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纤维蛋白单体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能

2020-12-29 10:36:30陈哲林红王芳张丽苏洁孔晓晨张丽佳张岩谭延国
山东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多普勒效能下肢

陈哲,林红,王芳,张丽,苏洁,孔晓晨,张丽佳,张岩,谭延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38

目前公认导致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要素是静脉血流滞缓(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静脉壁损伤(如感染、化学和免疫损伤等)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高)[1],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同时存在这三大要素,因此,DVT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DVT发生时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其栓子一旦脱落会随血液流至肺部造成肺拴塞(PE),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故下肢骨折术后对DVT的监测至关重要。

临床上DVT检测的主要方式有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3],但这两种检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量研究[3~5]表明,D-二聚体(DD)已成为DVT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然而DD主要标志着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反映纤维蛋白溶解的增强。因此,发现一种优先于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血栓形成的标志物尤为重要。纤维蛋白单体(FM)在血液中的出现先于DD[6],是在凝血酶作用下由纤维蛋白原(Fbg)释放纤维蛋白肽A,B形成的,当FM水平上升时,说明血液中有凝血酶产生,凝血机制被激活,因此可能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探讨了血清FM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早期诊断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70例,男47例、女23例。排除标准:术前3个月内有急性炎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术前存在出血和血栓疾病史者。患者均于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更早时间出现症状则立即检查以确定是否有DVT形成,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其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DVT患者(DVT组)20例,男13例(65%)、女7例(35%),年龄(60.55±16.97)岁;未发生DVT患者50例(非DVT组),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56.86±20.01)岁。两组年龄、性别有可比性。

1.2 血清FM和DD的检测 在术前以及术后第1、3、5、7、9天的清晨采集患者的抗凝静脉血,离心取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在2 h内用stagoSTA-Evolution全自动凝血仪以配套试剂检测血清FM、DD,FM和DD参考范围分别是0~6 μg/mL和0~0.5 μg/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FM、DD表达水平比较 术前,术后第1、3、5、7、9天,DVT组FM分别为5.25(5.0~6.84)、21.02(8.84~49.55)、10.94(7.85~18.81)、6.81(5.00~8.60)、5.00(5.00~5.62)、5.00(5.00~6.05)mg/L,DD分别为2.85(2.04~5.78)、5.31(3.3~10.31)、4.65(2.81~6.38)、3.47(2.96~6.29)、2.52(2.30~4.52)、2.45(1.24~3.45)mg/L。非DVT组FM分别为5.00(5.00~5.27)、5.00(5.0~6.03)、5.00(5.00~5.45)、5.00(5.00~5.57)、5.00(5.00~5.35)、5.00(5.00~5.00)mg/L,DD分别为1.85(1.05~3.40)、2.07(1.15~3.71)、2.26(1.21~3.38)、1.87(1.22~3.57)、1.72(1.07~3.47)、1.55(0.95~3.05)mg/L。两组术前FM、DD水平比较,P均>0.05;术后第 1、3、5、9天,DVT组FM、DD水平高于非DVT组(P均<0.05)。其中DVT组FM在术后1~3天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至正常参考区间内。虽然DVT组DD水平高于非DVT组,但非DVT组DD水平也一直高于参考区间上限。

2.2 血清FM、DD对骨折患者术后DVT 的诊断效能 术后第1天,血清FM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术后DVT 的诊断效能一致性较好(χ2=20.306,P<0.05),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74%,符合率为77.1%。术后第3天,血清FM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术后DVT 的诊断效能同样较好(χ2=37.287,P<0.05),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90%,符合率为88.6%。术后第1天,血清D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术后DVT 的诊断效能一致性较差(χ2=0.406,P>0.05)。血清DD和FM联合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术后DVT 的诊断效能一致性较差(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下肢DVT发病率逐年上升[7],而骨折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卧床,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体内血液黏稠度持续升高,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极易发生DVT。部分患者在DVT发生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某些严重并发症,发生致残、致死等,因此DVT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格外重要。

研究指出,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降解产物,发生在继发性纤溶之后,对于DVT的早期诊断有着良好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DVT常用的辅助手段[8]。它对于DVT的诊断阴性预测值价值较高,可作为一项筛查性的检测[9],排除DVT发生,但由于其特异性较差,有一定的局限性,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一些临床症状来进行评估[10,11]。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的α链和β链上的肽键被裂解,分别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B从而转变成FM,因此FM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凝血酶的生成[11~14]。在正常人血液中很少甚至没有FM的存在,它是凝血系统被激活的敏感指标,所以FM对于DVT的预测有重要意义[15]。

本研究首先观察了血清FM和DD的变化,在术后发生了DVT的患者中,FM和DD高峰均出现在术后1~3 d,随后逐渐下降。DVT患者血清FM升高比较显著,达到非DVT组的4~6倍之多,非DVT患者术后血清FM水平变化不大并且在第3天之后就恢复至参考区间以内,说明此时由于外伤所引起的血液凝集结束。而对于DD水平的变化,虽然DVT患者各个时期均高于非DVT患者,但相对于FM变化来说并不显著,仅为非DVT组的2~3倍。并且非DVT患者血清DD水平各时期均明显高于参考区间上限(0~0.5 μg/mL),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是由于血栓的原因还是外伤所引起的升[16]。

本研究中,以超声诊断结果作为最终确诊的依据,在FM和DD对于DVT的诊断效果中,血清FM与超声诊断的一致性较好(P<0.05),在术后第1和第3天,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77.1%和88.6%,漏诊率均为15%,误诊率分别为26%、10%。血清DD单独检测和DD与FM联合检测和超声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诊断符合率术后1天均仅为30%。虽然血清DD单独检测和DD与FM联合检测敏感度在术后1天、3天均为100%;但其特异性很差,术后第1天为2%,术后第3天为0,因此并不提倡将其作为早期DVT诊断指标。

血清FM作为单独检测的标志物,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术后第1天分别为85%、74%,术后第3天分别为85%、90%。DD作为单独检测的标志物时,其诊断DVT的假阳性率较高[17],使得DVT误诊率很高,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体现,所以血清DD的单独检测只能用于DVT排除性的诊断。相对而言,血清FM的水平变化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18],对于DVT早期预警比血清DD更可靠。

综上所述,血清FM对于DVT的早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先于影像学方法诊断DVT,在DVT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血清FM的前瞻性研究较少,并未建立诊断意义上的cut-off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多普勒效能下肢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电子器件(2015年5期)2015-12-29 08:43:38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机械与电子(2014年2期)2014-02-28 0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