰雪体育教学的发展,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而实现由“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只有使冰雪运动在学校体育中有效开展,才能更好地推进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助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