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
摘 要:智能化技术兴起于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完善并广泛应用到各领域中,为各领域的革新带来帮助。在智能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以增强其全面性、多元性和科学性,增强生产力。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可有效增强电气工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业界正在逐渐展开竞争。要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相关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合理地使用智能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实际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优势
1.1 智能化技术有利于控制运营成本
通过应用智能技术,支持24 h实时监控与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响应时间、下降时间等出现异常,可采取远程操作方式调整参数,确保电气工程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因此,智能技术的应用既能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与质量,也能减轻人工压力,合理控制电气工程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逐步实现电气工程无人管理的全自动化发展目标,这也是未来电气工程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1.2 智能化技术有利于简化工作流程
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依赖于控制模型,运行过程与操作维护都非常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运行效果。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免去了繁琐的建立控制模型的环节,无需借助控制模型就能保证电气工程的稳定运行,并且极大提高操作技术的精准性,缓解了工作人员的人工操作压力,有利于推动电气行业的良性发展。
1.3 智能化技术有利于收集数据信息
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极强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与应用能力。结合电气工程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高效率地处理相关数据信息,能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也要认识到,针对不同的处理对象,其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区别,工作人员不能完全依赖智能化技术,而是将人工识别与智能化技术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
2.1 电气设备操作智能化
在电气设备生产工作中,由于设备类型较多、设备程序复杂,人工操作存在一些难度,常常会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但是,电气设备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质量,一旦出现参数控制失误、操作不当等问题,可能会造成生产线故障,阻碍电气设备生产工作流程正常进行。因此,在电气设备操作管理中,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简化电气系统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利用远程控制技术方法,减少人工操作流程,构建智能化控制系统。例如,根据电气设备运行条件和特征,制定自动化控制系统,参考设备参数、生产需求的变更内容,智能调节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操作环节,提升电气系统操作效率。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科学素养也在不断提升,电气控制理念也实现了创新优化,可以为电气设备生产提供人才支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提升设备操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还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智能化操作控制,对電气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2.2 设备故障监测智能化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故障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内容,这也是维护电气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在传统电气运行模式下,故障检测系统的判断能力、预测能力不够灵敏,数据精准度不高,其故障诊断和分析流程复杂,无法保障故障维修的效率,严重影响电气设备运行质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设备故障控制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模糊理论和检测技术,精准检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既可以实现故障预测控制,防患于未然,又能够提升故障检测效率,为后期故障维修争取有利时机。例如,在电气设备控制中,将各电气设备控制系数录入智能系统,然后利用人工智能监测手段,实时掌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并结合数据的波动范围,分析电气设备故障风险问题。同时,根据智能监测数据结果,可以有效定位故障位置,提示引发故障的原因,大大节省故障排查和分析时间,不仅降低了故障诊断工作的作业难度,而且提升了故障控制效率,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也随之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既能减少电气故障发生概率,保障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又能改进故障维护检修的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对提升电气生产经济效益非常有利。
2.3 电气控制过程智能化
随着电气设备运行和生产压力增大,电气自动化控制难度也不断提升,想要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电气控制目标,必须落实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全面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全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电气生产工作。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气控制过程中,优化专家系统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功能,保障控制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非常有利。例如,根据电气设备模糊控制要求,利用人工智能的模糊逻辑,模拟人工的控制思维,降低控制数据的检索难度,虽然扩大了故障控制数据范围,但是可以提升故障监测质量,实现故障问题预防控制。同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合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网络传输和处理数据信息,可以构建电气工程谐波模型,对电气系统安全度进行分析,及时、高效地监测出故障。在智能化控制模式下,电气生产安全和稳定性得到保障,生产领域的工作效率也不断优化,实现了故障问题的推算和演算控制,对实现电气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结语
总之,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想在现代化工厂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则需要结合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对自动控制理论、技术的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才能促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齐占庆,王振臣.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李道霖.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