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军
摘 要:运算素养不单单包含算理理解、运算方法,还包括遇到问题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内容、探索算式中隐藏的规律、加强算式应用,有效提升和发展自身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个体数学运算素养。以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运算素养;心得体会
运算素养培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对运算素养的认识并不全面,只是将其等同于运算技能,认为加大试题难度和提升运算速度就可以达到。殊不知,上述仅仅是学生能力的外显形式,真正影响运算能力的是内隐因素,是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运算算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培养小学生运算素养。
一、课堂讲解,形成能力
计算算理是计算过程中的依据,通俗来说,是计算的过程和道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计算过程,由学生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运算能力来进行练习。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影响,计算教学只重视试题结果和速度,一味地强化算法演练,忽视算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式“以练代想”,这就导致小学生理解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的极端。面对这种情况,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和掌握算理,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交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探索规律,豐富方法
数学运算过程是根据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已知量来得到确定结果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要经历思考、探究、体验、质疑、验证过程来深化理解,探索得到数学规律,找到正确计算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实物来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经历思考和发现过程,再抽象得到数学算理,帮助他们理清一类运算基本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相同和相似之处,探索得到数学规律、掌握本质,发展自身数学素养。
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先由“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几何?”设问来引入本节课话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后,学生要猜测鸡兔各有几只,以列举法来逐一列表,总结出关系式来找到正确答案。列表过程中,班级学生体会到该方法比较麻烦,就思考探讨和总结出规律来求解,以小组为单位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现运用假设法、列方程方法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求解数学问题,小组代表来谈一谈学习感受和求解方法,进而掌握本节课知识。在本节课中,学生以多种方式来求解问题,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形成数学运算能力。
三、生活应用,形成素养
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算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实现应用的最终目标。因此,学会基本数学知识,掌握必备数学技能,遇到实际问题会调动内心数学知识来灵活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实际上,数学学习一大重要目的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应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算法,体会数学巨大应用价值。
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如,假期一家人出门旅行,如何选择最佳路线、设计旅行方案、安排食宿等等,这些都要用到数学知识;还有就是对比和分析数学数据,选择最优化方案,其中也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数字知识的思考,体现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运算素养。在数学训练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试题:服装厂要制作120套西装,其中上衣总计用了192米毛料,裤子用去132米毛料,那么,一套西服中每件上衣比每条裤子多用多少米毛料?(192-132)÷120=0.5(米)。借助于数学练习题,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发展自身数学计算能力,形成数学运算素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只有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能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促进运算素养的形成,从而夯实个体数学运算基础,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平.关注数学思考 渗透数学思想:以新加坡数学教材运算律的编排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6(4).
[2]罗善彪.深化数学理解 提升运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