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应对分析

2020-12-29 00:00:00于雪苓
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 2020年8期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抽象复杂,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影响解题方法的应用。本文以高中物理解题思维为研究对象,针对解题思维障碍,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对同学们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

对于高中生来讲,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如何突破解题思维障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高中生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

1.固定思维的影响:传统学习模式中,死记硬背是大部分高中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很少有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进行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思维。当学生形成固定思维之后,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习惯使用某种方法、模式进行解题,创新不足,最终影响解题效果。这样一来,虽然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但是无法在实践中成长[1]。然而物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探究能力,以实现自身的逐步成长。

2.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若是基础知识掌握得良好,且能够灵活运用,那么解题思维也会非常灵敏,当看到问题后可以快速判断出用哪种方法、哪种解题思路更适合;若是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遇到问题时,就无法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解题,影响解题思维的形成。

二、提高物理解题思维的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物理学习中,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突破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将每个知识点的联系体现出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学习网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促使思维形成的目的。此外,若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以弥补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思维碰撞,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2.学会思维创新:在日常学习中,通过知识对比,能够在相似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2]。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练习,在练习中积累经验,推动思维的创新,培养辩证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例如,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共下落了25 m。请问:物体是离地面多高时下落的?学生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练习,结合学习经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以此锻炼辩证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由于思维固化、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的原因,影响了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而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辩证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促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红元.抓住思维特点 提升解题实效——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0(3).

[2]黄胜,林玉.找准“桥梁”化解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以(类)平抛运动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