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森/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石莲子防疫检疫所 276618
王伟/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洙边防疫检疫所 276627
在我国,大部分的动物养殖户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动物常见疾病的特点、病理特征及防治手段了解甚少,缺乏应对疾病的能力与相应的知识。动物养殖是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动物养殖业一般规模较大,所以在疾病防控方面具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就动物常见疾病进行研究,从而能及时的发现疾病,及时的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生活环境的好坏优劣决定着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的能量获取与生长发育都是取自环境,环境不仅维持着动物的生存,更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当环境因为某些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直接引起动物患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系统。
虽然动物的种类繁多,生理结构特点也不同,但是诊断的方法却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先通过动物的表现特征进行判断,初步确认病症后,再对身体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测,最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治疗。
3.1 精心选择场址,合理布局前面提到环境对动物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养殖基地的时候,要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干净、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方,并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养殖场的布局上,养殖户应该按照动物养殖的规模进行区域化管理[1]。
3.2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养殖户应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最少一周一次,并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要选择安全无污染,对人体及动物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在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对每个角落进行消毒,包括饲料仓库、器械仓库等容易被忽视的场所。
3.3 严格控制饲料的配备管理在饲料的调配方面,养殖户应该注重营养均衡,还应根据动物的进食量进行适当的搭配,确保动物能够充分的吸收,从而有效的促进动物的生长。良好的营养补充还能增加动物的抗体,提高动物的身体抵抗力,从而具备抵抗疾病的身体素质。
3.4 注意空气流通,防治病原茵入侵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大量的研究数据来看,许多常见疾病的病原体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这些病原体依附在空气中的飞沫与尘土颗粒上,最终进入到动物的身体内,造成动物患病。
3.5 及时清理动物尸体动物死亡后,应立即对动物尸体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不能进行销售或食用,并对发现尸体的地方进行消毒。因此,这就要求养殖户在平时要加强巡逻,及时的发现动物尸体并进行处理。
3.6 做好用药记录在给动物用药时,要对药量及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必须按照药方规定的计量对动物服用,在停止服药后,对动物进行观察,从而确定药效的作用。
3.7 加强对动物幼崽的管理加强动物幼崽的管理措施主要有:养殖户应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生产的饲料,从而保证动物幼崽的营养均衡与身体健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饲料内加入一些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从而提高动物幼崽的抵抗力,从饲料方面加强对动物幼崽的管理;在引进动物品种时,养殖户要选择健康优质的品种;适当的增加动物幼崽的运动,提高动物幼崽的身体素质,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建立完善的动物幼崽免疫制度,在为动物幼崽注射免疫疫苗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动物幼崽身体状况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做好动物幼崽体内与体外的驱虫工作[2]。
4.1 做好消毒工作不管是疾病发生之前还是疾病发生后,都应该对动物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在消毒之前,消毒人员应先对自己进行消毒,截断传播途径。
4.2 加强对动物的监督管理当大量的动物感染疾病后,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分散管理,并及时的进行治疗,还应该安排人员对动物进行监督管理,及时的向管理人员反馈情况,在发病动物的饮食与休息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促进动物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动物常见疾病的出现与感染,会严重的损害我国动物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以及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随着疾病类型的增多、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疾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加大对常见疾病的研究力度、加强养殖场的管理、树立现代化动物养殖理念以及加强对动物的安全检验,才能有效的降低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