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家也出巨婴
——说说《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赵永刚

2020-12-30 14:16土琵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巨婴婴儿编辑部

○土琵

“巨婴”并非现时代才有,只不过,在现时代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物质生活不发达的时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属于富家子弟,所以才有“自古纨绔少伟男”之说。普通老百姓家,孩子们从小就得学着做活儿,早早尝到人生苦难,最起码也要经些风吹日晒,受些冷眼、呵斥。因此,这些孩子们不会因为苦点累点、谁给个重话就受不了、想不开。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普通人家也具备了娇生惯养的物质条件,加上家长不明家教之理,“平民巨婴”层出不穷。

相比“富贵巨婴”,“平民巨婴”对家庭的伤害性更大,因为平民百姓家的承受能力更差,兜不了底儿。

《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情景喜剧,其中有一集“娶个什么好”,就刻画了赵永刚(张国立饰)这样一个“平民巨婴”。

赵永刚生于一般老百姓家,因就他一个男孩,娇生惯养,导致他好吃懒做,又心高气傲,找不下对象,被他妈强拉着去《人间指南》编辑部登广告征婚。由于婚姻诉求超出了自身匹配能力,一再失败,又遭到众编辑的批评,竟欲轻生……

好吃懒做、近乎不能自理,还只是“巨婴”的物理表现,其心理特质是更令人忧虑之处。比如赵永刚:谁都瞧不上,就看自己顺眼;觉着自己命苦,不如意,到处都遇到“明枪暗箭”;找对象要找相貌好的,还要脾气柔顺、善解人意;明知自己懒不对,也不愿去改,指望对方顺着自己……

“巨婴”的长成往往都源于其原生家庭。剧中,赵永刚的家庭成员只出现了他妈,但他这个妈的表现足以说明这个“巨婴”是如何养成的。

在赵妈眼里,儿子娇气点,很正常,不算什么。“家里女孩多,就他一个男的,平时都让着他,从小就没规矩……”儿子说话没礼貌,她也就是嘴上走过场似地责备一句。

在赵妈眼里,错误都在别人。赵永刚在编辑部初次相亲失败,回家后情绪不对,赵妈来编辑部兴师问罪,“你们别是拿什么话噎着他了吧?我们家永刚脆弱,禁不起……”

在赵妈眼里,儿子千好万好,必须找人尖子。“胡同里哭的姑娘,都是让我儿子给撅出来的……虽说都是老百姓家孩子,可也有个高低优劣呀……”

在赵妈眼里,自家人不能吃一点亏,儿媳妇进了家门,就得服服贴贴的。“我们家没一个省油的灯,风风雨雨几十年,也没让人占着什么便宜……就是天王老子,只要进了我们家,就得听我管……”

从赵妈的话里话外,我们大致知道了赵永刚的成长环境: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全家都捧着他,而且,为他抵挡了一切可能的伤害。这让他认为,自己是格外优秀的,不是凡人,“估且把我跟你们算做一类吧……”事实上,他自认为不凡的地方不过是“趣味高雅,爱好文艺,精通各种雕虫小技”。而就是他口中的高雅、文艺,他其实也基本不入门。听音乐会,无非是到前排听个热闹,根本欣赏不了。平时爱干的,就是逛街、串门子说闲话。

以赵妈为代表的赵家家长,在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方面严重欠缺。

初次到编辑部,赵妈把给儿子找对象一事托付给了戈玲——首先要问出儿子的诉求。“这孩子我就托付给你了,他这把锁一准得你这把钥匙来开。”儿子相亲失败后,赵妈觉得戈玲这把钥匙开不了儿子这把锁,就改为托付李冬宝。“他哥,你就把这事当成自个儿事办吧——只许办好,不许办坏。”

“大妈,您可够松心的。”李冬宝这一句话点明了赵妈身上的一个问题——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自己从小娇惯,等孩子有问题了,自己处理不了了,就指望着别人能妙手回春。总之,在家教方面,孩子小时也不走心,孩子大时也不走心,如此,却还巴望着孩子长出息。

赵永刚与李翠玲相亲失败后,赵妈带着问罪的心态来到编辑部,没寒暄几句,就说道:“你(李冬宝)跟三天前可不一样了……是不是这地方透着神圣,挺一般的人,往这一坐,就人五人六的。”说这话时,斜了一眼戈玲。客到主家,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出口,他儿子在人前的不礼貌、讨人嫌也就不难理解。父母不懂理儿,子女能好到哪去?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身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赵家不及格。

赵永刚瞅谁都瞧不上,唯独瞧李冬宝顺眼,哥长哥短地叫个不停,连相亲买衣服都要拉着李冬宝。这种一厢情愿、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死缠硬靠的交朋友方式,也是“巨婴”心理的一部分——估且不多谈。

赵永刚渴望理解——有什么委屈能有人一块唠唠,这算是人之常情。但他的这种心理是那般强烈,近乎变态,这也与家庭有很大关系。赵妈没法知道儿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子明确表示,“当着我妈的面,我不说。”由此可以看出,在亲子沟通这方面,赵家也近乎空白。赵家家长意识不到子女的精神需求,或者,认为对子女哄、夸就可以了。

婴儿享受的是“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待遇:物质方面,“我”所有的要求都被满足;精神方面,得到的都是笑脸、抚慰、柔声细雨。在婴儿时期,由于婴儿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也都能予以满足。然而,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的要求渐渐扩张,其有些要求就超出了很多家庭的满足能力。此时,需要对他们说“不”,并让他们明白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

对孩子说“不”,是去除其婴儿心理的重要行动。孩子听到“不”,是成长中必经的阵痛。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激烈反抗而感受到心理压力。在最初说“不”时,家长承受这种心理压力,并且想办法帮助孩子尽量平稳地渡过这种阵痛,才是明智的做法。假如在初期时,无视说“不”的重要性,回避说“不”——逃避孩子的不良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仍想尽办法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婴儿心理不仅不会去除,还会日益根深蒂固。等到有朝一日,家庭再也无法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而孩子的心却依然躺在“婴儿床”上时,就会爆发大矛盾。孩子的不平衡心理就会投射向方方面面,就像剧中的赵永刚一样。

在蜜罐里泡大的赵永刚,成人后发现,他家就是个普通人家,他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需要过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要受上班的罪、会被人瞧不起、会遭人白眼……“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其实,在常人看来,这并不算什么,但在他的婴儿心理照射下,一丁点儿不如意都会被无限放大。

扩张的需求无法被正常满足,赵永刚怎么办?要么寄希望天上掉馅饼或者傍上权贵财主,要么走向绝望,轻生了事。

猜你喜欢
巨婴婴儿编辑部
艺术家婴儿推车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无处不在的“巨婴”
无处不在的“巨婴”
婴儿为何会发笑?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婴儿的救赎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