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功能的发挥

2020-12-30 03:01冯国营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科科技成果

李 晨 冯国营 李 爽

2019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决定实施包括科学研究支撑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等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高等农业院校应当主动发挥农科专业优势,勇于担当作为,进一步完善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平台,努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队伍。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源头,助力乡村振兴,应当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对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作用。高等农业院校应当落实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农业发展需求,致力于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一是要实施智库建设工程,围绕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为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村农民提供发展前景规划、理论政策咨询、科技成果推广、农业技术帮扶等多方面的服务,当好“人才库”“成果库”“智力库”。二是要实施“双一流”学科建设珠峰工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合省际一流学科和相关学科优质资源,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产出一批理论上实现突破、技术上能够创新、生产上具备实际推广价值的农业科研成果,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高等农业院校的智库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应用,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检验。高等农业院校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行动,落实乡村振兴“五个专班”任务要求,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依托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省派科技特派员、科技挂职副县长、校地企联合攻关等平台,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探索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把高校的智库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生产实践成果优势和市场经营竞争优势。

三、创新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新型农技人才培育工程

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农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提高思政育人实效的迫切需求。要加大农科类人才培养力度,满足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多样化需求和学习个性化发展需要,创新搭建拔尖型、创新型、专业型、复合型农科人才培养平台。大力培养农业管理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发展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一懂两爱”新型本土人才。

四、发挥农业高校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展

构建起一套以国家需求、农业发展为导向,以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平台,能够实现项目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高校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机制。健全乡村振兴研究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协同省内优势农科教力量,打造集科技支撑、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建立精准对接、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注重生产实践,加强农业产业化交流;对接市场需求,扶持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委派科技特派员,助力企业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支持,科学规划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高等农业院校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科科技成果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