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列别克·朱马汉/新疆哈巴河县库勒拜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36703
随着羊养殖业规模和羊饲养数量不断扩大与增多,疫病防控成为在羊养殖生产中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布氏杆菌病防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布氏杆菌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给人类,可侵害人体多个系统,严重者可影响生育能力。布氏杆菌病已成为制约养羊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该病不仅严重影响肉、皮、毛的产量和质量,对社会公共卫生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及时诊断、防控和预防布氏杆菌病已迫在眉睫。
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单个存在,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抗酸染色呈红色。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备受重视。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常温下布氏杆菌在土壤、水、粪便中可存活1~3个月,但对湿热抵抗力较弱,60℃经30 min可将其杀死。该菌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对于养殖场和人的安全健康是潜在的生化武器。感染布氏杆菌后病畜以睾丸炎、关节炎、流产为主要特征,该病呈地方流行性,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本病,带病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
羊感染布氏杆菌患病后,主要侵犯生殖泌尿系统。母羊感染后会久配不孕、子宫内膜炎、繁殖性能下降;怀孕母羊感染后,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公畜感染后引起睾丸炎,精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生殖能力。据大量文献报道,母羊患布氏杆菌后流产率为可达6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产肉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的问题,患病羊每年产肉量减少10%,产乳下降15%,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的发展。
通过解剖患病羊可以发现,流产母羊皮下充满浆液并伴有淡红色液体,腹腔内混有纤维素,胃肠粘膜上并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产下的胎衣表面有大量絮状物,母羊体内胎膜厚度明显增加,绒毛肿大、充血。子宫黏膜明显增厚,质地变硬且有混浊的分泌物。患病公羊解剖可发现精囊上存在坏死灶,睾丸、附睾部位存肿大、化脓,病情较为严重公羊还可能出睾丸坏死。
在兽医临床中较多采用试管凝集试验的方法对布病诊断,采集羊颈静脉采血4ml后室温静置2h,再置于4℃冰箱放置4h后,将血液注入离心管中,以6000r/min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即为待检的血清。依据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再结合实验室凝集试验的诊断结果,方可对羊布氏杆菌病进行确诊。
5.1 未病先防,防重于治规模化养殖场和大型的散养户一定要梳理树立“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管理理念。要定期对羊群进行布病检测,一旦有阳性确诊病例就要马上淘汰。目前对于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并未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呈隐形感染的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所以一定要对羊群定期开展检测工作,对于阳性病例要不惜财力进行淘汰,以免后患。
5.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养殖场的发病特点,兽医人员要做好羊群疫苗接种工作。按时、按量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在注射疫苗后,要定期对羊群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对于免疫失败或抗体滴度较低的羊要进行“二次免疫”。
5.3 规范羊群引入检疫标准随着羊饲养数量的逐渐增加,各个省市的羊只频繁调运为布病的防控、净化带来一定的风险。许多饲养户和养殖场在跨省跨市调运羊群的时候并没有对引进的羊群进行疫病检疫就直接引场混养,可使带病羊混入健康羊群中,增加了布病的患病风险。养殖场和饲养户对于跨省市引入的羊群要进行严格的疫病检疫。
5.4 做好科学消毒工作在今后养殖生产中对病畜隔离、扑杀、焚烧、掩埋等场所要进行彻底消毒;根据布氏杆菌对湿热抵抗力弱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正确的消毒药,但要注意消毒药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在发现疑似病例之后要对畜舍内的器具、饲料等用品进行全方位消毒;加强易感人群的防范措施,要求养殖人员、驻场兽医等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及时更衣,工作时要戴医用口罩和胶皮手套,严格执行消毒工作。除此之外,羊体外寄生虫蜱可以传播本病,所以必须定期使用伊维菌素做好驱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