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征兵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29 15:12贾彩彩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参军医学生士兵

康 概,贾彩彩

(1.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北京 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69)

征集大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新时代国防与人民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强军梦”的重要战略举措。从2002年对缓征范围内的大学生入伍进行试点,2008年首次把在校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作为征兵主体[1],到2019年大学生已在征兵兵源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重点高校大学生报名参军的热情仍然不高,优质兵源比例低[2],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入伍多,艺术类、医学类等专业性高校大学生入伍少等。2020年之后,征兵工作将由一年一次的秋季征兵调整为春秋季两次,对高校征兵工作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医学生文化素养高、专业技术强且军地两用。引导更多医学生应征入伍,可为人民军队输送更多高素质和专业性人才。本文以北京某重点医科大学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与访谈调研相结合,探索医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1 医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从报名和参军人数上,医学生参军热情不高

该校医学生2011—2019年男生报名和参军数据表明,平均每年入伍男生人数占全校适龄男生人数比仅为3‰,平均每年报名上站体检人数占全校适龄男生人数比仅为7‰。其中,应届毕业生占入伍男生比为10%。入伍的所有学生中,除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男生提干,两名女生考取军校,其余学生全部满两年服役期后退伍返校。

1.2 从专业结构上,入伍医学生专科学历多,本科及以上学历少

近几年该校医学生参军入伍人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是输送的整体兵源素质还有待提高。调查2011—2019年数据(包括女生),专科学生占比达76.4%,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占比55%,非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占比13.7%,而五年制临床类本科学生占比7.9%,八年制临床类本科学生占比仅为2%,呈现参军入伍人数随学历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1.3 从性别构成上,咨询和报名女生多、男生少

2011—2019年,入伍学生中女生占比达47%,其中2011年和2012年入伍学生全部为女生。同时调研表明,踊跃参与“大学生进军营”“迷彩青春”宣讲等国防教育活动的学生也主要以女生居多,占参与活动学生人数60%以上。

2 医学生征兵工作问题原因分析

2.1 医学生生源特点明显,专业发展意愿强

医学的高度专业化、学习和工作的高负荷,决定了高考志愿选择医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怀揣医学梦想、立志走上医学之路的青年。在医学生访谈调研中表明,有从军意向的医学生,大部分倾向于毕业后能通过特招、考取文职等方式进入部队医疗系统,以从事职业的方式为人民军队和国防事业建设服务而不是义务兵役。医学作为重要兵种专业,军医是各级军事单位必设兵种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征兵,特指征集大学生服义务兵役,在兵种专业选择上相差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学生虽然充满爱国热情,但考虑专业后续培养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参军意愿不强烈。

2.2 参军优待政策缺乏实际吸引力

访谈调研中发现,除参军报国和锻炼成长等朴实的思想动机外,专科医学生报名征兵积极的行为动机还主要得益于北京市“专升本”的优待政策导向。该校退役专科医学生,通过免试或考试升本的政策优待,返校复学后升本率超过96%,远高于普通专科学生20%的升本比例限制。而主要针对本科生的考研专项计划、留京落户、就业专项指标等优待政策,因该校本科医学生(含本硕连读,不含定向生)超过60%的上研比例和66%左右的北京生源,加之社会对医学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则相对缺乏更多的实际吸引力。数据显示,该校退役本科医学生通过优待政策落实工作和留京落户仅1人,上研则为0。

2.3 医学生生源结构受限,女生比例远大于男生

医学生男女性别比例通常是女生数量多、男生少,参考2019年该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据,男女比为3.4∶6.6。部队作为特殊单位,对男女兵的需求恰恰相反,参考历年北京市征兵数据,女兵需求量仅占征兵人数的6%左右。而上级对高校的征兵指导考核指标,只计算男兵人数,不计算女兵数量。

2.4 医学生培养课业繁重,且实际操作类课程多

以该校临床类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为例,按学分换算,平均需修满约5 300学时,且其中48%为实操类的实验实践、医院见习、实习。以北京某重点综合类及某艺术类高校理科、文科、艺术类学科培养方案做参考对比,理科类专业平均约3 400学时,文科类专业平均约3 450学时,艺术类平均约2 800学时。相比于其他学科,医学类更注重临床实际操作。临床医学类、护理相关专业在校本部进行一至两年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有近一半学制时间在不同医院进行学习、见习、实习,尤其毕业年级几乎全为临床实操课程。虽然征兵政策中针对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可通过函授等形式学习进行毕业,但具体到医学专业可操作性低。医学专业相对繁重的课程和特殊的学习过程,制约了很多有参军意向医学生的积极性。

2.5 职业发展受年龄限制,易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医学专业培养的学制长,本科阶段学制五年。医学生退役后,本科学生毕业年龄普遍超过25周岁。医学行业尤其临床、护理类工作强度大,临床专业学生就业后还涉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护理专业涉及科室轮转等。虽就业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医生、护士从业年龄,但医疗行业招聘普遍要求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4周岁。这对医学生参军入伍带来不利影响。

3 优化医学生征兵工作对策及建议

3.1 针对性优化、细化大学生征兵优抚政策

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建议根据不同高校生源构成和专业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征集考核指标,实现不同类型高校各尽所能多征集优质大学生入伍。对征集的女生和在生源户籍地入伍学生适当考虑纳入学校指标统计。建议制定政策明确用人单位需放宽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年龄限制等。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适当细化学业、就业优待政策,以保障其完成学业,消除大学生士兵顾虑。

3.2 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展开立体式征兵宣传

良好的经济、学业和就业优待政策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学生的参军意愿,但根本方式在于强化医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除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等,还应结合医学教育特色,将国防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在征兵季专门举办国防教育月集中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大学生进军营、迷彩青春报告会、爱国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医学生爱国奉献精神;利用重大革命纪念日组织医学生参观爱国主义革命纪念馆,组织革命圣地社会实践等,增强医学生爱国、报国意识。

3.3 重视大学生士兵的朋辈教育和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模范榜样作用。成立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依托在校大学生士兵承办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委干部的选拔中将其优先考虑。在日常班级活动、宿舍管理中,重视宣传大学生士兵在军旅生涯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自律的生活习惯、坚韧的学习态度。从学生视角出发,以大学生士兵典型事迹和优良作风带动和打动普通学生,将对人民军队的向往根植于普通学生内心,培养医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3.4 拓展医学生部队发展空间

该校数据显示,医学生参军后,从事部队医学兵种专业的比例仅为4%。建议部队在对大学生士兵任用上,可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背景,最大限度发挥医学生在部队中的作用。医学生两年服役期满,本科学生选择转士官留队微乎其微。实践表明,二本以上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士兵,经过部队两年锻炼,多数人能较好地适应部队生活,其综合能力不比军校生、国防生差[3]。建议可适当增加本科毕业大学生士兵提干名额,鼓励大学生士兵继续在部队服役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新时代军改契机,文职人员大幅度增加的有利机会,鼓励没有服义务兵役,但有医学梦和国防梦的医学生,以合同制应聘部队医院或报考部队文职,最大限度满足医学生在部队的职业发展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医学生发挥个人专业所长,走进军营、建设国防。

征集优质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必然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本文对医学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为今后医学类高校征兵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教育和引导更多高素质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进一步优化人民军队的兵源结构和提升战斗力。

猜你喜欢
参军医学生士兵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门牙士兵
士兵独白
士兵与海豚
好男儿,参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