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

2020-12-29 14:48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徐 颖

(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彭兰教授在《人与机器,智媒化时代的主角之争》中指出:“未来的媒体进化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人机博弈过程。”[1]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对于人而言,机器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收集、处理信息,但人才是这些信息价值判断的主宰者。当下Web2.0 已经开启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新的传播技术不断涌现,“泛媒”时代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截至2019年6月,CNNIC第44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出,“我国有8.54亿网民,有8.47亿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99.1%,其中学生人数最多,占到了26%。”[2]新媒介拥有方便快捷迅速等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新媒介进行社交、娱乐、阅读、学习和移动支付。“互联网时代新媒介素养应当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3]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介,再到融合媒介,面对海量信息,媒介使用者需要具备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大学开启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成形。他们对媒介的依赖性最高,最易受新事物诱惑,却对媒介了解和认知存在不足。面对海量信息,他们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对热点和时事有时会做出冲动甚或不理智的解读。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首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是查询信息和了解资讯。他们在浏览信息时重在关注轻松、有趣的内容,缺乏阅读时的媒介自觉与理性审视。

(一)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能力欠缺

大学生由于在校园和家庭中生活,对于社会的认识不充分。以发生的电信诈骗为例,2016年8月21 日,即将成为大学生的徐某某同学被诈骗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用电话诈骗的方式骗走大学学费9900 元,导致其伤心欲绝,心脏骤停,不幸去世。2015 年,据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为了弥补资金短缺,8.77%的大学生会利用贷款获得资金,其中网上贷款几乎占到获得资金的50%[4]。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已成为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快的产品类别之一。随着一些“校园贷”案件的不断增多,也给学生个人和学生家庭造成不小的伤害和影响。由此看来,大学生由于媒介选择与信息筛选缺乏自觉,对社会及周围事物缺乏深度认知,信息使用缺乏理性审慎思考,以致造成严重后果。

(二)对信息的诱惑自我把控能力弱

网络媒体在公信力和权威性方面远远逊色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介所代表的便捷、自由、开放、体验等特性,使大学生常常会面对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一些00后大学生往往将手机等媒介视为生活必需品,甚至把社交媒介和网络游戏等同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与陌生人打成一片,与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却无话可说,过度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据有关媒体报道,日本、中国一些学生享受着网络中虚拟恋爱,沉浸在二次元世界里,极易造成情感方面的缺失或极端的自我。

(三)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较弱

融媒体语境下掺杂着各类信息的新平台不断涌现,不同信息平台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们对信息辨别力不高,对新事物又有着好奇心和较强的信息接收能力。如若长期面对大量负面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如有大学生利用其知识和技能进行人肉搜索,窃取信息,甚至在有意或无意中危害到国家利益。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学生这些弱点,通过语言诱骗、利益诱惑让其利用电子通讯设备、摄影摄像,通过网络传输,窃取国家机密。

二、提高大学生媒介使用自觉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5]。彭兰教授认为“将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结合,表现为公民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民主参与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6]。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何理性地发布信息,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正确理解媒介、正确识别媒介、正确使用媒介,如何对信息进行理性深入解读、甄别、整合,特别是自控有度而不是过度地沉溺于网络,值得高度关注。

(一)提升大学生认识媒介素养的自觉

良好的媒介素养首先表现为媒介使用时的媒介认知与高度自觉。当下传播呈现大量信息,大学生在进行选择、分辨、吸收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形成自身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影响自身在进行信息选择时的取向性。长期潜移默化,就会在日常中形成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蕴含的价值恰恰是在媒介本身中得到反映,生活处处即媒介,这就是媒介本身存在的价值[7]。

(二)用正能量引领识别媒介信息

高校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自觉与使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媒介推送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甄别,使媒介信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为学生所用[8]。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变感性盲从为理性辨别,变跟风随从的信息接收者为高效理性的信息使用者。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媒介

智媒主要服务于较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人,这类群体利用自身优势将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以谋求自身发展。学生利用“三微一端”将其与学习工作生活连接。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的便捷、快速,海量信息的参差多样,要自觉充分有效地优先使用主流权威媒介的信息。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媒介素养应是一种信息管理能力,系统化的媒介理论知识,媒介的理性自觉与科学利用,精准地选择信息和整合信息[9]。

(一)政府、媒体应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平台

1.政府权威信息不可或缺

政府要善于利用自身平台,发布主流权威信息。譬如,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传播期间充斥着许多信息,包括虚假无用的信息,还有一些为了提升点击率吸引大众眼球的标题党,如何克服这些鱼目混珠的虚假信息的干扰?政府、官媒要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正确地引导舆论。“政府也要依法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完善新媒体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序的、规范的、合理的网络空间。提高新媒介素养,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10]

2.正确认识融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信息生产、传播与接受方式发生改变[11]。面对新的传播语境,应该努力培养大学生认知新媒介、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让传统媒介与新技术媒介融为一体,并内化为大学生媒介使用的日常自觉行为[12]。

(二)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新媒介素养

1.将新媒介素养融入大学课程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包括正确认识媒介、理解媒介、合理使用媒介,使媒介使用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媒介素养学习应该渗透到大学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媒介素养环境。高校应该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将新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使课程成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13]。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且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公共课。

2.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借助图书馆平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微博、微视频、邮箱、QQ、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使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科学内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14]。学校还可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摄影大赛、短视频大赛等,帮助大学生将理论化的媒介素养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历、一些典型的案例相结合,综合提升其媒介素养。

3.利用不同媒介与学生互动

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辨识的能力,可以通过MOOC、SP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不同媒介传播特性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媒介信息传播的差异性。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媒介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让大学生理性使用媒介

1.理性自觉地选择媒介

媒介信息复杂多样,要做到理性的选择与自觉的使用。如在选取合适的就业信息时,就要学会甄别信息、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选择合适的媒介渠道,排除无关就业信息的干扰,避免在海量信息中湮没自我,游移不定。

2.洞察媒介信息的价值所在

对媒介信息的解读不能停留在表面,学会洞察信息传播的内在价值。力求对网络媒介信息做全面深入的了解,用正能量对媒介信息进行价值评判,提升自身媒介信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用法律意识和道德伦理完善自身媒介素养。

3.在学习生活中合理使用媒介

提高新媒介素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合理使用媒介,真正参与到媒介中来,参与到媒介信息的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媒介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媒介素养。因为在积极参与媒介和社会生活的自觉意识下,“具有区分、选择和评估媒体及其内容的能力,然后能够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对话不断影响和促进媒体,保持信息的透明性和公正性。”[15]比如,主动参加校园媒体文化周、记者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多元化了解媒体,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和评判能力,全方位提升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