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研究

2020-12-30 10:19钱晓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专业

钱晓年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随着新时期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的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从而通过有效的进行职业课程设计,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本文以学前教育体育教学课程为研究,探索了具体的教学途径,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职业化水平。

1、职业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体育基础素养

1.1、需具备体育与健康教学理论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到的内容最终都要运用到幼儿教学当中,就目前阶段而言我,体育与健康是我国学前教育以及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难点。因此,学前专业的学生应当提升自身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全面掌握相关的体育类型,还应当熟知相应的理论内容,例如,篮球运动知识、足球运动知识、田径运动知识等。除此之外,该专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了解幼儿身心特点,进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构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1.2、需具备体育运动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运动实践能力,无论是篮球、足球、羽毛球还是田径游泳等运动,学生都应当对这些运动的基本动作全面掌握。由于学前教育学生在毕业后通常都会进入到幼儿园展开工作,幼儿园的教育大多数都是通过游戏,基础的运动锻炼等活动展开的。因此,学前教育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能够掌握相关运动的基本技能,进而更好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展开活动,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并展开教学,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1.3、需具备一定的学前体育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学生应当保证自身具备相应的学前体育教学能力,其中应当包括幼儿体育课程设计能力、幼儿体育与健康知识讲解能力、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幼儿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能力、幼儿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能力及体育运动保护技巧理论等内容,在实际展开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的学生需要采用规范的教学行为根据班级内部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而更好的开展教学。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对幼儿进行实时观察,根据幼儿实际的表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指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示范能力等内容,进而更好的保证自身在之后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展开教学。

2、职业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2.1、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储备,进而更好的将体育和健康联系起来,同伙体育知识展开健康运动教学,进而更好的运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幼儿展开体育活动。因此,学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 “学与用”这一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将幼儿的身心特点,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文化以及体育赏析,主要运动项目以及其内容等方面结合掌握,学校应当针对这些内容开展专门的课程,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运用这部分内容展开学前教育工作。

2.2、有重点地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要求与自身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其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展身体素质类,主要包括跑、跳、投、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发展学生体能、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而这类技能是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也是帮助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学习的基础性技能之一;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例如,啦啦操、太极拳等。作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结合教师、学校供给的课程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专项的联系和实践。每一位学生必须至少数量掌握2项运动,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幼儿的教学。

2.3、在实践中设计教学内容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实践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下几点进行,即各类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体育健身的指导工作。而上述内容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实践之上,才能更好模拟学生的岗位学习需求,提升操作价值。所以,对学校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并非简单的出门活动,而是需要将课堂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切实将实践性的课程内容穿插在平日的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平日常规的课程之中,可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实践,让学生模拟岗位上的各项课程推进流程。此外,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未来面向的是广大幼儿,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考虑一定的教学趣味性,并且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将课程的内容简化,使得其更契合幼儿都学习和模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职业导向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实践

3.1、对教学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

针对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必须定位准确,始终将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摆在第一要义,使得体育课程以及培养价值有机融为一体,使得体育课程作为素质课程的重要输出方式之一。根据过往的经验,结合对人才的教学需求来看,可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内容分为如下三个模块:首先,身体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是进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包括:跑,项目有 50m、80m、女 800m、男 1500m,通过跑步锻炼学生的爆发力与耐力,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健康发展;跳,项目有跳远以及跳高,通过“跳”锻炼学生的爆发力、腰腹力量以及下肢力量;而“投”指的是丢沙包和丢实心球等运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手部与上肢力量。即使是相对较为简单的体育项目,也能够满足当下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求。并且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也能切实帮助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得以有效抵御各类疾病;其次,岗位能力。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未来主要是向社会的幼儿园输出专业人才,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设立的职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体育课程培训的时候,也要充分尊重学生未来的社会岗位需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内容。目前来看可分为以下积累:首先,球类活动。例如,足球、篮球等常见的足球活动;其次,民间体育活动或游戏,如,丢沙包、跳格子等,能够更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次,做好口令和队伍的编排工作,激发广大幼儿积极跟随教师的口号,完成不同的规模的体育游戏;最后,需要将保健操等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使其以教师的身份,带动幼儿完成不同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是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3.2、体育教学课时与课程内容设计

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任务布置的时候,就需要积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结合其身体素质的锻炼等,有目的性地将教学课时进行设计。不仅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育习惯,更能因此加强教学的功能性。目前的经验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时,可围绕如下进行课时规划:第一学期,往往是学生体育课的必修时间,该阶段是系统性地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锻炼、运动的习惯,引导其学会自主锻炼;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则需要逐步融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时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工作,力求帮助学生学会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能够有相应教育引导能力;第四学期的教学主要是进行体育教学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与培养学生驾驭体育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幼儿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六学期,学生外出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所学到的体育技能。在进行具体课程内容设计过程,要结合职业导向,充分开展与幼儿教学相关的体育教学项目,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1)幼儿活动队伍调动能力培养。

队伍的调动能力是进行一切其他体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在第一学期就要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在每堂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都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锻炼学生的队伍调动能力,教师事先做出示范动作与口令,然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要保证每名学生都要得到练习的机会。教师要随时观察,并记录下学生在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站姿不够标准、声音不够洪亮、转向脚出现错误等,随后再次集中讲解纠正,反复进行练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很难得到这样练习的机会,而且每名学生的性格都不相同,教师要鼓励每名学生都要大胆地站在其他人面前,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每名学生的队伍调动能力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2)幼儿操创编能力培养。

①学生徒手体操教学能力培养

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徒手体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掌握不同部位体操的基本特点,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特别关注学生做操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动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注重学生形体的培养,如,站姿、前平举、侧平举等基本动作。通过练习,学生完成徒手体操的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随后教师要将体操用语与具体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同时明确动作名称。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每节体操名称的由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每节体操的特点。

②学生持轻器械操教学能力培养

体操不仅仅只有徒手操,还包含着手持器械所做的各种操节。教师在训练学生徒手操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持轻器械操教学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别的轻器械,并根据器械的特点创编操节与教学。如,响铃操,学生就可以让响铃出现在不同的方向、部位,并采用不同的动作进行创编与教学。通过响铃操,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其他器械操的创编与教学。

③学生团体操创编能力培养

团体操不同于个人操,它需要多人进行合作,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与练习才能够完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团体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团体操的创编与表演当中,为学生在日后开展大型幼儿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运动会,其中都会有大型的团体操表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团体操的创编过程中,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团体操创编能力会取得质的飞跃。

(3)幼儿游戏、活动组织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游戏、基本活动组织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教师要明确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体育课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幼儿的一些基本能力,如,“走、跑、跳、爬”等,同时提升幼儿的体育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爱上体育,而不是以竞技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如何开展游戏以及该如何详细的设计课堂活动,向学生展示一些比较优秀的案例,加以借鉴。并让每名学生都设计一个活动,并向同学进行展示,教师与同学在展示结束后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

①幼儿游戏组织能力培养

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游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对学生幼儿游戏组织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自身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游戏并引起共鸣,并向学生介绍更多类型的幼儿游戏,增加学生的游戏储备量,让学生在已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在让学生玩好游戏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作为组织者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进行教学实践,教师给予评价,提升学生组织幼儿游戏的能力。游戏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七个步骤:一是宣布名称、二是讲解游戏方法、三是讲解规则、四是人员分配、五是组织实施游戏、六是奖惩、七是总结与改进。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创编出符合时代进步的新颖的幼儿游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球类活动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都非常喜爱球类运动,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力量、柔韧、灵敏以及协调等能力,幼儿的运动能力基本上都能够在球类活动中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的球类运动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如,足球、篮球等,同时也要对垒球、实心球等其他类型的球类能力与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球类水平。通过开展球类活动,学生不断提高了专业能力,利于学生日后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

③课外锻炼对学生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样特长的学生或者对该特长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社团,相互之间交流沟通,提升自身的能力。学校可以提供资源与场地,这样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类型的竞赛,如,跳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增加学生体育参与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外锻炼,学生的活动教学能力都能够取得极大的提升。

3.3、改革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区别于其他的学习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项功能性、应用性要求非常高的一类专业课程,对此就需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将未来学生要面对“幼儿学习需求”摆在教学的核心。对此,在展开图与课程的过程中,就需要围绕两个知识点出发,一类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加强不同类别的体育运动的锻炼和启迪。而第二类则是具体某一类运动,学生能够对其有所长,如不同的球类运动、不同的健美操运动等。学校在常规通识性的课程教授完毕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习惯,建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开放。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要求学生学习至少两门不同的体育选修课程,才能契合当下幼儿园对教师的需求。这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所发的教学模式,不仅高度契合了当下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诉求,还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多元化需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除了将“以人为本”纳入学习的核心以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园结合”的体育课程模式推广。所谓的“学园结合”,指的是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要踏入社会岗位进行幼儿的教学,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将实践性、应用性的内容教学给学生。只有融入好两种不同教学目标的核心,才能更好定向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提升教学的成效。学园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规划之一,其不仅仅是我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所提出的必要教学要求,更能帮助各个学校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额外的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更多与体育有关的课程,如健美操、幼儿体育游戏等,而这一部分恰好是当下课程教材中所缺失的,通过体育课程的补充能够更好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模仿幼儿园的教学情境,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示范能力与讲解能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倡导“学园结合”的体育课程模式,既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4、课程评价改革

对学生而言,课程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为了更好的顺应当前职业导向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教师也需要更为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评价的价值也更有意义。教师要做到加强学生理论成绩的研究同时,更做好实践分数的要求。始终围绕当下教学的目标,可将课程评价分为如下四个内容:体育理论评价;身体素质评价;专项技能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贯彻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国家对学生健康的评价体系做好建设,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推进,综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工作。结合过往的实际经验来看,教师要将评定成绩分为两个具体的内容,即理论知识考核和体育实践考核,前者的比例为30%,后者则为70%。由于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实践课程的考核比例之中,有超过30%为学生平日的考勤分数,剩下的为学生在体育实践成绩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多加参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程度,而非仅关注学生的最终表现成绩。

4、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学前体育教学过程,要重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要迎合时代发展,有效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才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之中。本文通过对学前专业学生职业体育课程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改革途径,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体育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专业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