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红,郝建格,李春梅
(1.四川省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汉源 625300;2.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汉源 625300)
2020 年9 月初,在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发生一起疑似黄牛气肿疽病例,主要以肌肉丰满的部位如颈侧、肩前、腰部、后肢上部、臀部等处出现炎性水肿,挤压有捻发音为特征。汉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永利乡人民政府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处置措施。
涉及发病的3 家养殖户的12 头牛具有临床症状,另有5 头已死亡,同群牛尚存30 头近期在同一区域放牧,其中18 头牛暂未出现临床症状。在现场,养殖户自述牛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仅3 d。
笔者赶到现场,发现4 头2 岁左右的牛已经卧地不能站立,驱赶牛群,有几头牛出现明显的跛行。随机测量3头病牛的肛温,分别为41.5 ℃、41.2 ℃、41.8 ℃,体温明显升高。触诊跛行病牛肩胛部、腿部肌肉有明显肿胀,且伴有热痛反应。卧地牛患部皮肤干硬且呈暗红色或黑色,部分已形成坏疽,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病牛尸体显著膨胀,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肌肉丰满部位有捻发音。
切开病牛患部皮肤,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皮肤皮下组织呈红色及黄色胶样,有的部位伴有出血或小气泡,局部淋巴结出血肿胀。患部肌肉呈黑红色,切面呈海绵状,肌间充满酸臭味气体;腹腔、胸腔和心包有积液,且呈暗红色;肝脏、肾脏肿大呈暗黑色;其他脏器有坏死灶或败血样变化等。
本次发病牛年龄大多在6 月龄至3 岁间,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肥壮牛似乎比瘦牛更易患病,且全部为黄牛。此病经实验室镜检,得出病原为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周身有鞭毛,能运动。专性厌氧,在体外可形成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20 min 煮沸,0.2%升汞液在10 min内才能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在15 min内才能杀死芽胞,芽胞在盐腌肌肉中可存活2 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自然条件下,气肿疽梭菌主要侵害黄牛。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传染介质是土壤。病畜体内的病菌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微伤的胃肠黏膜侵入血液,继而感染全身。被病牛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土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源。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雨季)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的活动、传播有关。
根据发病牛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其诊断要点如下:
4.1 丰厚肌肉的气性坏疽和水肿,伴捻发音。
4.2 丰厚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4.3 丰厚肌肉切面有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并散发出酸臭味。
4.4 虽然牛炭疽、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肿变化,但通过鉴定可排除。牛炭疽的典型症状为急性败血症,天然孔出血,脾肿大几倍,血不凝固,脾髓及血如煤焦油样。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其水肿型以牦牛常见,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病牛头、颈、咽喉及胸前皮下水肿,手指按压初热、硬、痛,后变凉,疼痛减轻,舌及周围组织高度肿胀,流涎,呼吸困难,眼红肿,流泪,黏膜发绀,常因窒息和下痢而死,病程多为12~36 h。牛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恶性水肿主要发生在皮下,部位不定,且发病无关年龄与品种。
5.1 牛气肿疽的治疗
5.1.1 在病畜肿胀部位制造有氧环境 在肿胀部位分点注射5 mL双氧水,同时在颈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次100~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
5.1.2 在肿胀部位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用10~20 mL 0.25%~0.5%普鲁卡因溶液溶解80~12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后,于患部周围分点注射。
5.1.3 全身治疗 用抗气肿疽血清静脉注射150~200mL,重症患牛8~12 h后再重复一次。
5.1.4 四环素静脉注射治疗 将2~3 g四环素溶于2 0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于颈静脉处注射,每日1~2次。
5.1.5 在同群牛中开展牛气肿疽疫苗的紧急免疫。
经过3 d 治疗,除了两头卧地不起的重症患牛回天乏术之外,其余病牛均痊愈,在紧急接种疫苗后,未再出现病死情况。
5.2 预防措施
5.2.1 做好免疫接种 牛气肿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本病流行地区接种疫苗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健康牛只应全部注射牛气肿疽梭菌灭活疫苗。经过治疗痊愈后的病牛必须进行疫苗注射后方能混群。患病牛群应暂停销售。
5.2.2 做好消毒灭源 所有病畜隔离治疗,死畜禁止剥皮吃肉,并作无害化深埋处理。病畜厩舍、围栏、用具及被污染的牧场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垫草均进行焚烧处理。
5.2.3 做好政策引导
5.2.3.1 将牛气肿疽列入汉源县计划内免疫。汉源县内有草场资源的乡镇,应将牛气肿疽免疫纳入5 年免疫计划,疫苗购置费用由养牛户自行承担。
5.2.3.2 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即对养牛户实行自我承诺制度,凭证申报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
5.2.3.3 加强防疫宣传。由于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历来淡薄,故必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宣传工作。
5.2.3.4 加强执法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执法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利剑”行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等活动。
5.2.3.5 做好牛肉溯源工作。召集驻场检疫技术人员、牛贩、养牛大户、牛肉馆等商贩参加牛肉溯源系统录入培训,确保市场上的牛肉都能追根溯源。
根据目前汉源县的实际情况,要确保养牛业健康、稳定、蓬勃发展,在做好各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必须重点抓好牛气肿疽的防制,特别是针对本县广大中高山乡镇具有放养和半放养习惯的养牛户,更应积极引导其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