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臻
“家长焦虑清单”近来又加一条——作业APP。据报道,有家长反映自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每天都要通过手机APP做作业,一道道做下来要花1个多小时,搞得视力都下降了。这份吐槽,迅速引发众多家长的共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如今作业在线、教学上网俨然成了一种风潮,小学中学纷纷跟进。诚然,相较于以往的作业模式,屏幕点戳、即时上传、实时交互,看上去方便有趣得多,但很多花哨的内容势必打乱学习的整体节奏,难免分散孩童的注意力,让思维进一步碎片化。“潮品”能在多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并不好说,带来的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却显而易见。
中小学生作业是不是非“互联网+”不可?明明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却要网上打卡录制视频;明明一张试卷即可了事却要在线传送,家长不得不满大街找打印店。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引进,家长和孩子却愈感繁琐。不乏有人质疑:这是提高了效率还是加重了负担?若是再追问一句,其中有无商业资本对校园的渗透,答案或许就更加复杂了。当下,市面上的教辅类APP良莠不齐。即便是那些号称正规的APP,也不可避免地盯着“商业值”,明里暗里杂糅进诸多广告元素。
学习,总要下点笨功夫。敦促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坐在书桌前,安安静静地复习功课,认认真真地思考答题,看似不够新潮,实则磨刀不误砍柴工。于孩子而言,有这份学习的静气,必将终生受益。(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