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必钊 黄潇航 殷光文*
(1.福州动物园管理处,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虎是全球重要的濒危野生猫科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肉食性猛兽,对于控制鹿、野猪等动物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东北虎等常见虎种姿态高贵、动作勇猛,被多数动物园作为主要的观赏型野生动物,也是开展野生动物科普教育活动的重点介绍对象。寄生虫病对人工繁育及圈养的野生动物危害较大,而其中弓形虫等是野生圈养虎群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类型。
蛔虫是一种在畜禽寄生虫病中被大量报道的消化道寄生虫,在犬猫中也有较多的报道。成虫形体粗大,其典型临床特征为成虫具有辨识度较高的头部和交合结构。虫卵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但多为卵圆型、有较厚的卵壁结构。蛔虫病的危害主要为寄生肠道造成的宿主营养掠夺、蚴虫的穿孔移行造成器官蛔虫病。目前在野生猫科动物的临床案例报道中主要报道为弓首蛔虫的感染[1],临床症状多见宿主出现消瘦、反呕、拉稀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可以采用死尸剖检、粪便涂片检测发现虫卵或者虫体可以确诊。临床防控可以使用咪唑类药物进行驱虫,一般具有较好的效果。
心丝虫感染在犬科、猫科等动物临床中报道较多,主要由犬心丝虫通过蚊虫传播寄生宿主动物,通过血液等途径移行感染造成心脏等循环器官的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循环系统障碍、咳嗽等典型症状。国内野生动物临床案例中,曾报道东北虎感染恶丝虫死亡的案例[2],在日常饲养管理应该消灭媒介昆虫,在做好环境消毒卫生等方面中也应当引起重视。临床治疗药物可以参照犬猫宠物治疗药物,如伊维菌素等对早期蚴虫感染清除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绦虫是一种以体表表皮贴敷宿主肠道黏膜等部位,进行营养吸收的蠕虫。在形态特征上,绦虫成虫具有典型的头节、体节、孕节等部位的划分,虫卵形态有所差异。目前临床报道感染虎群的绦虫有曼氏迭宫绦虫[3],其生活史主要以犬科、猫科动物作为终末宿主。绦虫病在虎群等哺乳动物体内发生主要表现为慢性消瘦、贴敷部位的肠道损伤。在临床诊断上,可以采集病虎粪便进行粪便检测,发现粪便中存在绦虫虫卵或者节片可以确诊。在养殖管理措施上,可以使用吡喹酮等绦虫类驱虫药物进行周期性驱虫,同时做好水源、食源性防控,能够控制该病的发生。
球虫是动物消化道等部位常见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猫科动物感染的球虫多为等孢属球虫,对幼龄猫科动物危害较大。在临床上主要为通过增殖方式损坏动物肠道黏膜,造成出血、坏死等消化系统问题,同时虫体感染可能寄生产生毒素或者继发细菌感染,造成动物死亡。临床检查方法主要为饱和食盐漂浮法检测。球虫虫卵形态微小,高倍镜下常见椭圆形或者圆形,内含原生质团或孢子化结构。国内虎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报道了等孢球虫感染情况的存在[4]。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尤其在春季、秋季应做好驱虫预防工作,常用驱虫药物有地克珠立等。
弓形虫是人兽共患的血液原虫,其中猫、虎等猫科动物是其重要的动物宿主。弓形虫临床感染主要导致动物出现高热稽留,精神萎靡等,伴有心、肝等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动物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隐性带虫现象。目前临床对弓形虫早期感染的检测方式有PCR诊断法[5]、胶体金诊断法[6]、血清学诊断法[7]等。死虎通过尸体解剖,采集病变器官样品做分子诊断,病虎可通过采集血液涂片染色检查(观察有无香蕉样虫体)、粪便检查、血清学诊断等方式进行确诊。弓形虫感染主要通过食物链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做好猛兽区灭鼠、驱猫等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把控食物肉类来源、减少活禽饲喂等能起到防控虎群弓形虫病的作用,临床治疗可以采用磺胺类药物。
虎是我国动物园繁育机构较为常见的野生观赏动物,因此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是做好我国虎群人工繁育的必要措施。国内圈养虎群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常见,但报道较少,通过日常饲养管理存在问题结合文献对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控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国内相关老虎圈养单位提供诊断和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