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良玉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人们对于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现在马上又要迎来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作为最受欢迎的冬季项目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它是一项集优雅舞姿和体育技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女性运动员在冰上高速滑行的同时还会展现女性独特的优美气质,除却运动员高超的技巧之外,比赛服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女子花样滑冰选手的比赛服装最初和现在大相径庭,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诸多不同因素促成的结果。现就影响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的各项因素予以剖析。
通过对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分析,分析出影响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比赛服装演进的因素。
目前花样滑冰比赛服装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通过不同角度及研究方法对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比赛服装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填补此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因为其理论的非完整性,导致无法在理论方面支撑花样滑冰比赛服装方面的相关研究。
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花样滑冰选手的比赛服装可以十分华丽,若由顶级服装设计师来完成,可能花费上千美元。虽然使用肉色布料的服装并不真正暴露,但仍有许多人提议禁止给人“过度暴露”印象的服装,因为这不符合体育竞技的特点。许多选手在比赛中会使用夸张的化妆和发型。
(1)政治因素对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的影响。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只为男子运动员设置,女子禁止参与和参观。1894年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妇女参加比赛仍然是禁止的,只允许妇女以观看比赛的形式参与其中。1902年玛杰·塞耶斯在英国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取得了第二名。当时只有男选手参加比赛。裁判员们对她说:“你不能再参加比赛了,因为裁判员无法看清楚你长裙子下脚部的动作。”直至19世纪初期,女性才开始有了争取其话语、教育等权利的具体行动。在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运会,才终于通过了女性参与奥运会的权益同时花样滑冰也被正式列入到了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当时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穿着紧身带扣的上衣以及直达脚踝的长裙参加比赛,不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平衡性,鞋子上的冰刀经常会勾到裙摆,非常危险。
(2)政治因素对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比赛服装的影响。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所憎恶的。”在20世纪以前,裤子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成为男性着装的标致。1988年的奥运会上美国选手Debi Thomas身着紧身衣参加比赛,而东德选手Katarina Witt则穿了一件类似体操运动员比赛服的连身裤,臀部若隐若现。国际滑联当即对这种着装下达禁令,规定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比赛服装必须是及膝长裙,不得穿紧身衣和连身裤参加比赛。
早期滑冰运动均在室外进行,由于天气寒冷,人们不得不穿上很厚的衣服滑行。“我们的母亲经常来看我们进行训练,并要求我们穿毛衣,戴围巾。”加拿大以前的双人滑冠军弗朗西斯·丹弗曾这样说过:“第一次,我母亲给我做了一条够大的裙子,但很快她又决定做了第二条更大更厚的裙子。那实在太沉重了,以至我在做旋转动作时竟无法掌握平衡。”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均为毛呢制品,非常沉重,不利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发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工室内滑冰馆的普及,新面料取代了厚重的毛呢面料,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穿着缎面花样滑冰连衣裙,并配以毛皮饰边及尼龙袜。
在早期奥运会中妇女不被允许参加任何项目,甚至不允许其观看。如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一生都在倡导古奥运会中非女性化的制度。自19世纪中期,国际社会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不但开始参与奥运会中的各个项目,也逐渐参与到奥运事务的管理中。女性在奥运事务中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女性主义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
①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的理念
人类学家卡罗尔·麦克尔迈克 (Carol MacCormack)和玛丽琳·斯特拉森(Marilyn Strathern)指出,自然文化话语惯常自然比喻为女性,需要文化的征服,而文化总是被比喻为男性的、主动的和抽象的。即男性特质常与主动性、理性等相关联,而女性特质则被当作被动接受、从属性等。这种对立关系在数千年来对男性和女性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标签,从而衍生出了父权制社会关系和道德体系。对女性思想和身体的暴力禁锢就隐匿其中。
这种无形的暴力禁锢逐渐被女性所意识,女性主义者以 “自由”为口号开始进行反压制、反束缚的斗争,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工作权及受教育权。
②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对女性花样滑冰运动员服装的影响
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1879年传作的《玩偶之家》是挪威女性主义运动的宣言书。挪威妇女也是最早开始女性主义斗争的先锋者之一。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男性从军,女性逐渐代替男性成为社会劳动力,传统西方女性的胸衣、束腰、衬裙及长裙严重影响妇女劳作。在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中最具代表性女性加布里埃·香奈儿在1926年设计了一种一字肩领的及膝长裙,其摆脱了胸衣和束腰的束缚,更加适合女性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来,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女性的追捧,被称为“Ford裙”。
1922年,法国作家Victor Margueritte的小说 《拉·杰尔逊奴》中讲述了一个以假小子形象示人的妇女。小说中否定女性S型的身体特点,以男性化为标准。裙子越来越短,乳房被刻意压平,臀部被束紧。此种形象受到了西方年轻女性的热捧。
受到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在服装上影响,在1920-1930年期间,挪威选手松雅·海尼把裙边大大提高,外裙和衬裙的长度都由踝部提高到膝部,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女运动员在服装方面的限制。此后,女运动员的裙子一次又一次被改短,并逐渐向连衣裙开始发展。这样的改变为女选手动作更加自由和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裙子缩短,也避免了由于冰刀钩住裙子所带来的危险。这是女子花样滑冰运动服的一次巨大改革。
(2)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
①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理念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也叫现代女性主义。随着二战和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男性劳动力短缺,更多妇女从繁琐的家庭生活束缚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大机器工业时代,女性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她们对当时的社会劳动分工感到不满,美国妇女开始解放运动,他们主张要消除两性差异,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也就此开始。
②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对女性花样滑冰运动员服装的影响
在一战后的“女男孩”风格在二次浪潮中得到了延伸,改革的标致以男性裤装为基准,追求潮流的西方年轻女性纷纷身着裤装,表达对消除两性差异的追求。在这一时期花样滑冰女性运动员的服装有一次发生了巨大变革。前文中提到在1988年东德选手Katarina Witt穿了一件连身裤参加比赛,虽然被国际滑联勒令禁止以此装扮参赛,并没有阻碍女子花样运动员改革的决心。
随着女性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国际滑联取消了这项毫无道理的强制规定,如今国际滑联官方手册中明确表示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比赛服装应“谦逊,尊重,适合竞技”。
(3)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至今)。
①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的理念
女性主义运动从19世纪中叶至今,队伍越来越壮大,改革理念也越来与完善。发展至第三次运动时,她们渐渐认识到束胸、束臀,过分追求的外观上男性化,是对女性自身的另一种束缚。1992年丽贝卡·沃克发表文章,以“成为第3次浪潮”为题。否认男女二元对立的思想和明显的性别差异,而认同同群的个体差异。不是采用了一种非此即彼的解决方法,不简单地承认各种矛盾的相互对立,视图跨越性别的边界而成为边界本身。不再过度关注男女差别而是像关注男性内部的差别一样,关注女性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别。所有的人权都有历史与文化的特殊性,普适性的人权是不存在的。第三次浪潮不再像前两次那样激进,而是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同,尊重并且接受双方的优劣点。
②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对女性花样滑冰运动员服装的影响
20世纪中叶女性对自身的开始有所改变,花样滑冰女性运动员对自身比赛服的样式上有了层出不穷的创新,女性运动员开始追求自身差异。她们摒弃了之前刻板的黑色比赛服,开始选用鲜艳的颜色来装点自己的冰上舞蹈,摒弃之前保守的的高领比赛服,逐渐变成了一字领、V字领等。服装形式也开始有所变化,如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出现了无袖比赛服;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日本选手将比赛服改成了和服样式,惊艳了在场观众。至今,女性思想开放,还会把比赛服装的风格与比赛音乐相结合,富有创意的比赛服越来越多。
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服装经过了上百年的变化,从最初刻板的厚重长裙发展的样式繁多。政治、经济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主要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在花样滑冰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服装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