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升,王暖
(宁晋县医院,河北 宁晋)
髓室底穿孔是指牙齿龋坏导致髓腔和牙周组织贯穿,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髓室底穿孔可引起牙齿松动,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目前已有多种治疗髓室底穿孔的方式,除了拔除患牙之外,以修复充填为主。在以往髓室底穿孔的治疗中,总体效果并不理想[1]。CORTISOMOL 糊剂是安全性高的抗感染制剂,能缓解根管治疗术后的疼痛;凝固后无体积的改变,流动性好,可充填侧支根管。CORTISOMOL 糊剂属于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成分包括松龙、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铅和赋形剂[2]。松龙属于类固醇类药物,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局部充血,消除肿胀,抑制细胞吞噬功能,抑制炎症反应。CORTISOMOL 糊剂不可吸收,吸水性小,充填封闭性好[3]。水门汀垫底材料分为玻璃离子水门汀、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
将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髓室底意外穿孔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接受CORTISOMOL糊剂与水门汀垫底材料联合修复治疗。其中男43 例,女37 例;年龄21~69 岁,平均(45.1±2.6)岁;穿孔直径0.7~1.6 mm,平均(1.1±0.4)mm。所有患者均经X 线平片检查确诊,穿孔原因主要是病理性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接受CORTISOMOL 糊剂[4]与水门汀垫底材料联合修复的治疗。治疗方法:对穿孔患牙注射麻醉剂行局部麻醉,将部分牙冠龋坏组织和髓室底增生组织去除,然后扩大、清理根管,对清理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止血处理,准备好常规根管充填材料,患处清理干净后将CORTISOMOL 糊剂调制成糊状,随后将其填入穿孔处,并调整形状,使糊剂完全贴合,用无菌棉球去除多余的糊剂,烘干,用水门汀垫底材料进行垫底[5]。充填完毕后使用X 线观察填充情况,确认无误后进行适当加压处理。随访6 个月,进行X 线检查,观察患者修复情况。
观察对比所有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疗效判定参考:对所有患者随访6 个月,统计修复情况。若患者根分歧处阴影缩小或消失,咀嚼功能恢复,说明修复成功;若患者在治疗后仍存在压痛、咬合痛等症状,松动度和牙周袋深度增加,并且检查结果显示髓室底阴影较为明显,无显著改善或增大,说明修复失败。
本次研究中80 例患者经修复充填后79 例患者修复成功(98.75%),有1 例未修复成功(1.25%);6 个月后检查修复成功患者为76 例,修复成功率为95.00%;其余4 例修复不成功(5.00%),分析可能原因是患者的龋齿穿孔直径过大或穿孔深度较为严重。
髓室底穿孔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牙疼、牙龈肿胀,穿孔严重将拔除患牙,对患者的舒适度和美观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大部分人民对牙齿健康并不重视,日常并未进行维护和检查,牙齿龋坏普遍存在,导致髓室底穿孔的发生,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生牙齿疾病后,希望在不拔除患牙的情况下进行治疗。髓室底穿孔部位使髓腔内和牙周组织贯通,导致大量出血、髓腔封闭不严密、炎性物质反复渗出、牙周袋形成等并发症,而最终导致患牙拔除[6]。有的学者认为根管侧穿孔后及时修复的成功率高于开放时间长者,穿孔部位小成功率高于大者[7-8]。随着医疗技术及材料的发展,穿孔修复技术对于保存患牙越来越有利。特别是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流动性强、凝固比较快速、抗压强度较好以及可以诱导或者引导患牙牙骨质(牙槽骨)进行再生的材料。
髓室底穿孔直径大小直接影响修复治疗的效果,穿孔小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穿孔大的修复成功率,分析可能由于患牙穿孔大,机械创伤程度重,炎性渗出多;若是陈旧性穿孔,牙龈上皮容易长入穿孔处等原因,导致穿孔修复失败。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80 例患者经修复充填后79 例患者修复成功(98.75%),有1 例未修复成功(1.25%);6 个月后检查修复成功患者为76 例,修复成功率为95.00%;其余4 例修复不成功(5.00%),分析可能原因是患者的龋齿穿孔直径过大或穿孔深度较为严重。根管充填修复治疗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是将坏死部分清除干净后,对凹陷部分进行修补,使其完整齐全,另一方面,髓室底穿孔后极易发生感染,根管充填在于消除和控制牙周组织感染恶化。因此,根管充填剂需满足以下要求:(1)能够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2)材质细腻,易调和,调和成糊状后具有粘性、可挤压,密封性好;(3)性质温和,不会对牙周组织产生刺激反应,无毒性,不会阻碍X 线投射检查。CORTISOMOL 糊剂中的多聚甲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降低局部感染的发生;丁香油具有润滑和止痛的作用。同时CORTISOMOL 糊剂封闭底穿孔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采用CORTISOMOL 糊剂与水门汀垫底材料联合修复磨牙髓底室意外穿孔修复效果较好,治疗成功率较高,且降低局部组织感染、水肿的发生,并且具有缓解患者疼痛感的作用,值得临床继续深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