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国洲
干果经济林既是“林”又是“林产品”,是建设现代林业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结合地区区位优势和林业产业特色,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走出一条“农民得实惠、政府得生态”的双赢道路。
近年来,甘肃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全面加快林果产业提质增效速度,到2020年建成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基地600个,示范基地面积700万亩,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林果总面积达2180万亩,总产量680万吨,总产值276亿元。但和全国相比,甘肃果园大多属于粗放经营,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低产、低质、低效果园占一半以上。经过多年发展,甘肃林果产业已步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现有果园的提质增效成为甘肃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站位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站所、村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产业扶贫为载体,整合项目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林果产业发展。
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严格把好种苗质量关、种植技术关,加强抚育管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病虫害监测预防,确保林农真增收。
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帮扶、技术提升等方式,全力加快林果产业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此外,依托林果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狠抓以果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扶持发展以果品贮藏、果汁生产、花椒加工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省、市、县政府网果品行情信息平台、农业综合信息网等网络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产、贮、运、销为一体的果品产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林果产业化发展。
依据区域特点,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选择生态经济型树种,把生态景观林建设与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力实施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大尺度片林、农田林网、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建设,大力发展以红枣、枸杞、优质杏、木本油料等为特色的经济林基地,打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和特色林果产业片,加快形成集生态观光、森林体验、休闲农业、游憩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经济廊道。
围绕果品重点产业建设项目,邀请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举办果树大型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果树生产的关键季节深入乡、村、组农户,开展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拉网式技术培训。在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进行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同时,把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围绕“两虫三病”的统防和“活动”工作,全面普及高新技术,采取理论讲授与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为果树生产重点乡、村培养出一批新型的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明白人”,大大提升新技术覆盖率和果农素质,全面普及和提高果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