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 刘宪颍
管理的对象包括人、物、事。若单纯从“人”的角度而言,特别是校长面向教师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人才,塑造人才。在校长眼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人才。对这些人才梳理分类、因材施教,使其素养与能力均有效提高,是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工作使命。
不管学校规模大小,都可以尝试着给教师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所以分类方法不尽相同。笔者从教师擅长的领域出发,将教师分为技术型人才、业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指具有水电、网络等线路设计以及硬件维修能力的教师,专业会计也可以列入其中,这样的人才一般适合做学校后勤工作;业务型人才是指具有课堂教学专长的教师,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执教的能力、设计及处理作业的能力、说课和评课的能力等,其水平都比较高,一般能轻松、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师在学校教师中占主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大任;管理型人才是指具有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的潜能与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终使管理对象实现最大价值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一般适合担任班主任和走上学校领导岗位。
梳理人才,将所有教师分门别类,是学校培训提高教师、有效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要注意工作岗位的磨练。平时工作岗位的磨练,才是时间最长久、形式最生动,也是最容易看见效果的锻炼。学校要告诉分布在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才的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要做有心人,要注意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与工作经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把素质与能力基础好、精力比较旺盛的教师安排到工作难度系数大,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经历“炉火”的考验,达到“纯青”的目的。
相对于管理型人才来说,其实无论是中层,还是高层,都比较锻炼人,因为涉及有关管理的任何事情,必然都会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需要动脑筋和运用智慧。
宝剑锋从磨砺出。各类型的人才在学校“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引导与培训措施的实施下,只有善于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注意提炼、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才会磨砺出“锋”,使自己成为学校教育趁手的宝剑。
注重特殊机缘的锻造。学校锻炼培养教师,使教师成为真正的人才,需要赋予不同类型的教师以特殊机缘。比如,参加各种级别的培训与比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与家校沟通等。特别是比赛,最为锻炼人。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就是因为参加县级教学比赛、市级教学比赛、省级教学比赛,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把自己送上国家级教学比赛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指教与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业务能力进步飞快。在国家级比赛结束的第二年,被评为河北省名师。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因为有了“苦寒”的经历,青年教师才得以实现自我超越式成长。由此可见,“特殊机缘”对于教师成长极具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某个“特殊机缘”并不适合随意指定给任一教师,有关它的指定,也要讲求“因材施教”与“尊重差异”的选择。即把某一种类型的教师根据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分成几个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分配相应的、适合的“特殊机缘”,或参加培训,或参加比赛,或参加社会实践,或参与家校沟通等,抓住这一“苦寒”的机会,好好锻造自己,使自己快速提高,快速成长。
全校教师横向可以分类,纵向可以分层。每一位校长都可以从自己心目中清楚找到某一位教师横纵坐标轴的交叉点,即这位教师的坐标位置。若是有特殊机缘来敲门,从教师成长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校长一定会把“特殊机缘”按照坐标的位置准确地投向最为适合的他。
把教师都视作人才,培养成人才,其实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从本质上或得以提高,或得以转变,比如通过参加一定时间实践锻炼,教师由技术型人才转变成业务型人才,或由业务型人才转变成管理型人才,由管理型人才转变成技术人才,都不无可能,逆向转变也成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校长除了在心目中适时为其改变坐标位置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其能力变化,给其调整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比如参加毕业班教学,进入学校领导岗位等,也可以根据其进步的表现与程度,安排去参加适切的培训,去参加适切的比赛。对教师来说,这些“调整”都是鼓励与激励,能够促使其在今后不断取得进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把教师转变成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要慎之再慎,不能仅看其是否已经具备管理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已经提高到很高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好教师的品德素质,只有具备较高品德素质,才能在领导岗位站住脚,也才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所谓“德高望重”“以德服人”,足以说明在领导岗位,教师具备较高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为校长塑造人才、锻炼提高人才提了一个醒,就是一定要重视对教师开展提高品德素质的培训,保证教师品德素质人人过关。尤其是对具有领导能力的后备干部,更要严格要求,必须具有过硬的品德素质。
根据教师锻炼提高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既是对教师的一种激励,又是一种评价。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每一位教师的培训提高情况都应该做出评价。尤其是针对思想消极、没有进步表现的教师,更应该借助评价机会,采取面对面谈心的方式,了解其不思进取的根源,然后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策略科学引导进步。必要的时候,校长可以亲自上阵,有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总之,校长要视所有教师都是人才,不能让一位教师掉队。
校长借助管理培训教师、培养人才,其实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与生动落实。在培训与培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华丽的手段,更多的,只是把功夫花在了平时,诸如把教师分门别类掌握情况、因材施教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调换岗位继续激励教师进步等,看似都是学校的日常工作,但是在日常管理中,因为多了一份“培养人才”的心,而使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