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净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牛奶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牛奶蛋白过敏是指人体对一种或几种牛奶蛋白质发生免疫学反应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好发于婴幼儿,可累及消化道、皮肤粘膜及呼吸道。约有50%~60%牛奶蛋白过敏可累及消化道[1],引起呕吐、腹泻、腹胀、腹痛、便血,甚至可影响健康发育。据数据统计,在我国婴幼儿中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约为2%~7.5%[2]。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通过回避牛奶蛋白过敏原及常规对症治疗来缓解临床症状,但部分患儿效果欠佳[3]。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选择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206 例牛奶蛋白过敏引起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患儿家长自愿参与,且排除既往过敏史、近1 个月内使用激素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失访者。其中男110 例,女96 例,年龄5 个月~3 岁,平均(1.83±1.13)岁,病程9 ~46d,平均(23.53±5.68)d。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3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积极避免牛奶蛋白过敏原,腹泻者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每次1 袋,每日2 次;便秘者给予乳果糖,每次1 瓶,每日2 次;脱水者静脉补液,连续治疗1 个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每次1 片,每日3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治疗后随访3 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尿液中尿白三烯E4 水平,并治疗后取患儿外周静脉血5ml,以3500r/min 转速离心10min 后分离出血清,选择日立717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水平[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实验室指标水平(±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实验室指标水平(±s)
组别 例数 IL-4(ng/L) IL-5(ng/L) IL-6(ng/L) IgE(IU/ml) EO(×106/L)研究组 103 11.08±0.65 20.11±3.89 4.18±0.79 82.52±15.68 122.31±21.48对照组 103 18.27±0.52 33.58±4.07 13.36±1.82 103.24±13.57 188.74±22.57 t 80.8486 22.7700 45.9465 9.3968 24.9799 P<0.05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白三烯E4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三烯E4 水平变化(±s,n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三烯E4 水平变化(±s,n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03 287.65±53.37 120.81±17.29对照组 103 283.97±55.42 183.64±35.47 t 0.4550 15.7386 P>0.05 <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牛奶蛋白是婴幼儿除母乳以外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有关婴幼儿出现牛奶蛋白过敏事件的发生率日益增长,轻者可引发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甚至引发急性哮喘、过敏性休克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3]。针对牛奶蛋白过敏临床上首先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但临床实践证实,过敏患儿机体内因伴有炎症反应,常会持续性损伤患儿的呼吸及消化系统功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抗炎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5]。孟鲁司特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白三烯多肽的活性及白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粘膜水肿及小血管炎性反应,有效改善过敏症状,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4,5]。
本结果提示在回避牛奶蛋白过敏原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可有效缓解过敏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机体过敏反应及炎性反应,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