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晔
在气候变化领域,欧盟同中方开展了长期合作。中欧在长期分析、模型、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合作密切。我们高兴看到中国取得的进展,期待中国启动碳交易市场。
11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欧盟中国商会、欧洲工商峰会联合举办的“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通过线上视频方式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欧盟机构、德国、丹麦等国家的高级官员、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高层人士围绕“打造中欧绿色引擎、助力疫后全球经济复苏”的主题,展开云端对话。
与会人士表示,中欧在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充分利用技术、制造和资金的互补优势,通过绿色合作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借鉴意义。此外,中欧绿色合作将进一步落实中欧领导人的决定,用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平台,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推动中欧产业转型,继续携手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力度,这是中国政府落实《巴黎协定》,提前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的更新目标和本世纪中叶低排放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行动。这一目标的宣布体现了中国政府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是对人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的一种责任担当。”他还表示,“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一直有着非常好的合作。中欧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施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有非常大的合作的潜力,也有很好的互补市场。希望中欧在这个领域能够进一步展现领导力,开展积极的合作,推动多边进程。”
欧委会气候行动总司总司长莫罗·彼得里乔内表示:“在气候变化领域,欧盟同中方开展了长期合作。中欧在长期分析、模型、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合作密切。我们高兴看到中国取得的进展,期待中国启动碳交易市场。这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机制,即使在初期阶段,从量上来讲,也会使欧盟整个市场相形见绌。”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以光伏产业为例谈道:“我们正研发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净生态效益标准。该标准不仅核算光伏电站的碳足迹,还要核算光伏电站的土地植被、土壤有机碳,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中国和欧洲现在是全球的第一和第二大光伏市场,目前全球光伏组件超过70%由中国制造。该标准的建立可以引导全球光伏制造行业和光伏电站建设行业向着更低碳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方式发展。中欧联合研发的这种标准,应当积极为全世界服务。”
德国垃圾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尔纳德·坎帕表示:“2016年,我们被北京北控集团收购,这是投资欧洲以及可持续能源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建立了良好伙伴关系,是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作出改变、发展低碳能源的成功范例。”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和欧盟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应该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过去我们认为碳中和只是一种愿景,现在却已经成为一种行动了。如今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都在讨论碳中和这个问题。中国有很多企业加入了气候组织发起的RE100这项工作,并且也在尝试着实现碳中和。在这些方面,欧盟和中国应该更多地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