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四中学 张建新
中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素养,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否能够实现。我们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发校本教材,并整合其他学科、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多维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为立德树人探索具有普适意义的教育范式。
每学期确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教育主题,采用适合的教材整合策略,形成校本教材。
1.教材“整合”策略。将教材中类似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对相关备课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课堂效率。如将七年级上册第四、五、六、七课整合为“感恩的心”,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整合为“做一个守法公民”。对课本资源、现实资源和学生生活进行有效链接,既丰富了课本知识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提升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时,教师将第二框题中关爱社会的内容融入第一框的关爱他人中,使学生明白“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对他人施以援手既是关爱他人的表现,也是奉献社会的做法。
2.教材“迁移”策略。此策略是指,整合学生生活中的相关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移情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时,有的教师会安排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通过三个故事的表演,学生既对教材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又对现实社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相互论辩中,产生了多种课堂生成性的内容,孩子们既锻炼了编写、表达能力,又开阔了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本位,进行学科间有效整合,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的优秀课例,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1.以语文课本为素材。教师把语文课文中的古诗文、美文等作品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学生在感受真善美的同时,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时,教师选取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思念》一文,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当我们重温这部作品,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他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进而提出:“想想我们父母,他们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让我们感受到亲情?”学生回忆起父母为自己做饭、接送上下学、陪伴学习、出远门打电话等生活小细节,这时,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接着又问学生,“那作者有遗憾吗?”“有,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学生纷纷表达:父母的付出要铭记,尽孝要在当下,有孝心更要有孝行……
2.与历史课程相结合。在教学中摘录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重温历史事件,再现历史人物,政治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可信度。如教学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运用史实材料进行新旧中国人民生活的对比,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落后人民遭殃、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规律。学生们内心迸发出强烈的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与地理课程相融通。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关注国家发展,需要掌握基本国情、国策。从地理学科知识分析出发,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任课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本课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结合本课知识进行预习;课上就我国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影响、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等知识点跨学科整合,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开展分析、讨论。这种跨学科碰撞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增强了中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通过主题月活动夯实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三月为“开学修身月”,开展纪律、卫生、班风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自尊自律、讲文明礼貌。四月为“崇德践行月”,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清明节祭奠英烈、三十华里远足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担当意识。五月为“春华激情月”,举办辩论赛、演讲赛、篮球赛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互助精神。十月为“梦想比肩月”,举办成人礼仪式,引导学生争做合格公民。
依托节日活动提升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清明节谒陵,缅怀先辈、饮水思源;五四青年节举行入团宣誓仪式,激发团员的责任感、自豪感;国庆节以“赞颂祖国”为主题,举行征文、摄影、国旗下讲话、演讲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宪法日,通过主题班会、诵读宪法、广播站宣传,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
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气息,增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时代发展的使命感。
1.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我校教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大学、走进企业,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强化理论认知,提升了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如,带领学生参观邯郸银行纪念馆和保管箱,了解金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参观人民防空设施,了解现代防空的重要意义;参观市日报社新媒体工作现场,了解新闻传媒,知晓媒体舆论要弘扬正能量;参观印刷工厂,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和不易;走进复兴区胜利桥街道办事处三丰园社区,了解基层工作者的日常,加深对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理解;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相关知识,体验消防实操,提升消防安全意识等。
2.组织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体验方式,以“学”为主,以“旅”为辅,让中学生在游历中增长学识、在旅程中锻造品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曾组织学生到北京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参观学习。学生到实验田观察刚出苗的冬小麦和油菜,参观果树实验田、大气测试仪器和温室大棚,观摩了实验室、农机装备和禽粪发酵堆肥系统,听取了博士研究报告。他们了解了农作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规律,学习了农作物生长的知识和技术。研学旅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和探索的浓厚兴趣,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通过多维度的整合,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持续探索,以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