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风向标

2020-12-29 19:15
卫星与网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北斗月球航天

国内部分

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11月24日,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海口开幕,探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与合作。省长沈晓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出席并致辞。

沈晓明指出,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承担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海南将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充分发挥文昌航天发射场主场优势,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加快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面向国内外的商业航天服务业,搭建共享太空技术成果的国际航空航天论坛,打造空间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航天大数据服务基地,加快推动航天文旅产业向纵深拓展。

吴艳华表示,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海南省及社会各界合作,引导促进更多社会资源进入航天领域,持续加大航天产业和太空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有关企业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海南,建设以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空间大数据、空间信息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集聚,打造面向世界的海南文昌国际交流平台。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一定能够成为中国航天标志性示范区域工程。

国家航天局: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国国家航天局透露,中国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邀请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宇航局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将为月球科学探测、月球相关技术实验提供共享平台,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当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在此基础上,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开展月球研究,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规划》,要求推动北斗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规划》在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内容中提到,要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规划》在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方面指出,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并明确提到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在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内容部分,《规划》提出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基础设施、高精度动态地图等服务平台,开展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

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愈发强劲,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变革与融合的新时代。北斗高精度技术将在智能驾驶这一前瞻产业实现技术突破与应用,可为中国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正符合本次《规划》中提出的“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思路要求。相信北斗系统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北斗三号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取得重大里程碑成果

近日,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189项性能指标技术验证全部通过,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工作的最核心和最主要任务圆满完成,表明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为全球民航提供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认可,为全面推进北斗航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要求,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均需完成相关技术标准的指标验证工作,且每一项技术指标均需提供充分的论证材料,并得到其他三个系统一致认可后方能通过验证。自2010年起,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余家民航领域及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相关力量,密切协同,开展了大量的标准研究、指标验证、性能测试、国际协调等工作,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历时10年,参加国际协调会议50余次,提交各类文件百余份,共千余页,答复问题2000余项。

民航领域是全球航空航天强国竞相角逐的卫星导航应用战略制高点。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全面通过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技术验证,不仅是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标准推进的一个里程牌,而且也为拓展其他工业标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对北斗系统航空应用推广意义重大。

后续,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将本次会议成果上报空中航行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民航组织会就标准草案征求各国意见,确认后将正式向全球发布。

我国将继续加强风云气象卫星应用能力建设

在10月28日至29日举办的2020年风云气象卫星用户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表示,风云气象卫星的

国际部分

应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国产卫星中应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离百姓最近的卫星之一。卫星数据和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农业、林业、环保、水利、交通、航空、电力等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气象局还通过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开通绿色数据通道、开发定制软件和产品、援建直收站以及培训等方式,为国际相关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我国已为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资料和产品,有29个国家注册成为应急保障机制国际用户。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技术前沿,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提出,启动第三代风云卫星顶层任务分析和系统方案论证,为实现风云卫星综合观测体系持续更新换代做好技术准备。风云卫星发展要对接新需求,提升探测能力、探测精度、探测产品的水平,要填补观测空白,发展大气协同观测能力,实现高精度长期稳定观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等。

互联网企业5G技术应用发展座谈会召开

1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互联网企业5G技术应用发展座谈会。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当前,我国5G建设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推动5G技术跨领域、多场景创新融合应用,对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企业要抢抓5G技术发展的新机遇,高度重视并加快5G技术研究,推进5G技术应用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创新发展。

针对互联网企业5G技术应用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继续拓展消费领域应用。

抢抓5G技术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既有技术和资源优势,深耕消费者端业务,发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全息视频等5G技术关键应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推动大众消费转型升级。

二是加速深化实体经济融合。

积极探索企业端业务蓝海,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5G技术在医疗、能源、政务等方面的应用,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新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让城市社会更聪明更智慧。

三是持续加强产业交流合作。

以需求为引领,深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跨界交流,培育产业生态,孵化更多创新应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NASA拟将近地轨道通信服务转为商业运行模式

NASA计划在2030年前后,通过其空间通信与导航(SCaN)中心与私营工业企业的合作,实现主要基于商业化的综合通信服务为未来近地轨道任务提供有效保障,而非目前使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及地面测控站等政府性基础设施的服务模式。

NASA目前通过设在戈达登航天飞行中心的天基通信网(SN)与近地通信网(NEN),每天从近地空间传输约30万亿字节的数据,这大约占据该局总空间数据的98%。

未来,通过向商业化通信服务模式转型,NASA将能有效解放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转向先进技术的研发,同时还可支持商业航天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转型还可降低通信服务的总体成本,同时能强化通信网络的响应性与可利用性。

为了更好地向商业服务模式转型,NASA首先发布了数项信息邀请书(RFI),以此征询潜在的商业通信服务商。前期的2项RFI主要寻求商业性直接对地通信服务,以及针对“月神”载人重返月球与可持续居住月球的任务保障而构建作为月球通信网络体系架构一部分的月球通信与导航中继服务。后续针对近地通信演示验证的RFI主要致力于类似目前NASA天基网所提供的地球中继能力。

猜你喜欢
北斗月球航天
到月球上“飙车”
北斗时钟盘
我的航天梦
陪我去月球
航天梦,我的梦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逐梦航天日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