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晓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要从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是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有河流、菜园、田野,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这种特定的地域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农村是幼儿们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那么,我们应如何选择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萌发幼儿审美意愿、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本土资源来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根据实践,本文做了以下归纳。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的要求。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幼儿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和经验。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大自然厚赠给农村幼儿的教科书。春天,可以带领幼儿到田间观赏黄色的油菜花;夏天可以带幼儿到小河边捉小蝌蚪;秋天,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农民伯伯的秋收景象,让幼儿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丰富的农村环境和资源,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到本领。
《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茅山镇有远近闻名的景德禅寺,我们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寺庙了解茅山的历史,还请武僧为幼儿表演并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武术操,让幼儿感受中国武术的美。我们还组织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茅山馄饨店参观并体验馄饨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讨论开设馄饨店需要准备的东西,并和幼儿共同准备材料,最后在班级公共区创设了角色区——茅山馄饨店。我镇的茅山号子源远流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茅山文化中心表演人员的排练及演出,并在晨间活动中播放茅山号子。教师们还根据茅山号子为幼儿设计适宜的早操,在小班长廊上设置“乐器坊”,让幼儿伴随着音乐击打废弃的锅碗瓢盆,形成号子的节奏,让幼儿亲身感受茅山号子的柔美与刚强,萌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和参观的时机,引导幼儿拾捡、采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种各样的泥土、粗细不同的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以及松果、树皮、干树叶等。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美工区,指导幼儿通过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美观又实用的游戏玩具。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在他们的巧手中成为他们喜爱的游戏器材。
农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也是我们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之一。例如,清明节时,茅山人民会自发举行“茅山会船”。我们会先带领幼儿参观会船,再带领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会船,体会茅山会船文化。茅山镇的东岳庙会远近闻名。以此为资源,我园在中班走廊上创设了一个小型庙会,引导各班创设“卖鞋摊”“衣服摊”“小吃店”等角色区,并在晨间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舞龙道具、花担等,让幼儿在制作中体验茅山东岳庙会的繁华,感受茅山传统民俗的魅力,加深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幼儿从小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间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为其长大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只要幼儿园、家长和社区共同努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