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杰 王松华 郭忠欣
(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洛阳 471002)
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动物疾病的出现,这需要养殖户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到位,导致大量动物死亡,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常见的猪疾病制定预防措施,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流行性腹泻与胃肠炎这两种疾病都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发时间不固定。流行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其患病概率与患病程度受到猪生长程度以及年龄的影响。相对来说,此疾病一般集中在冬春交替时期,传染源为染病生猪,主要发病因素为病毒增殖引起细胞器损失,猪机体功能出现障碍,難以正常吸收饲料营养,患病严重则发生脱水现象,猪群死亡率极具飙升。猪胃肠炎疾病一般集中在温度较低的季节,亦是猪仔染病概率较高,染病后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患病猪仔会出现不断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高的症状,此疾病对成年生猪的影响较低。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也是生猪养殖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疾病有着急性、败血性的特征,感染范围极广,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此疾病发生时间亦不固定,发病较为突然,若是生猪感染此病则极易死亡。链球菌病病原种类繁多,不同种类造成的发病症状也有着一定差异,自然条件下生猪易感染。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伤口等,通常情况下症状为生猪食欲不振、腹下出现紫红斑等,急性病程约两至四天,体温最高可达42℃左右,个别病例还会出现便秘、站立时旋蹄、浆液性鼻汁等症状。
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亦可称为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生猪养殖过程中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因此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普遍关注。猪肺炎支原体为病原,我国地方猪种感染概率较高,发病严重程度与气温、通风、养殖环境等都有着一定关联。感染疾病后,通常不会直接体现出症状,至猪生长三到六个月左右,症状会慢慢浮现。症状主要为咳嗽、气喘等,哺乳仔猪最易染病,流行特点为季节性以及条件性。要避免将容易感染疾病的生猪与已经感染的病猪接触,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0d[1]。
大部分动物疾病的出现都与动物的生长环境有关。农村养殖条件大多较差,猪舍内的环境恶劣,卫生条件不达标,更增加了猪群患病机率。因此预防疾病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猪舍的管控,优化养殖环境。接种疫苗是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关键,但是农村地区的小型养殖场资金有限,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足,缺少主动接种疫苗的意识。另外是养殖技术不合理,不能科学选择和搭配饲料,引进新品种时没有进行检查和隔离,甚至在出现了猪疾病时不够重视,自主购买药物进行不科学的治疗。
猪舍内要每日进行清扫和消毒,清理食物残渣和粪便。调控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猪群提供适宜生长的健康环境。如果出现病猪,立即与猪群隔离,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饲料的要求不同,合理选择饲料,优化喂养,才能提高猪的抵抗力以及饲料的转化率。养殖户应当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来隔离配置饲料比例,在一定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喂料管理,确保生猪可获得足够的营养,有效增强猪机体免疫能力。自然环境潮湿的情况下,还应当做好防霉工作,适当增添霉消安。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预防非洲猪瘟,养殖户必须要增加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 C 以及微量元素添加量等,降低免疫抑制。或者可以在饲料中合理增添微生态制剂、免疫因子添加剂等,有效降低生猪染病概率[2]。
进行接种疫苗是增强生猪免疫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在接种之前,应当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及时检查接种生猪的健康情况,并做好器械、材料等消毒工作。接种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换注射针头,避免发生病菌通过疫苗注射传播的现象。接种疫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几率。值得注意的是,疫苗种类需要根据生猪年龄合理选择。
首先,养殖场应当建立严格的人员、车辆出入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自由进出养殖场,若是员工外出归来则应当科学消毒,工作期间穿戴隔离服,并定期消除工作服上的病菌。来往车辆应当安装清洗消毒系统,经处理后方可进入到养殖场内。其次,引种前应当确保其为阴性,通过隔离检测后再引种,购买猪仔亦需要经官方检测合格后再引进,并实时监控猪仔生长情况。再次,严格管理每日检查,及时发现染病生猪,尽早扑杀。通常情况下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会出现血便、身体发红的症状。若是猪群中出现因传染非瘟死亡的生猪,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不可自行解剖,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并以隔离的方式为主,保障正常猪的健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病瘟扩散[3]。
针对不同类型的猪疾病,需要科学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仔猪、孕猪等不同猪群的用药量不同。应咨询当地兽医站,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辨别病症,正确治疗。
做好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是保证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养殖业的风险和经济效益是相对等的,而最大的风险就是动物疾病的传播,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然而,只要做好预防工作,猪群染病的机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及时、科学的治疗往往也能控制疾病的扩散,提高病猪的存活率。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指导,基层养殖户需主动学习,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