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彦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2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中职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所具有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等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等意识,引导学生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要创新就要碰撞与融合,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应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倾听,确保数学课堂的多向互动.学生要学会从别人的表述中吸纳一些好的东西,然后进行自我修正,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世纪是一个快速崛起、全面创新的崭新时代,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要融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开展多角度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数学学科本身也正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当前,正是一个学科不断融合的崭新时代,数学的很多隐性价值不仅对数学学科本身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同步带动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与价值.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习与应用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能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提高学习意识,更好地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中职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不高,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不是很强,这极易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那么就会限制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立足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跨学科地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中职数学教学要立足应用层面,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不仅包括运算,而且包括分析、预测、制表、评估、统计、优化等方面知识的运用.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外,更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对数学学科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并开展一些主动性的学习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背后的隐含信息,然后运用已有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学生单纯地立足于课内知识的学习,不能有效创新,那么学生的思维会僵化.而且单纯着眼于答题层面的学习,会使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中职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有机融合.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以更好地发挥数学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
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创新,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给予学生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夯实基础,尝试创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学生在中职阶段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比较丰富了,同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可行、适度、适量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不能片面地为了让学生创新而拔高.如果问题难度过高,那么容易影响学生的进取心理.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前提,引导学生逐步发展.
中职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在对学生开展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创造.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逐步发展起来.教师对所有学生要持民主、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创新,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数学策略.
要想让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教师一定要坚持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不能脱离生活经验而让学生单纯地掌握数学理论,更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单纯地追求创新.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要与实践紧密相连,要让学生在切实学到知识的同时,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习实践紧密融合,让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逐步认识数学.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创新进取的动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融入集体智慧.因为在团队的环境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观点,碰撞新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也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中职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基于学生这一阶段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生活基础来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课程进行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游戏过程中达成对知识应用方式的掌握,进而学会相关的概念.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兴趣的提升并不是速成的,而是持久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习能力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内容保持兴趣.学习兴趣的保持是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第一步.主动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并且要使学生充分进行学习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出相应的微课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微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对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有效关注.同时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观看与思考,达成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掌握,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创新教学方式的掌握,学生能够将创新意识应用到职业学习的思考中,并带入职业生涯.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之间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探讨.在探讨时,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能为其思考以及理解知识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重视对这种方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教学的深度进行拓展.考虑到中职阶段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编写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理论性的特点并不明显,课程内容因此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段的数学教材,对数学学习的难度进行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为牢固,能更自由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以及思考.二是在广度上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在广度的拓展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数学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其方向主要是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探究.在这种学习型的研究与拓展中,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方式能有更多的了解.例如,在进入职场之后的个人理财、个人时间规划中,应用数学知识具有促进性的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目的.
在中职阶段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学科理论,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数学实践中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同时使其在不断的应用中学会对知识的创新性应用.以数学统计的相关知识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超市营业流水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哪些产品比较受消费者欢迎,哪些产品相对滞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数学理论为超市提出一些低价营销策略,还可以与一些畅销产品进行捆绑营销,并继续追踪销售数据,提出更加合理的可行性报告.类似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使他们的数学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升华.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一些事件来证明自己.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求胜心理,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求知意识.教师可以为他们呈现一些有难度具梯度的创新性题目,让学生逐一尝试,在节节进步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应教导学生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而是要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成败,以高昂的兴致去学习,去探索,推动问题的圆满解决.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具体的实践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团队凝聚力,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向前发展.
总之,在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以及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巩固数学学习基础,从而达成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