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0-12-29 11:55叶建华
大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人特质、家庭情况、创业教育、人脉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等五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对比分析这些因素对已创业大学生和未创业大学生在创业意愿上的不同作用,根据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大高校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各种创业大赛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许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对已创业大学生和未创业大学生的不同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行列中,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和个人因素也是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的重要参考因素。新趋势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讨论诸多,面对理论与政策层面的讨论,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更为现实的问题:当前已创业大学生和未创业大学生在创业意愿上究竟存在怎样的区别?二者对于创业条件又有着怎样的需求与期待?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生创业前后的意愿转变,促使其更好的开展创业活动?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武汉工商学院学生为对象,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主题,开展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8年1月,最终回收问卷515份,有效填写515份,其中男生占29.7%,女生占70.3%。在专业所属学科中,19.22%来自文学,28.16%来自经济学,36.31%来自管理学,剩余少量样本来自艺术学和工学。在这些样本中,有75人曾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剩余440人则属于未创业者。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本次问卷,通过对个人特质、家庭情况、创业教育、人脉资源以及国家政策五个方面的调查,对比分析影响已创业大学生和未创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

(一)个人特质

测量指标分为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和机智型四种职业性格。根据调查,无论是已创业者还是未创业者都是独立型居多,其次是重复型,差别体现在已创业者中服从型的占比高于机智型,而未创业者却恰恰相反,这一现象是与常识相违背的。

人们往往会觉得,独立型和机智型的职业性格会更适合,但实际上,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需要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团结合作的合伙人。因此,并非只有独立机智的人才适合创业,这一固定思维应该被打破,应鼓励更多有才能的学生勇敢地投身于创业大军中。

(二)家庭情况

测量维度分为家庭所属区域、父母的创业经历和父母对于创业的支持程度。

1、家庭所属区域。此次调查对象多来自周边小城市和乡镇,大致趋势均为农村县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对比看来,已创业者的所属区域更侧重于城市,城市的教育资源、经济基础会影响眼界和格局,来自城市的学生会更敢于去创业。

2、父母的创业经验。根据调查得知,多数家长为农民,具有创业经验的占比较少。对比来看,已创业者的父母创业经验会多于未创业者的父母,父母的创业经验与孩子的创业意愿是呈正相关。

3、父母对于创业的支持程度。这一部分的调查仅选取了已创业者的父母支持程度,已创业者父母对于孩子的创业行为绝大多数是支持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家庭情况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仅仅指课堂教育,也包括各类培训和竞赛。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不少高校都开设了相应课程,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接受过创业教育。通过对比,已创业者接受创业教育的占比略高于未创业者。高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和培训竞赛,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

(四)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主要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都接受过创业教育,其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多通过此途径,只有极少部分已创业者表示对政策完全不知情。调查得知,不管创业与否,当代大学生较关注国家政策。因此,国家可以考虑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支持已创业者更好地推进项目,二是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创业。

(五)综合分析

1、选择创业与否的原因分析。已创业者选择创业的最主要原因为个人理想,其次是在接受创业教育后打算试一试,紧接着是社会号召和政府支持,然后是好友邀约、跟着老师参加比赛,最后才是家人的建议和引导。未创业者未选择创业的最主要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和相关人脉,其次是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然后是没有合适的团队,再次是家庭不支持,最后才是社会大环境。

2、启动资金获取方式分析。从已创业者的集资方式调查得知,自筹和合伙占據了大部分,其次是家庭投资,最后才是银行贷款、天使投资和比赛奖金。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集资方式是有所出入的。同样的,未创业者倾向于的集资方式中出现了与已创业者较为一致的倾向,即更偏向于合伙或自筹,但相比已创业者,他们对于银行贷款比较倾向,最后才是家庭和天使投资以及比赛奖金。

3、对各因素的需求分析

绝大多数已创业者认为个人魅力、团队和社会关系以及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氛围和支持也占一定比重,然而创业教育的培训和服务的需求率最低。与已创业者相似,未创业者也十分看重团队和社会关系,其次才是个人魅力,然后是家庭氛围和支持,紧接着是政策支持,排在最后的依旧是创业教育的培训和服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结论

(一)个人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根据调查,个人的职业性格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传统观念中独立型和机制型似乎更适合创业,但根据已创业者的实践检验,重复型和服从型的人也可以选择创业。因此,鼓励大学生在考虑创业时不必过于担心个人性格因素,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也不必受性格限制,保持团队结构合理即可。

(二)家庭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价值观所左右。在大学生提出要创业时,如果父母鼓励大胆尝试,学生会对创业的选择会更加积极、乐观。但当父母对大学生创业所持态度为不认同,仅盼望孩子能够从安稳的工作做起,大学生则会比较谨慎地对待创业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创业的选择,更具有直接影响。经济条件富足的家庭,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收入较稳定且不需要孩子承担家庭负担的父母会给大学生创业减轻很多后顾之忧,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会更加自主,敢于向较大风险和发展潜力并存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家庭条件本身不富足,且需要及时照顾父母,大学生在创业的选择上就会极为在乎创业的成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庭情况愈理想,愈能够支撑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虽然说,所属区域是先天条件,后天无法选择,但父母对于创业的支持程度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舆论的转向而有所改变。

(三)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在社会因素中,根据调查显示,创业教育的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特别是在资金和需求满足上,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创业者。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体系不够成熟,模式还在探索中。因此,想要持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教育还需不断跟进与完善,并结合我国实情,切实调动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四)人脉资源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对于未创业者来说,人脉资源总是排在首位,而对于已创业者来说,相比依靠他人,做强自己才是王道。通过调查,希望学生的传统思想可以转变,靠人脉资源也许确实能走得很容易一些,但这并不代表一定要有很强硬的关系网络才能创业。

(五)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所了解,但各项排名却均较靠后。由此可见,政策的出台、创业者对于政策的了解和政策的切实惠民存在一定差距。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时,除了要重视宣传外,更应该让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大学生创业。以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集资方式为例,未创业者会倾向于选择带有国家扶持力度的银行贷款,这说明政策的宣传工作是到位的,但为什么绝大部分已创业者却依旧选择自筹呢?这便是意愿与实践的差距。已创业者有过实践经历,深知要取得多个部门的支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已创业者表示,创业中对政府资金的申请很难实现,有些需要中介才能申请,中介费通常为申请资金总额的10%—20%,这些费用超出了很多刚刚创业大学生们的支付能力。这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需要充分考察和评定政策可行性,并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具体调整。

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作用机制的建议

(一)鼓励大学生打破传统,树立创业自信

在创业实践中,个人特质相比人脉资源是更为重要。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彩,除培养个人能力外,还需要保持自信。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足够的,创业可以为更多人选择。在创业教育和宣传方面,引导大学生打消顾虑,鼓励其大胆创业。

(二)多途径对话家长,转变传统观念

家庭情况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虽然经济条件和创业经历是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改变的,但家庭观念可以与时俱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动员时,也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如社区宣传、公众讲座、大众传媒、家校互访等,通过增强与家长的对话,让他们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支持孩子的创业理想。

(三)高校注重创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维,更侧重于实践。在硬件建设上,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整个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同时,制定整个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整体目标与推进步骤,指导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在软件建设上,一是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二是建立创业教育相关制度,保证创业教育的稳定性与规范性。

(四)国家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实现精准定位

各级政府进行大学生创业政策建设时,需协调既有政策的关系,充分考虑大学生是学生又是创业者的双重身份,政策内容重心落在激励大学生,政策手段多用“发展式”而不是“扶贫式”,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另一方面,转变创业政策宣传方式,除了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横幅、海报等传统媒介以外,在信息化社会更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等电子媒介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

(五)优化公共服务,简化申请程序

除政策上予以一定优惠外,在实际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上也应该有所改进。例如可以建设并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创业市场的准入条件,简化大学生创业的申请、审核程序,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引导和扶持上,而非限制;在资金扶持上,可以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简化大学生贷款手续,使税收优惠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 魏善文,张盛胤,孟繁杰.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与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6(11).

[2] Specht.P.H.Munificence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rganizational formation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17(02).

[3] 王坤,李耘濤.创业禀赋中介效应下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

[4] 陆居权.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2).

[5] 西凤茹.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6] 张耀文,陈先义,徐威,陈智鹏.社会资本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J].文教资料,2014,3(03).

[7] 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8] 朱颖,赵瑜,李茜茜,魏笑筠,朱可琦.绍兴市大学生创业风险实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3(25).

作者简介:叶建华(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讲师,研究生学历,武汉工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武汉工商学院2017年校级党建与思政工作专项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I2017003)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