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忠教授脾胃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2020-12-30 10:25赵润杨梁慕华王艳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升阳调理脾胃

赵润杨,梁慕华,王艳梅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王立忠教授,擅治内科疑难杂症,精专内科、妇科,尤对脑病颇有研究,临床多年通过不断研究、总结,使用“神衰胶囊”治疗神经衰弱及失眠,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及同行赞许。

脾胃的重要性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内经》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五味出焉[1]、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系列名方补脾胃升脾阳,至今临床应用广泛。王立忠教授博采众长,临证亦十分重视脾胃,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脾胃学说,发挥创新,屡建奇效。本人目睹王教授运用脾胃学说娴熟灵活,现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述王教授临床应用脾胃学说的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1 调理脾胃治杂病

王教授临床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莫不常以调理脾胃为主导,疗效显著。如对于临床常见的由痰浊上蒙、饮邪上犯引起的眩晕,有的头晕昏沉、伴恶心、身重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腻,脉弦滑或滑缓,多因脾胃虚弱,饮邪内停,浊邪上犯而致,“无虚不作眩”,王教授运用健脾和胃,自拟定眩汤,对痰多眩晕效果良好。有太子参12 g,生白术12 g,茯苓30 g,生白芍12 g,竹茹10 g,枳实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山茱萸25 g,川牛膝12 g,泽泻20 g,生牡蛎20 g,甘草6 g,大枣4 枚,生姜2 片。方中太子参、生白术健脾益气,全方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佐以补肾之品,切中病机,用药得当,服之应药而愈。对于失眠,失眠难愈。王教授怎样清热化痰,健脾和胃?有太子参12 g,生白芍12 g,酸枣仁30 g,枸杞子12 g,合欢皮20 g,生地黄12 g,竹茹10 g,枳实10 g,陈皮10 g,法半夏12 g,茯神20 g,黄连6 g,龙齿15 g,甘草6 g,数剂便愈。此外在治疗其他杂病时也注重脾胃的健运及中气的调理。如治疗胞宫湿热的带下病时应用萆薢、木通、厚朴、木香等健脾利湿理气的药物;治疗月经过多应用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再加养血补血的药物,经量恢复正常后可服归脾丸巩固以固冲调经。治疗中风后遗症王教授常在应用活血通络药物基础上加党参、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加焦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气旺,血行,瘀消、络通。王教授擅长以调理脾胃法治疗其他多种杂病,如咳喘、痤疮、肿胀、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泄泻、小儿疳积等各种内科杂病,看似平常,却疗效显著。

2 脾胃入手治疑难

疑难病在临床中往往病机复杂,临床症状不循常规,令人难以捉摸,给诊治带来很大困难[2]。基于脾胃功能的特点,“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类经·论脾胃》王肯堂提出:“不问阴阳与冷热,先将脾胃与安和”。(《证治准绳·杂病》)王教授在治疗疑难病时往往从“痰”从“瘀”入手。这里的痰指广义之痰,表现形式各异,既可阻于气道表现为痰声辘辘、苔腻、脉滑等有形之痰,也可阻于清窍、经络等处,为无形之痰。“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而“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健运则从源头上减少痰的生成。减少形成瘀的产生,减少形成瘀的可能性,中风、痹症、癫狂、妇女不孕症等,从痰入手,多有效验。另外王教授在治疗疑难病时还非常注重从瘀着手。治病必求于本,人以胃气为本。《伤寒论》说:“胃气和则愈”脾胃为气血生化的来源。痰、瘀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气机失调的病理产物,只有从脾胃入手才能抓住病机的关键而取良效。

3 健运脾胃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王教授认为调理脾胃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是未病先防,疾病重在预防,防病强调保护脾胃,合理饮食。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曰:“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指出高明的医生能用食物治病、延年益寿的上策,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还要根据体质情况,以达到保健和防病的作用。二是既病防变,对疾病早期诊治,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规律,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在《金匮要略》中创建了小建中汤、黄芪建中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注重四季脾旺不受邪。三是愈后防复,当疾病初愈时,应采取相应的调治方法,补益元气,以善其后,以资巩固。许多慢性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究其原因就是愈后没有及时调理巩固,预防复发,在急性期控制症状后,要调理改善体质,减少其反复发作的几率。王教授在临床诊治中非常重视以上三点,强调饮食对脾胃的影响,常不厌其烦地反复告诉患者不同疾病不同的饮食禁忌,在治疗中重视中焦脾胃的健运,防止疾病传变,善后巩固常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擅用香砂六君丸对多种慢性疾病调理善后。

4 脾胃病辨治用药

王教授在调理脾胃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用药经验,遵循“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苦泻之,甘补之”的原则,对纳运失常者,分为:能纳不能化者,其治在脾,能化不能纳者,其治在胃,既不能纳也不能化者,脾胃同治。治脾必开胃,治脾必调阴阳,即扶脾阳益胃阴。

益气健脾药:常用如党参、白术、黄芪、大枣、太子参等药物,针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之病,往往会影响其他有关脏腑病理改变,所以重视调理脾胃。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理气祛寒,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湿滞于中焦,而见脘腹胀痛,胸闷嗳气,或呕吐腹泻等。

理气和胃药:如香附、厚朴、枳壳、檀香、佛手、砂仁等理气和胃降逆之品。肝气犯胃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胃酸多者加左金丸,煅瓦楞子、乌贼骨等以清肝火,解肝郁,和胃气,制酸止痛。

消食导滞药,正如《素问至其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说明饮食积滞,必以消散之药以除之。故《医学心悟·卷一》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之间[3-4]。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此为消导药物应用之准则。食积停滞之症。常有不同兼证,临床用药时应根据不同病性,选择适当药物配伍应用,若食积内停中焦,多阻塞气机,出现脾胃气滞之证,酌情配伍利气之药,常用保和丸酌加枳壳、香附、檀香、厚朴行气宽中,消食化滞;若气机阻塞,郁而化热者,当泻热导滞,用左金丸,酌加瓜蒌、莱菔子、连翘、番泻叶等;若因气阻生湿,湿阻中焦者,用芳香化湿和胃如藿香、厚朴、半夏、白蔻仁、生薏苡仁等以化湿醒脾;若证兼寒象者,当配伍温中药,如干姜、吴茱萸、甘松、香附,以温中散寒行滞;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姜、大枣以益气健脾,理气和中。

疏肝和胃止痛药: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导致脘胁疼痛,用金铃子散加柴胡、香附、郁金、白芍果行气活血止痛。若肝郁气滞,胃有寒凝之胃痛,用良附丸加干姜、青皮、木香、沉香、当归、吴茱萸、甘松等,行气祛寒止痛,可酌情选用。胃病之痛入络,久痛多瘀,因此健脾同时使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药,如胃溃疡病人,常用失笑散,制乳香,制没药,玄胡,不但活血祛瘀,祛腐生新,还能促进溃疡愈合,对痰瘀者,酌加煅瓦楞子、蒲公英、生薏苡仁、乌贼骨,更益于溃疡的愈合。治疗胃痛病久者,剧烈疼痛用紫雪丹,每次3 g 吞服,疼痛即止。胃溃疡病,用煅石决明30 g,具有制酸、止痛、愈合溃疡的功效。至于胃出血者,偏于气虚者用黄芪、炒白术、阿胶、炮姜炭之品;偏于热者,用十灰散酌加仙鹤草、茅根、藕节炭、三七粉等,以清热凉血、活瘀止血。

润肠通便药:老年便秘的治疗,由于年老脾虚,热结,中气不足,无力传递,导致大便秘结不通。常采用宣、行、润、通之法,宣用桔梗开提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行用枳实,行气之力较猛,消积导滞;若阴亏血虚、肠燥者,可加桑葚,黑芝麻以滋阴润燥补血润肠通便。若肺胃热盛,热伤津液,肠间燥结,大便不通者常用玄参、生地、知母为主清热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临证时可酌加全瓜蒌、枳实、莱菔子等,疗效满意。

5 典型病案

5.1 和胃化痰治失眠案

王某,女,65 岁,2017 年9 月20 日就诊。

主诉:失眠2 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 年来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睁眼无力,平素易口干,纳食可,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右侧下肢疼痛,子宫脱垂。心烦急躁。诊其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少,舌中部苔薄白。BP:165/90 mmHg。

诊断:不寐。

辨证:痰瘀互阻,肝阳上亢。

治法:和中化痰,平肝养心。

方药:陈皮12 g,半夏12 g,茯神30 g,炒莱菔子10 g,焦山楂15 g,焦建曲12 g,天麻15 g,钩藤20 g,地龙20 g,石决明30 g,栀子10 g,黄芩15 g,炒杜仲20 g,桑寄生20 g,益母草20 g,夜交藤30 g,川断20 g,甘草10 g,生姜3 片,大枣5枚(切)。

10 剂,日1 剂,水煎取汁200 mL,分2 次服。

二诊:服上药后,睡眠明显改善,觉子宫脱垂好转,右侧下肢疼痛减轻,口干好转,血压基本正常,BP:145/80 mmHg,仍双眼睁目无力,舌暗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苔白稍厚,脉弦滑。

处方:原方加菊花、枣仁、葛根、鸡血藤,10 剂,日1 剂,水煎取汁200 mL,分2 次服。

三诊:服上方后,睡眠佳,闭目稍有力,右侧下肢疼痛已不明显,口干消失。舌质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滑。继续服用中成药消痰通络丸巩固治疗。

按:本案所患系痰瘀互阻,肝阳上亢之不寐。患者大便不成形,子宫脱垂,舌体胖大,苔少,舌中部苔薄白,脉弦滑,乃是脾虚湿盛,中气下陷所致。同时患者又有心烦急躁、苔少、脉弦、血压偏高等肝阳上亢之症,乃气机升降失调,清气不升,肝阳过亢,究其根本乃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所致,脾失健运则生痰生湿,治当健脾化痰,升脾气,降肝气。所以治疗重在和胃化痰,陈皮、半夏、炒莱菔子、焦山楂、焦建曲和胃化痰。同时王教授认为高血压与失眠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血压高可以导致失眠,另一方面失眠也可以加重高血压,针对这一类病人,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熄风降压类为主,血压如果得到控制,失眠症状多有减轻或消失。方中明天麻、钩藤、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且现代药理研究杜仲、桑寄生有降压作用;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则痰湿得祛,脾气得健,肝阳得平,心神得养,故见效甚速。

5.2 升阳散火治发热案

孙某某,男,14 岁,郸城人。2016 年10 月22 日初诊。

主诉:发热20 余天。

现病史:患者20 余天前因饮食不洁出现腹泻,后出现发热,伴头痛、头晕、乏力、汗多,每日晨起8、9 点钟发热,体温37.5℃左右,午后自行热退。于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9.7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3%,曾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并口服头孢、阿莫西林胶囊、柴胡口服液、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症状无缓解。遂来寻求中医治疗。证见:精神不振,乏力,头痛,纳差,眠一般,舌质淡红,苔略滑,脉弦滑。

诊断:内伤发热。

辨证:火郁阳明。

治法:升阳散火。

方药:升阳散火汤加减。

葛根12 g,升麻5 g,羌活6 g,独活6 g,党参12 g,白芍12 g,柴胡15 g,生甘草6 g,炙甘草9 g,防风8 g,蔓荆子12 g,大枣4 枚,生姜2 片,桂枝8 g。5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2 次温服。

二 诊,2014 年10 月26。 服 上 药3 剂 后 体 温 降 至37.1℃,服5 剂后体温已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乏力减轻,头痛、汗出均好转,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去蔓荆子、桂枝继服已资巩固。

按语:升阳散火汤作为治疗内伤发热名方,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方剂。谙“火郁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5],升阳散火汤所治之火是由于脾胃气虚,独活以发少阴之火,加参、甘者,补土以泄火;加白芍者,泻肝而益脾,但令散中有补,发中有收也。患者头痛加蔓荆子疏风止痛,汗多,加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服后诸证痊愈。

猜你喜欢
升阳调理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