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晨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由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民法典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这部“百科全书”是怎样编纂而来的,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形成民法总则草案(该草案经2017年3月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又以现行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民事法律提出的新需求,形成了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6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再将民法总则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中获得了通过。
《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其内容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的几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其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九岁的小吴(化名)最近沉迷网络游戏,通过爸妈的网络账号进行游戏充值,花了不少钱。爸妈知道后很生气,但这些花出去的钱,还能退回来吗?
《民法典》总则编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九岁的小吴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爸妈可以通过联系充值平台,要求退还钱款。
阿强(化名)走在街上,发现一个小男孩的身体卡在了路边的栏杆中,他想上前施救,又怕因为不小心伤到男孩而担上法律责任。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在见义勇为和视而不见之间挣扎的阿强吗?
《民法典》总则编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阿强不需要担心民事赔偿,可以放心地去帮助这个遇到困难的小男孩了。
娜娜(化名)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乘坐高铁时却发现应该属于自己的座位上坐着其他人,但是此人拒绝让出座位。娜娜该怎么办?
《民法典》合同编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旅客无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级乘坐或者持不符合减价条件的优惠客票乘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面对“霸座”的人,娜娜可以有理有据地向他说“不”,同时联系乘务人员核查对方的客票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学生小唐(化名)最近发现,每当自己独自在教室自习时,老师李某(化名)总会来到教室,以辅导功课为由,坐在她的身边进行肢体接触。小唐非常害怕,她应该怎么办?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小唐可以向学校求助,勇敢地举报骚扰者,保护自己的安全。
大刘(化名)在自家小区里散步,突然被一个“从天而降”的玻璃瓶砸伤,他抬头看去,却分辨不出玻璃瓶究竟是从哪家的窗户里扔出来的。大刘要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大刘可以报案,并通过物业的监控寻找抛物者索赔。如果找不到抛物者,他可以要求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除外)给予补偿,在找到抛掷玻璃瓶的“真凶”之后,向大刘赔偿过的住户们可以向“真凶”追偿。
读过这些案例,你对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从2021年1月1日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不妨打开民法典,试着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