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省各地积极进行尝试,涌现出了许多宝贵经验。
如今,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但是,有一些地区或学校的课改,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结束的时候无声无息,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有的甚至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令人唏嘘。课改是以提升教育品质和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革命,它既是一场学习的革命、观念的革命,更是一场行为的革命。那么,如何突破课改瓶颈,提高课堂实效?如何使课改从形式进一步走向内涵?如何运用新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凸显学科特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才能让新课改走出迷雾,回归教育本真,真正实现课改目的等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思考。
其实,只有在实践中正视和审思困惑和困境,学习优秀经验和做法,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通过借鉴与融合,借助有效的培训与引领,打造属于本地和本校教育教学品质特色,推进本地区、本学校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才是课改涉过“深水区”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