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腾 温海燕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
付腾 温海燕
(菏泽学院药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15)
牛羊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寄生虫病。在急性病例中,幼畜和绵羊因急性出血性肝炎可导致大批死亡;慢性病例可导致牛羊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阻;此外,可引起肝脏的废弃。牛羊肝片吸虫病给牛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笔者临床所见,现将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体特点、流行特点、症状、病变、诊断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肝片形吸虫虫体扁平,外观呈叶片状;活虫棕红色,死后灰白色;体长20~35mm,宽5~ 13mm;虫体前端有圆锥状突起称为头锥,头锥后方变宽为明显的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虫卵黄褐色,长卵圆形,前窄后钝,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
肝片形吸虫主要引起牛羊的感染,其中绵羊最易感,其次山羊、牛,人也可感染。牛多呈慢性经过,犊牛症状明显,绵羊多呈急性经过,并且死亡率高。肝片形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如小土蜗、截口土蜗、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等),淡水螺主要分布在田园、泥沟、房屋、畜舍间的沟渠或山丘间低湿地带,因此该病多发生在低洼和沼泽地放牧的牛羊,并且多雨温暖的季节多发,呈地方流行。
3.1 急性型 多见于绵羊,夏末、秋季发生,由童虫移行引起。绵羊一次感染大于2000个囊蚴可引起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消化不良、偶有腹泻,3~5d死亡。
3.2 慢性型 多见,冬春多发,成虫寄生于胆管引起。一次感染200~500个囊蚴,4~5月后发病,表现为消瘦、贫血、被毛粗乱、食欲不振,眼睑、颌下水肿,有时胸、腹部也会水肿,病程1~2个月,衰竭而死。
急性病例病变主要为出血性肝炎,肝脏肿大、出血,虫道内有大量的童虫;此外有腹膜炎,腹腔液体带有血液。慢性病例可视黏膜苍白无光泽;肝脏先肿大后萎缩变硬;胆管扩张、增厚、堵塞,胆汁停滞引起黄疸,胆管像绳索样突出肝脏表面,肝脏表面凹凸不平,粗大变硬的胆管内磷酸钙和磷酸镁沉积,刀切沙沙声。
5.1 急性型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确诊,剖检时肝脏肿大,出血,表面有浅红色纤维素沉着,并有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切开挤压肝脏,从胆管中流出的胆汁中有幼小的肝片吸虫。急性病例由童虫引起,粪便检测不到虫卵。
5.2 慢性型 牛羊春夏放牧后,长期消瘦、贫血、水肿,反复消化不良,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考虑肝片吸虫病。确诊方法如下:(1)粪检虫卵:采集刚排出的新鲜粪便,采用水洗沉淀法,发现肝片形吸虫虫卵即可确诊。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卵壳薄而光滑,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胚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卵黄颗粒。(2)病理剖检:肝脏萎缩变硬,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内有叶片状,2~3cm长虫体,即为肝片形吸虫。(3)鉴别诊断:大片形吸虫与肝片形吸虫经常混合感染,并且两者流行特点、致病作用、症状、病变及防治措施一样,只是病原体不同,大片形吸虫虫体细长,大小为25~75mm×5~12mm,无明显的肩部。
6.1 药物治疗 治疗肝片吸虫病的药物有许多种,要根据不同的病例,不同的使用对象合理选择药物。(1)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驱除肝片形吸虫成虫、胃肠道线虫和绦虫有良好的疗效,但是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对妊娠母畜慎用。(2)五氯柳胺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除效果好,并且在畜体内残留时间短,可用于乳牛、羊的治疗。(3)三氯苯唑(肝蛭净)对肝片形吸虫成虫、童虫均有效果,但是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长,患畜治疗后14d肉才能食用,奶10d后方可食用。(4)溴酚磷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可用于急慢性病例的治疗。(5)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成虫有效,可用于慢性病例的治疗。
6.2 预防措施 (1)定期驱虫:在肝片吸虫病流行的地区,进行预防性驱虫。针对急性病例,夏秋季节选用三氯苯唑进行驱虫;针对慢性病例,牛羊由放牧转为舍饲之后,以及由舍饲改为放牧之前,一年2次进行驱虫。(2)粪便堆积发酵:加强粪便管理,粪便进行集中堆积发酵,防止污染牧草及饮水。(3)消灭椎实螺:可采用物理方法(改良土壤、改造沼地),化学方法(硫酸铜、新鲜石灰)以及生物方法(养殖水禽)进行灭螺。(4)防止感染:不在低洼地放牧,牧区实行轮牧,以及保持牛羊饲草及饮水的卫生等。
(2020–02–02)
S858.23-6
B
1007-1733(2020)06-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