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管理防御、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投入

2020-12-28 01:58李秉祥刘楠惠祥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投入创业板

李秉祥 刘楠 惠祥

【摘要】经理人的内在动机是其做出创新决策的决定性动因。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将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区分为防守性和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以2011 ~ 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检验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不同产品市场竞争下两者关系的变化。 结果表明:经理人存在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经理管理防御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是由产品市场竞争驱动的, 经理管理防御只有在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中对创新投入产生积极且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经理管理防御;创新投入;产品市场竞争;创业板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3-0091-8

一、引言

创新投入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成长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动能, 虽然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2009 ~ 2016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达2.6%, 但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1,2] 。 为此, 学者们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是大部分文献集中于探讨政府政策、市场竞争、机构投资者、环境规制等外部市场机制[3,4] 以及董事会特征、CEO个性特征、股权结构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5-7] 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忽视了对管理者内在动机的考虑。 尤其是当管理者面临被接管、被降职和被解雇等威胁与压力时, 会产生追求自身职位稳固的防御动机, 从根本上影响其创新投入决策。

行为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动机的驱使, 是个体在一定目标诱因下所产生的动机的外在表现。 因此, 经理人为了实现权力、高薪、职位稳定等目标而引发的管理防御动机是其做出创新决策行为的内在原因。 现有大量文献都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认为管理防御动机驱使下的经理人在创新项目投资中会表现出规避损失的保守性[8] , 避免选择回收期长、风险高、收益滞后的研发投资项目[9,10] , 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消极影响。 然而,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显著提升[1] , 企业家的创新投入意愿也愈加强烈, 且在创业成长期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11] 。 那么, 这种理论与现实并不一致的现象该如何解释? 经理管理防御一定会抑制创新投入吗? 是否存在其他因素缓解这种负面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情境机制, 在约束管理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 , 能够影响经理人的創新投入意愿, 从而改变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此外, 在我国当前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间创新差距分化明显等[11,13] 制度背景下, 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中度和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不同都会使管理防御动机驱使下的经理人做出不同的创新投入决策。 鉴于此, 本文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行业维度和企业维度出发, 将样本划分为高产品市场竞争组和低产品市场竞争组, 进一步检验不同产品市场竞争下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差异影响。

本文可能的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经理人的内在动机出发将经理管理防御融入企业创新的分析框架, 为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的动因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将管理防御动机区分为防守性防御动机和进攻性防御动机, 为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 ③将产品市场竞争的行业维度和企业维度结合起来考察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对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 弥补了以往文献仅从单一维度出发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决策的相关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 也为经理管理防御在创新层面发挥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促使企业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

大多数学者关于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的研究是在委托代理理论[14] 框架下展开的, 认为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冲突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股东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 倾向于选择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而经理人是有限理性、自利型、风险规避的机会主义者, 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作为其决策和行为的导向。 尤其是在面临业绩考核和职位安全的双重威胁与压力时, 经理人往往会选择保全自身职位,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会表现出风险厌恶倾向, 选择风险较小或收益较低但较为安全的投资项目[15] , 采取违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也即经理人存在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 然而部分学者基于管家理论视角, 认为经理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丰富和复杂的, 不仅具有代理人的行为倾向, 更重要的是具有管家的行为倾向[16,17] 。

与代理理论截然不同的是, 管家理论认为经理人不是完全自私自利的机会主义者, 而是追求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值得信赖、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好“管家”, 其行为受到成长、成就和自我实现等社会动机和成就动机的驱动, 希望通过完成挑战性工作、树立权威、承担责任、得到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获得内在的情感满足, 而不只是看重外在的物质激励, 甚至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企业利益[18] 。 扮演着“管家”角色的经理人,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注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和知名度, 在面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时, 不会为了短期业绩的好坏而放弃有利于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投资机会, 反而会采取主动出击的行为积极投资, 通过强化对企业的控制和市场声誉以减小被替换的可能性, 也即经理人存在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基于此, 本文从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和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的视角出发, 考察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

从经理人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的视角来看, 一方面, 股东能够通过在多个公司之间进行组合投资来分散公司的特有风险[14] , 在创新投资项目的决策中表现为风险中性。 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高额的转换工作成本的存在, 经理人的风险固定在单一的受雇企业无法有效分散, 经理人所投资的高风险项目一旦失败, 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 管理防御动机驱使下的经理人在面对投资决策时通常会规避风险, 不愿意冒险参与风险大、投入高、回收期长且收益不固定的创新类项目。 另一方面, 股东主要通过企业的业绩水平对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19] , 经理人所供职企业的业绩基本决定了经理人的薪酬水平以及是否可以在企业继续留任。 而技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性、高挑战性和高资金投入的长期过程, 产生的收益不能体现在业绩上, 且《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规定得较为严格, 导致当期研发投入费用化较高, 使得公司业绩短期内出现一定下滑。 因此, 为了使自己的职位得以稳固, 管理防御程度高的经理人会通过缩减见效慢的创新投入来快速提高企业的业绩, 向股东传达业绩表现良好的信号, 从而给股东吃一颗“定心丸”。

从经理人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的视角来看:第一, 经理人并不只有害怕失败而规避风险的动机, 还存在追求成功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动机[20] 。 追求成功的动机驱动着经理人认真努力地经营和管理企业, 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好的投资机会的寻求, 从整体战略规划的角度出发, 选择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经济效益的创新项目。 第二, 在权力、地位、声誉等非货币性激励下, 经理人往往会积极地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 一方面, 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项目可以使经理人自身得到成长和锻炼, 获得同事及上级的认同并进一步提高社会声望, 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积极影响, 也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 获得内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 能够通过增加对企业的控制权巩固自己的地位, 增强同股东议价的能力[21] , 降低被其他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性, 从而获得更大的继续工作权, 保障职位的稳固性。 第三, 企业竞争和长期生存的关键是创新[22,23] , 这对小公司、高科技类公司以及竞争行业公司而言显得更加重要[5] 。 在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下, 经理人的薪酬、声誉、权力等切身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密切相关, 激发经理人勇于冒险、力争上游、主动进攻的创新动机, 从而增加企业创新投入。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设:

H1a:经理管理防御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 即经理人存在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

H1b:经理管理防御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 即经理人存在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二)产品市场竞争、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会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变化而变化。 在竞争度低的产品市场中, 一方面, 处于低竞争市场环境中的企业面临的生存威胁和竞争压力很小, 管理者很容易滋生消极懒惰、安于现状、规避损失的“懈怠”心理, 产生违背甚至损害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倾向, 且对高风险的创新投资会持有更加谨慎小心的保守态度, 表现出投资短视的防御行为。 另一方面, 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往往能够持续地获取高额利润, 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小, 管理者能够轻易地达到业绩考核的标准。 然而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收益不固定等特征的创新投资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当经理人面临绩效考核带来的降薪或解聘压力时, 为了保住现有职位往往会采取防守的决策方式而不愿过多参与研发投资项目, 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在低产品竞争市场, 经理人是规避风险和消极怠工的代理人, 具有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 其进行创新投资的动力往往不足, 通常会采取保守的创新投资策略, 倾向于减少企业的创新投入。

在竞争度高的产品市场中, 首先,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产品淘汰使得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经理人会自觉地成为努力经营企业的好“管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行业的进入壁垒低, 企业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的威胁, 导致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风险加大。 企业一旦破产清算, 不但使股东遭受巨额的财富损失, 而且增加了经理人因绩效不理想被更换或被解聘的可能性。 因此, 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度能够减少经理人违背股东意愿、消极懈怠、规避风险的机会主义倾向, 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使经理人迫切地希望经营和管理好企业, 产生强烈的创造和革新的动机, 希望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通过创新研发为企业争夺一定的竞争优势地位。 其次, 按照心理学家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管理者的动机会在受到外部环境刺激后自发调整, 从而修正异化行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经理人会产生与企业共存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希望通过完成高难度的创新类项目发挥自己的才能, 树立自己的权威, 提高自己的职业声誉, 获得内在的工作满足和成就感。 因此, 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经理人是努力工作、热爱冒险、与企业共进退的好“管家”, 具有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往往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在低竞争产品市场中, 经理人具有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 经理管理防御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

H2b:在高竞争产品市场中, 经理人具有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经理管理防御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居多, 这些企业具有较高创新性和成长性, 且所处行业波动性大、竞争性高, 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更多依赖高管人员[24] 。 因此, 本文选取2011 ~ 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同时遵循以下样本筛选原则:①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 ②剔除被ST、?ST处理的上市公司样本; ③剔除数据存在严重缺失的公司样本。 经过筛选后共得到2511个样本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 对于数据库中缺失数据和数据库间不一致的数据通过手工查阅上市公司年报进行补充和修正, 以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5.0。 另外, 为了消除极端值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对所有连续变量按1%和99%分位数进行了Winsorize极值处理。

(二)变量定义

1. 解释变量:经理管理防御指数。 本文借鉴李秉祥等[25] 对管理防御指数的构建思路, 从经理人的个人特征、约束特征和激励特征三个方面出发, 选取经理人的年龄、学历、任期、专业背景、职业经历、转换工作成本、经理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共8个变量, 以反映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 在此基础上, 采用李秉祥等[25] 的平均赋权法, 对各个变量进行等权平均处理, 从而得到量化的经理管理防御指标, 即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 经理管理防御指数的构建说明见表1, 具体计算公式为:

MEI=(Age+Education+Tenure+Profession+

Experience+ConversionCost+Share+Independent)/8

(1)

2. 被解释变量:创新投入。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本文借鉴黄珊珊和邵颖红[26] 、谷丰等[2] 的研究, 采用研发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RDI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

3. 分组变量:产品市场竞争。 本文从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维度刻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 根据已有文献[4,6,13] 的做法, 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行业内企业家数反映行业竞争程度, 同时使用勒纳指数和经行业调整的勒纳指数反映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程度。

(1)赫芬达尔指数(HHI)。 赫芬达尔指数HHI的计算公式如下:

HHI=    (Sijt/Sjt)2   (2)

其中, Sijt表示t年度j行业i企业的营业收入, Sjt表示t年度j行业内全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 Njt表示t年度j行业内企业总数, 为保证产品市场竞争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在计算时使用了全部A股的上市公司数据。 HHI指数的数值越大, 表示该企业所处的行业集中度越高, 产品垄断程度越高, 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

(2)行业内的企业家数(N)。 本文采用N作为衡量行业层面市场竞争程度的另一个替代变量。 行业内参与竞争的企业家数(N)越多, 表示该行业的竞争度越高, 市场竞争越激烈。

(3)勒纳指数(PCM)。 勒纳指数(PCM)的计算公式如下:

PCM=(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  (3)

PCM数值越大, 表示该企业在行业内的定价能力越强, 在市场中处于更加优势的竞争地位, 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弱。

(4)行业调整的勒纳指数(EPCM)。 为了缩小行业间的差异, 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地位, 本文对勒纳指数进一步进行了行业调整, 计算公式如下:

EPCM=PCMijt-     ωijtPCMijt   (4)

其中, PCMijt是根据式(3)计算得出的t年度所属j行业的企业i的勒纳指数值, ωijt表示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占该年度该行业全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EPCM数值越大, 意味着该企业在行业内处于较高的竞争地位, 在市场中有较强的定价能力, 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小。

根据上述产品市场竞争各变量的定义, 赫芬达尔指数(HHI)、勒纳指数(PCM)和行业调整的勒纳指数(EPCM)的数值越小, 行业内的企业家数(N)的数值越大, 表示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激烈。 因此, 本文采用HHI的相反数FHHI和企业家数(N)来反映行业竞争程度, 采用PCM和EPCM的相反数FPCM和FEPCM来反映企业竞争程度。 本文根据FHHI、N、FPCM和FEPCM的均值对样本企业进行了分组, 将高于均值的样本划分为高竞争组, 反之为低竞争组。

4. 控制变量。 参考翟淑萍和毕晓方[3] 、张济建等[4] 、陈志斌和王诗雨[13] 、王文华等[27] 、李莉等[28] 的相关研究, 本文控制了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资本支出(Invest)、企业税率(Tax)、有形资产占比(PPE)、股权制衡度(Z2-5)、行业(Industry)及年度(Year)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各控制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2。

(三)模型设计

为验证H1a与H1b, 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

RDI=α+β×MEI+γ×Control+ε     (5)

其中, Control为控制变量向量, 包括了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资本支出(Invest)、企业税率(Tax)、有形资产占比(PPE)、股权制衡度(Z2-5)、行业(Industry)及年度(Year)虚拟变量。 进一步地, 为验证H2a和H2b, 本文根据行业竞争程度变量(FHHI与N)和企业竞争程度变量(FPCM与FEPCM)的均值将样本划分为高竞争组和低竞争组, 在不同的分组下对模型(5)進行回归估计, 并通过回归系数的比较检验经理管理防御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变化。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企业研发投入占总资产比重RDI的最大值为11.5%, 最小值为0.5%, 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创新投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均值为3%, 高于中位数2.4%, 呈右偏分布, 说明有部分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比较大。 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的均值为0.683, 中位数为0.750, 最大值为1.125, 最小值为0.250, 表明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 但不同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产品市场竞争的各变量中, FHHI和N代表行业竞争程度, FHHI的最小值为-0.316, 最大值为-0.0150, 均值为-0.048, 说明大部分企业处于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 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N的标准差为66.510, 说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差异较大。 FPCM和FEPCM代表企业竞争程度, FEPCM的标准差为0.157, 小于FPCM的标准差0.174, 说明经行业调整后的勒纳指数值差异缩小。

(二)全樣本回归分析

为验证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本文首先以全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模型(5)进行了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与企业创新投入(RDI)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0037, 其经济含义在于,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 就会增加0.37%的企业创新投入。 因此, 经理人存在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知, 回归结果支持了H1b, 表明经理人更倾向于成为努力经营企业的好“管家”, 更愿意站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积极地开展创新活动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 在通过成功经营企业获得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 为自己在企业赢得“一席之地”, 降低被替代或被解雇的职业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 在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各控制变量中, 企业税率(Tax)与创新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表明较高的企业税率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资, 对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股权制衡度(Z2-5)与企业创新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表明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够有效减少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促使大股东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投资决策。

(三)低竞争组子样本回归分析

为考察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度下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变化, 本文将产品市场竞争分为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维度, 根据反映行业竞争程度的赫芬达指数相反数(FHHI)、企业数量(N)和反映企业竞争程度的勒纳指数相反数(FPCM)以及经行业调整的勒纳指数相反数(FEPCM)是否大于平均值将样本划分为高竞争组和低竞争组, 并分别在两组子样本下对模型(5)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报告了低竞争组子样本的回归结果。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行业维度来看, 当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时, FHHI和N两组中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均与企业创新投入RDI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H2a。 在行业竞争程度低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具有行业垄断性和盈利稳定性的竞争优势, 此时经理人更容易产生防守性防御动机, 表现出规避风险、保全现有职位、个人利益优先的“代理人”行为, 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越高, 对于不确定性高、风险大、回收期长的创新项目越“避之不及”, 从而损害股东利益, 不利于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开展。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维度来看, 当企业竞争程度较低时, 表5的FPCM和FEPCM两组中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与企业创新投入(RDI)的相关系数均为正, 但不显著, H2a并未得到支持, 说明当企业间的竞争度较低、企业居于较高的竞争优势地位时, 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了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高竞争组子样本回归分析

表6报告了高竞争组子样本的回归结果。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行业维度来看, 当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时, FHHI和N两组中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均与企业创新投入(RDI)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H2b得以验证。 上述结果表明在行业竞争程度高的市场环境下, 激烈的竞争激发了经理人的危机意识和变革创新精神, 推动经理人由避免风险、个人利益优先、损害股东利益的“代理人”角色转向勇于冒险、超越个人利益、股东利益优先的“管家”角色, 为了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长久生存和发展, 同时使自己的职业抱负得以实现, 经理人会做出增加企业创新投入的决策。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维度来看, 当企业竞争程度比较高时, 表6的FPCM和FEPCM两组中经理管理防御指数(MEI)与企业创新投入(RDI)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H2b再次得到验证。 这表明在企业竞争程度高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处于劣势的竞争地位, 经理人作为精心经营、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好“管家”, 为了维护自己的职业生涯声誉, 必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从而积极地从事创新活动。

总体而言, 产品市场竞争显著地影响了经理人的管理防御程度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行业层面来看, 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经理人由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转向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从而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产生促进作用。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层面来看, 激烈的企业竞争使经理管理防御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由不显著变得显著。 由此可见, 经理管理防御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中。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考察前文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进行了如下检验:①替换被解释变量。 本文使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RDS)作为创新投入的替代变量, 重复上述回归过程, 回归结果没有实质性变化。 ②重新计算分组变量。 使用上市公司总资产代替营业收入计算赫芬达尔指数得到HHI_ASS, 取相反数FHHI_ASS作为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指标; 使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重新计算勒纳指数和经行业调整的勒纳指数得到LI和PM, 取相反数FLI和FPM作为企业竞争程度的衡量指标。 进一步对样本进行重新分组, 并对本文的模型进行回归, 得出的结果与前文并无差异。 ③使用Tobit模型回归。 由于被解释变量创新投入(RDI)是一个大于0且小于1的变量, 使用Tobit模型重复前文的回归过程, 结果仍然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将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动机分为防守性和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从经理人的内在动机视角出发分析了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变化。 通过对2011 ~ 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本文发现:经理人存在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经理管理防御指数越高, 企业的创新投入越多。 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是由产品市场竞争驱动的, 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着经理人由“代理人”的位置走向“管家”的位置, 从防守性管理防御动机转变为进攻性管理防御动机, 从而使经理管理防御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 激烈的企业竞争促使经理人能够有效发挥其“管家”角色, 使经理管理防御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由不显著变得显著。 总之, 经理管理防御只有在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中才能对企业创新投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①经理管理防御不一定对企业产生消极影响, 反而在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的投资以及创新活动的开展方面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②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当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时, 可以适当激发经理人的“管家”意识, 以激励经理人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创新投资决策,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产品市场竞争较弱时, 需要约束经理人以避免其出现损害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减少经理人员的管理防御对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J].管理世界,2015(6):22 ~ 33.

[2] 谷丰,张林,张凤元.生命周期、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投资

——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1):146 ~ 156.

[3] 翟淑萍,毕晓方.高管持股、政府资助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

——兼议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 J].科学学研究,2016(9):1371 ~ 1380.

[4] 张济建,苏慧,王培.产品市场竞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

投入关系研究[ J].管理评论,2017(11):89 ~ 97.

[5] Lu J., Wang W.. Managerial conservatism,board independence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7(48):10 ~ 16.

[6] Sheikh Shahbaz. The impact of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power and firm innovation[ 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8(44):36 ~ 50.

[7] 苗维胜.股权集中度、管理防御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J].财会通

讯,2017(12):104 ~ 108.

[8] Hoskisson R. E., Hitt M. A.. Strategic control and firm innovation

[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6):605 ~ 621.

[9] 吴建祥,李秉祥,张春生.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

——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5):80 ~ 86.

[10] 李秉祥,陈英,李越.管理防御、R&D投入与公司治理机制关

系研究[ J].科研管理,2014(7):99 ~ 106.

[11]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创

新动向指数的报告——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J].管理世界,2016(6):67 ~ 78.

[12] Alchian A. A.. Uncertainty,evolution,and economic theor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0(3):211 ~ 221.

[13] 陈志斌,王诗雨.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现金流风险影响研究

——基于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的双重考量[ J].中国工业经济,2015(3):96 ~ 108.

[14] Jensen M. C.,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4):223 ~ 248.

[15] 李秉祥,郝艳.基于管理防御的企业投资短视行为的实验研究

[ J].预测,2009(6):7 ~ 12.

[16] 周志强,田银华,王克喜.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型、模式及其选

择研究——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5):5 ~ 12.

[17] 陈伟民.代理理论、管家理论与公司治理分析框架的重構[ J].

理论探讨,2013(3):86 ~ 90.

[18] Davis J. H., Schoorman F. D., Donaldson L.. Toward a ste-

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1):20 ~ 47.

[19] Graffin S. D., Boivie S., Carpenter M. A.. Examining CEO

succession and the role of heuristics in early-stage CEO evaluation[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4):383 ~ 403.

[20] 郝艳.经理管理防御的成就动机探析[ J].华东经济管理,2011

(2):94 ~ 97.

[21] Shleifer A., Vishny R. W.. Management entrenchment: The

case of manager-specific investment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1):123 ~ 139.

[22] Aghion P., Reenen J. V., Zingales L.. Innovation and institu-

tional ownership[Z]. Cepr Discussion Papers,2013.

[23] Chakraborty A., Rzakhanov Z., Sheikh S.. Antitakeover provi-

sions,managerial entrenchment and firm innovation[ 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4(72):30 ~ 43.

[24] 劉良灿,宁鑫,吕潮林.CEO开放性促进了企业创新吗?——基

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2):82 ~ 93.

[25] 李秉祥,刘淑欣,陈英.经理管理防御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

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两权分离度的调节作用[ 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1):82 ~ 95.

[26] 黄珊珊,邵颖红.高管创新意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

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华东经济管理,2017(2):151 ~ 157.

[27] 王文华,张卓,季小立.高管持股与研发投资:利益趋同效应还

是管理防御效应?——基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4):23 ~ 31.

[28] 李莉,于嘉懿,赵梅等.管理防御视角下的国企创新——基于国

企高管“作为”“不作为”的探讨[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106 ~ 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经理管理防御与成长性研究”(项目编号:71772151);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孵化平台共生机理及其实现路径”(项目编号:19JK0579)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54

猜你喜欢
创新投入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扬州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环境不确定性、CEO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自然人控股公司中R&D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企业经营绩效与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与治理对策
2015年A股创业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创新投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