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梦琪
无论是打开电商App还是去线下大卖场,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产品不断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市场变频空调、冰箱、洗衣机的零售量占比分别为76.5%、58.2%、65.3%,分别比2015年提高14.5、37.4、28.3个百分点;高端手表所用的陀飞轮机芯产量从2015年的几百只提高到2019年的2.3万只;婴儿配方乳粉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在99.7%以上;海尔、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魏桥等企业人围世界品牌500强……这些数据是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消费品工业发展取得成就最好的注脚。
作为我国重要民生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消费品工业涵盖了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门类,是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扎实推进消费品工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消费品工业对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产品品质进一步改善,品牌竞争力逐步增强。
强保障
对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
我国是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五年来,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提后,增加值、利润、出口交货值等指标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均接近30%,消费品行业全产业链稳定性及整体竞争力增强。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面对医疗物资供应紧张的状况,国内消费品企业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复工复产,全力转产扩能,口罩、防护服、无纺布等产能大幅提升,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药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目前已确定24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组织示范中心累计为超过2万家次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检测、培训等服务。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揍人追溯平台的企业总产量超过全国的80%,累计上传产品追溯数据106亿条。
增品种
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为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激发企业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的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不断引导企业适应当前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积极研发推广升级和创新型消费品;帮助企业提升工业设计和创意设计水平;强化小品种药供应保障能力;我国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升级和创新产品不断培育,智能家电、防护用品、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智慧型健身器材、功能性纺织品等中高端消费品开发力度日益提升。节能舒适的变频家电市场零售量比重迅速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市场变频空调、冰箱、洗衣机的零售量占比分别为76.5%、58.2%、65.3%,分别比2015年提高14.5、37.4、28.3个百分点;感应加热电饭煲国产品牌占有率由2016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85%。
工业设计和创意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经认定了4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同时大力支持纺织服装、婴童用品、箱包、制鞋等行业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提升创意设计水平。确定了四批共46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园区(平台)集聚设计师3.4万人,服务企业超过5 3万家,孵化近9200个品牌。
提品质
品质革命和精品制造“更上—层楼”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推行“品质革命”和精品制造,促进消费品工业“提品质”。在服装、家电、制鞋等重点消费品领域,2016-2019年,床上用品、运动(休闲)服装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食品领域,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96%以上,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社会高度关注的婴儿配方乳粉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在99.7%以上。
标准化建设取得一定进步,制定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并推进纺织服装、家电、玩具、造纸、五金制品、皮革、制笔等行业开展产品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超过100项。
智能化改造穩步提升,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和智能制造案例汇编工作,加快典型模式推广应用。
绿色制造工程加紧实施,印染、粘胶、再生纤维(涤纶)、铅蓄电池、日用玻璃、农用薄膜等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大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创品牌
“中国制造”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品牌建设和舆论宣传相结合,助力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创品牌”。
一批优势品牌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高端产品领域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明显缩小,并且开始布局全球市场。“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海尔、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魏桥等企业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伊利、蒙牛进入全球乳业10强。
一批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部分运动鞋、童车企业加强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产品不仅在国内热销,在海外也成为“爆款”,老百姓对国产品牌忠诚度明显提升,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中尤为明显。
品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企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制定发布纺织、轻工、食品品牌培育行业标准,编制年度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报告和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品牌发展报告,推进纺织、轻工、食品等行业实施品牌培育标准。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品牌活动与品牌宣传渠道日益丰富。行业和地方举办消费品博览会、服装节、时装周、纺织非遗大会等品牌活动获得大力支持,同时品牌与主流电商平台战略合作正在加强,利用“双品网购节”“6.18购物节”等推广升级和创新产品。品牌宣传渠道不断拓宽,“中国消费品三品战略”平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持续升级,目前已累计发布消费品“三品”相关信息一万余篇,联合主流媒体通过拍摄纪录片、专栏节目等多渠道宣传、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推广优秀民族品牌产品,提振消费信心。
重创新
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不断提速
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品工业创新成果可圈可点。2016-2019年,纺织、轻工行业共有1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截至2019年年底,纺织、轻工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29个。
创新和创意设计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积极引导创新中心集中行业创新资源,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快推动先进功能纤维、先进印染技术等消费品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面向行业提供技术研发供给、成果转移等创新服务。推进“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推广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联盟模式。支持消费品工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专业化行业性设计服务机构,深入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试点工作,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