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冲击秩序:沃伦的鹰之诗

2020-12-30 13:38
星星·散文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布鲁姆沃伦崇高

在20世纪的美国诗歌史上,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是一位特别且综合的存在。他是“新批评”理论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诗与小说均斩获普利策奖,他也一度被评论家褒奖为“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美国诗人”。沃伦一生创作了十几本诗集,哈罗德·布鲁姆曾不吝赞美:“从1966年到1986年,沃伦写出了几乎是这二十年内美国创作的最好的诗歌。”同时,布鲁姆将沃伦的晚期创作与哈代、叶芝和斯蒂文斯焕发的最后阶段,相提并论。

诗歌牢牢占据着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沃伦曾长期生活在美国南方的肯塔基州,后来在耶鲁执教时,居所也在郊区的小镇。当时南方以农业为主,沃伦笔下有大量的南方田园、自然的风貌。就诗学理念而言,沃伦深受“新批评”的先导艾略特的影响,但越到成熟时期,他越有意回纠,转向南方的自然精神。读他的诗,田野、山林、树木、河流是美式的;而家族史、当地传说和独立战争后的南方遗绪,被他大量地援引并化入诗中。这两者决定了其诗沉思绵长的特点。随着年岁增长,他的诗歌精神宛如一片抖动的田野,日渐开阔。尤其是一些极具心灵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形象,现在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独占鳌头的,就是他诗中反复出现的鹰的形象。

对鹰钟爱,能从诗人的传记上看到源头。1920年夏天,十五岁的沃伦经历了人生一次严重的变故。当时他刚考上美国海军学校,但左眼因意外被弟弟用石子击中而失明,体检未能过关,破灭了他当一名海军军官的梦想。在以后的人生中,他始终被失去另一只眼睛的焦虑所困扰,为自己的残缺的视力而自卑。这让他对拥有锋利视野的鹰和各种飞鸟充满钦羡。他曾在一首诗里有这样的自白:“从童年以来,我就有惊人的欲望/要见识世界,尤其是/获得关于北美洲鸟类的知识。”(《奥都本:一个幻象》)

让我们先来看看沃伦的《夜之鹰》。在这首诗中,他从描摹鹰的振翅飞升开始,口吻相当冷静。沃伦意欲在对鹰的动作的持续捕捉中,彰显鹰所携带的精神羽翼。他把鹰置于一个相对“形而上”的环境中,比如用几何学词汇去界定环境。这样,处于此环境中的鹰也就虚实兼具,从而就有了充沛的哲思感觉。你必须集中精力去面对它,就像在思考严肃命题——读者一开始就被提醒,它并非一只普通的鹰。诗人写道,鹰在黄昏时分如何乘着大气向上飞升:

从光的平面到平面,双翅潜穿

落日建造的几何学与兰花,

逃脱于山峰黑色棱角的阴影,骑乘着

最后一次混乱中的光之雪崩

在松林和喘气的峡谷上,

鹰来了。

由“黑色棱角的阴影”,到“光之雪崩”,再到“他在最后一道光线上攀爬”。一首诗下来,鹰完成了对黑暗的逃逸和对光明的追寻。正如批评家肯尼斯·伯克所言,“一首诗就是一次象征行动。”把这些句子仅理解为语义的表达是不够的;不如说它们本质上应被当作行动模式看待,而我们作为读者可以让其重演。所以,阅读这首诗相当于跟随着鹰开启一趟飞行之旅。读者也仿佛在历经艰难的爬升后,像鹰一样,斩获内在的精神力量。换句话说,我们也摇身一变,成为那只振翅的鹰。如果回看英语原文,鹰飞升的艰辛则更为显著。沃伦的诗用词通俗,但语法紧凑。上引整节的英文实际上是一个句子:其中,主句就是末行简单的“鹰来了”(The hawk comes),但之前五行都是由介词短语、动名词等组成的状语成分。阅读时,这些修饰成分会先在口腔中产生漫长的回响,从而延宕了主句鹰的出现。主句代表的主角登临舞台之前,表示动作的从句有五行之多。它们是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起跑之前的热身活动,为正赛蓄足势能。

对诗的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稍做分析,便见沃伦的语言功力。《夜之鹰》与那些直接象征的诗是截然不同的,就像指着玫瑰上来就告知你它代表“爱情”,实在过于肤浅。这方面沃伦富于耐心,携同读者去体验逃逸和找寻的过程。而读者与之随行,才真正领会行动者的初衷。其中的道理简单而深刻:与其对一个人喋喋不休倾诉自己有多辛苦,不如带他一起工作一天来得有效。以过程之诗去构筑起鹰的形象和精神,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共情伦理的重视。这种诗学拥抱开放,与晦涩、缠绕的现代主义大异其趣。诗人目睹过工业革命后美国城市的繁华与喧杂,南方郊区的经验为他提供了对比,使他看到人性的封闭。在此意义上,他是雪莱所说的那种“唤醒人心并且扩大人心的领域”的诗人。他让我们看到,诗依然能对人心发挥作用,闪烁引领性的伦理光芒。

1930年,沃伦参与发表《我将坚持我的立场:南方和农业传统》,表达了他反对工业化社会的立场,和捍卫南方重农主义传统价值的决心。彼时北国美方正如菲茨杰拉德笔下描写的那样急剧发展,工业烟筒昼夜冒烟,资本兴奋不已。沃伦等人的重农主张,是对北方社会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冲击的回应。他们抵制工业化对人的异化,强调家庭、传统以及“人的完整性”,在文学中坚持探索生命和人性问题。资本主义对人性的伤害是沃伦的重要主题。他在一首名为《美国肖像:老式风格》的诗中曾为沉迷于“美国梦”的人画像:“总是滔滔不绝谈钱的奇怪之人——他们礼貌地微笑,但总是沉默寡言。”在《夜之鹰》的后半部分,沃伦通过某种残缺和完整的对比,进一步确认他心中的人性理想。诗人写道,在时间的“根茎”上,“盛满了我们错误的金币”;而鹰“对时间和错误一无所知”。“我们错误的金币”(the gold of our error),蕴含巧妙的反讽,暗示了人被金钱霸占后的心灵图景。而鹰对它们的“无知”反而是一种另类的品质:它不仅“不知道”错误和时间,而且超越了错误和时间。也就是说,错误和时间在鹰那里无足轻重。

说鹰“对时间和错误一无所知”(Who knows neither Time nor error),把(金币的)错误和时间并置,相当于在两者之间划上了联系。沃伦对时间的道德判断背后,关乎工业社会里的时间性质。如果说钟表的出现代表自然时间式微,工业社会时间诞生,那这种时间主要以数字来计量。它以稳定的抽象性抹去差异而维持权威,任何事物只能蜷居其中。我们每天难道不是盯着钟表的指针,看其脸盘行事。于是,人的主动性被钟表时间容器所监禁。而沃伦有意对这种时间发起挑战。《夜之鹰》最后,鹰爬升至最高点时,双翅磅礴地拍击,宛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如果说大鹏以巨幅的双翅搅动天地,那夜鹰的翅膀则磨出了超现实的、惊人的锋利。它不切割具象的东西,它切割的恰恰是抽象的时间:

他的翅膀

切割掉另一天,他的移动

是钢刃打磨过的长镰,我们听见

时间之茎在无声中坠落。

诗人把鹰的双翅比作长镰,让时间好似长茎的植物。长镰割倒茎秆,鹰翅割倒时间。或者说,鹰使时间失效。通过比喻,诗人以相对具体事物传达对时间的思考。被鹰割掉的正是冰冷的现代时间,对它的克服代表鹰所象征的心灵力量对生存境遇的超越。值得一提的是,沃伦这种思辨时间的方式相当常见,比如“二重性缠绕在时间中,就像/水牛般粗的蛇缠绕在长叶的秋天”(《时间的二重性》),“时间,像被风吹破的烟”(《树荫里是安全的》)等。

批评家柳向阳曾借用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对时间的阐述,指出沃伦诗中的时间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的时间。但实际上,理解沃伦对平面、匀质化的现代性的冲击,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去看更为全面。而鹰几乎担当了发起冲击的先锋角色,提供持续的核心动力。它逃离空间的限制,还使时间变形;诗人借鹰的形象斩断现世锁链。在另一首惊心动魄的《致命的极限》中,主角同样是在怀俄明上空飞旋的鹰。重重飞越中,鹰穿过黑暗的松林和尖哨,越过昏冥,抵达雪光之上,一个鸿蒙似的境界。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于是在诗人对鹰的提问中,答案显现:

陷入黑暗的侧影,侵乱星座。此刻在何种高度之上

悬挂着黑点?超越何种范畴,金色双眼才能看到

新的范畴触及那最后一笔光的涂写?

星座的紊乱只是超克空间的前兆。当鹰抵达某个临界点后,新的范畴出现,新的空间来临。也就是说,鹰的行动造就了空间本身的变形。行动带来改变。它让我们想起那个单纯而艰难的愿望:不让环境改变鹰,而是鹰可以改变环境。某种意义上,沃伦展现了一种华莱士·史蒂文斯式的“朝向最高虚构”的努力,以想象力的行动改变既有秩序。诗如果信奉想象力,它能冲破日常经验和逻辑框定的空间,奔向未知范畴。沃伦的鹰之冲击就是一种语言对秩序的创造,背后闪烁着人类心灵的光晕。诗人想告诉我们:凭借鹰一般的不懈飞升,人可以重获完整。沃伦诗中的鹰都具备改变环境的“特异功能”。它们意志强大,不受晦暗世界的败坏:

秃鹰。大气中多么美!——雕刻出

缓慢、凝聚、下沉的漩涡图案,闪烁的翼在

闪烁的翼上。

——《地里的死马》

巨鸟,

伸展长劲,双翅扇动气流,宛如

移动的慢书,宛如转动的曲柄

——《奥都本:一个幻象》

或雕刻大气,或减缓气流,有种厚积薄发之感。阅读上引的这些片段,鹰无疑带给我们心灵以力量。而“鹰”作为一个核心形象,其精神气质也扩散并衍生到其他鸟类,如野鹅、猫头鹰、松鸦等。沃伦是诗人,也是鸟类观察家。他诗中不管是哪种鸟,都带着决心、能量和崇高感觉。

布鲁姆在评价沃伦时,将他与品达、叶芝等强力诗人放在了“崇高”一派的谱系上。布鲁姆认为:“在他长期的重要阶段,沃伦与诗之崇高的天使角力,带走一个新名字的胜利。”布鲁姆那里,“崇高”是与日常庸俗拉开距离的。它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追求——人有意识地从琐碎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为自己的心灵赋形。而崇高的文学,需要的是情感的投入而非经济的保障。在这点上,同为好友的布鲁姆和沃伦心有戚戚,他们都坚持,一首崇高的诗能使读者得到提升。然而崇高绝非像唱歌赞美诗或布道那样看起来轻易。正所谓,美好的东西总是伴随着惊恐,崇高事物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不是单维的。崇高所蕴含着多重性的体验,布鲁姆说:“崇高事物的伟大同时引发欢欣和恐怖……崇高的体验就是痛苦和欢愉悖论性的结合。”布鲁姆之真诚,不亚于一位苦口婆心的导师。而我们确实既要憧憬那在精神花洒下的沐浴,也得准备好战栗。沃伦的其他一些鹰之诗中,多重性的崇高感就在敏锐而激烈地冲刷。沃伦借鹰或其他鸟类,把这些时刻完全捕捉并重塑。其能量的爆发依旧,但精神内涵更加复杂。阅读某些如有神启的片段,仿佛在那罕有的瞬间,诸种电流向心灵冲击而来。从中,我们感受到宽恕如海,或猛击如箭。它们本质上反映着人与世界相遇时,心灵对尊严的渴望:

带着折叠之足,在喧嚣的真空里追踪,

我的心受到尖锐的猛击

触及无言的话语——

临近日落,在极限的高处。

——《秋天的心》

猜你喜欢
布鲁姆沃伦崇高
拉长时间的公平
重视内在之强力
——评高永《哈罗德·布鲁姆“内在性诗学”研究》
影响的焦虎
脸书将收购伦敦人工智能企业 布鲁姆斯伯里
被忽略的太阳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行刑日
永远的朋友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