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雏鸭饲养管理

2020-12-30 01:36:36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舍温雏鸭鸭群

肉鸭饲养管理分0~3周雏鸭管理阶段和4~8周育肥管理阶段。

雏鸭期生长发育良好的个体,经过育肥,到8周龄时,体重可达3 200~3 500 g,全程料肉比为3∶1,有的鸭场可使鸭6~7周龄出栏,全程料肉比可降至2.6∶1~2.7∶1。反之,如果雏鸭期鸭生长发育欠佳,则会影响育肥,造成增重缓慢,个体间发育不齐,易患各种疾病。

1 温度

0~3周雏鸭绒毛的保温效果差,其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故管理上要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尤其在第一周。

开始育雏时,温度应在33~35 ℃(冬季可稍高,夏季可稍低),48 h后可适当降温,每周降3~5 ℃,直至降至自然温度。

观察鸭群表现可知环境温度是否合适。鸭群挤堆、尖叫,趋近热源,表明温度偏低,鸭群张口喘气,垂翅,远离热源,烦躁不安、饮水偏多,表明温度偏高。

温度适中时,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躺卧舒展。

无论采用何种供温方式,育雏温度都应随鸭日龄增长逐渐降低。一般鸭3 周龄末时,舍温以18~21 ℃为宜。

2 湿度

育雏前期舍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也快,要求相对湿度高一些(1 周龄以60%~70%,2 周龄以50%~60%为宜)。

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湿度过高,会导致雏鸭体热散发不良,影响其食欲,并为霉菌生长、球虫病发生创造条件。低温高湿环境更不利于鸭的生长,造成雏鸭体热散失加快,耗料增加。

3 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鸭群拥挤,易患各种传染病。超密度饲养往往造成鸭单重不达标,均匀度不达标。

4 通风

雏鸭日龄增长后,排泄物的增加会造成舍内潮湿,积聚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故育雏期要注重通风,以排出潮气、有害气体。舍温保持在20 ℃以上时尽可能加强通风,冬季可提高舍温2~3 ℃后打开门窗通风数分钟,随后再关闭门窗,反复操作几次,既可补充新鲜空气,又可维持舍温。

猜你喜欢
舍温雏鸭鸭群
寒冬时节如何保证蛋鸡产蛋率
今日农业(2024年1期)2024-07-06 11:23:36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21年1期)2021-03-29 00:40:00
冬季给猪搭建屋中屋可防寒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湖南农业(2020年12期)2020-12-21 05:19:22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
安全高效养鸡 莫忘通风换气
乡村科技(2016年7期)2016-06-13 1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