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忠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小学坐落于全国百强镇之一——大王镇,现有学生2800 多人。2017年合校以来,学校以“让学生成为幸福完整成长的人”为办学理念,以“共创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生活”为办学愿景,以营建“幸福完整成长”教育文化为引领,加大校本课程建构与实施、幸福课堂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擦亮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特色品牌,而且真正构建形成助力学生“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图景。
助力师生幸福完整地成长,既是教育实践的需要,更是教育理想的追求。“幸福”是让学生、教师及家长在爱与善的和谐氛围中,携手前行、共同成长,这就要求每个主体树立正确教育观和幸福观——真正教育幸福的获得必须依靠努力创造。“完整”既包括参与者的完整——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包括学生身心、人格等全面和健康发展;“幸福完整成长教育”就是让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每一个主体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让学生享受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生活”理念引领下,我们以校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系列活动为实践载体,以享受阅读为切入点,基于文明校园与良好习惯培养、精致校园与精细化管理、和谐校园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优雅和文化气息浓郁的美丽校园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更有助于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努力建设精致而优美的校园。进入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刻有“共创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生活”的文化石,以此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各类植被文化牌的悬挂到如诗如画的校园环境的打造,从爱护校园的宣传标语的征集到溢满书香的教室布置,以及文明健康教育设施的配备,学校的每一处、每个点都匠心独运、精美布局,成为激励学生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标识,丰富多样的校园物态文化成为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的重要理由。
学校从精细化管理、书香校园创设、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等方面入手,依托各类活动,逐步打造温馨、和谐、文明和向上的育人氛围,提升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文化建设水平。学校关注细节教育、重视过程育人,促使学生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方面更有“文化”。同时,学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诠释幸福完整成长教育的文化内涵,比如“晨读”“午写”“阳光体育”,以及古诗文诵读、别样开学典礼、庄严升旗仪式、内容鲜明的主题队会、校园艺术节、冬季越野长跑等,特别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书香班级等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师生共同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以文“化”人的幸福。
学校依据学生发展需要,以师为本、立足实际、聚焦实践、科学建构、有效实施幸福完整成长课程。幸福完整成长课程校本实践体系的创新性构建与实施,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生命发展的成长需求,而且让教师感受自主、自动、自为教育生活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综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改革愿景。
其一,学校积极引领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实施效果最大化。学校校本化实施的国家课程共分三大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体审美类,包含生活中的数学、Scraino 课程、阅读1+X、绿茵逐梦等14 个校本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生活数学、数学文化、Scraino 课程、科学与生活、巧手用科学等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写字育人、妙笔生花、阅读1+X、亲子共读、情景英语等课程;艺体审美类课程包括巧手坊、试听练耳、绿茵逐梦、软笔书法等课程。上述方面极大促进了国家课程的落地开花,从而为学生幸福完整地成长构筑坚实“跑道”。
其二,学校积极开发拓展性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体审美类、综合实践类。人文社科类课程实践体系由德润儿童、英语绘本、经典诵读、演讲与口才等构成;自然科学类课程设置益智游戏、家庭种植、电脑绘画等分课程;艺体审美类课程设置足球技能专训、篮球技能专训、排球技能专训、古筝、尤克里里、唱响金色童年、漫舞飞扬、温馨布艺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由家校共育、班会、队会等分课程构成。上述课程实施形式多样、活动方式丰富多彩。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与探究的快乐,而且丰富了幸福完整成长的教育文化内容。
其三,在建构幸福完整成长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开发家乡人物、大王企业、红色大王、齐笔文化等四个研究性特色课程。大王镇刘集村作为全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保存地、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基于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走访、调查、记录与总结中感受家乡发展的历史变迁,学习家乡乃至祖国发展中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缅怀革命英烈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幸福观。
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能否正确贯彻教学改革的精神,能否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改革的任务,主要取决于能否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是否愿意承担改革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有能力完成改革任务。推动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抓住教师上述主要因素,从提高认识、构建激励机制、做好教改的计划和部署、健全课程和教材等辅助支撑系统等方面着手进行,关键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嵌入教学改革实践,以师为本倾情打造学生幸福完整成长的智慧课堂。
首先,学校坚持“以师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全力聚焦于幸福完整成长的智慧课堂建设探究与实践。我们的做法:从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每位学生课堂表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与学生交流、合作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多样发展及其成果展示舞台,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乐园。在幸福完整成长的智慧课堂建设中,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特点,从学生角度出发确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解读各科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细化到每节课,实现“一课一得”。同时,教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动手实践、协同探究。学生凝神思考、激烈辩论、书声朗朗、歌曲悠扬,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和高效的课堂氛围,促使幸福完整成长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
其次,幸福完整成长的智慧课堂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感受智慧课堂模式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及其重要意义,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第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关系,比如谈心、家访、QQ 群、微信朋友圈等,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可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问题,力争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思考、探究与表现;第三,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7 年合校以来,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为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协调,聚力于“家校合育”工程建设。为了争取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专门成立家长学校和家校合育委员会等组织,招聘、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同时以亲子阅读、亲子日记、心理健康讲座、志愿者课堂等多种形式,鼓励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和家长影响巨大,家长每天陪伴孩子读书,让孩子把爱、智慧和知识的种子“播种”在童年里,同时提供更多沟通、交流话题,从而使亲子关系进入崭新境界。
另外,学校成立六个“家校合育群”,鼓励家长撰写亲子日记、分享亲子日记,促使家长相互学习、不断反思、收获成长。每月一次的志愿者课堂,由校内教师分享教育心得,帮助家长排忧解惑、营造良好家风。在一次次活动中,家长看到教师对孩子的付出,见证孩子幸福完整成长的历程,提升家长陪伴质量,从而真正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