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说法:喝粥养胃。于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肚子不舒服或者既往有胃病者,不管老幼都善于喝粥来补养“虚弱”的脾胃。然而,有些人会发现,喝粥不但对于缓解腹胀的程度一般,还出现了轻度反酸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喝粥到底养不养胃。
喝粥确实有一些好处。首先,粥容易被消化,进而减轻胃肠负担。
其次,粥的容积比固体食物大,更易导致胃部膨胀,因此喝粥更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这个特点就有利于人们控制进食量,减轻体重。
此外,适当喝粥能补充体内水分,养胃护胃,对于便秘者是个“好法”。
从以上方面来说,喝粥的确有很多好处,但是它带来的警示作用也不能忽视:
1.唾液中很多酶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这些酶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如果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会抑制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会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再者,如果长期喝粥,胃肠蠕动就会一直处于“偷闲”状态,如同久滞的机器会生锈一样,可能因此诱发消化功能减退,不利于“养胃”。
2.喝粥会在短时间内让胃容积与重量加大,对于胃下垂患者不利。而且对于容易烧心、反酸的人来说,喝稀粥容易上泛,加重症状。
如何才能避免陷入误区呢?我们需要牢记“喝粥养胃”的适用范围。9OT5m3ggAeH3oxoRyQc4oA==
适合人群:更适合孩子、老人、术后以及脾胃虚弱、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较少的人。
不适合人群:有反酸烧心等症状或者患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下垂、高血糖者。
适合时间:不能长期一日三餐均为粥。
适合类型:根据体质不同,对粥的偏性选择不能太绝对。如脾胃虚寒或脾胃弱的人不适宜多服绿豆粥、红豆粥等。
此外,粥的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反应激烈,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有说法认为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但其实这种说法并非绝对,只要掌握好粥的材料搭配,适当喝粥也是可以的,如燕麦、大麦、糙米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不但血糖反应慢,还能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饱腹感更强,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进食量。
(胡慧荐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