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怯懦、畏缩”到“顽强、自信”

2020-12-28 11:52徐雁
新阅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扬州人生母亲

徐雁

一部偶得于孔夫子旧书网上的二手书《飞出八咏园:问道途中的流年碎影》(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数日来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

一个在呱呱落地时造成她母亲落下“血虚”病症的女婴,一个在日寇侵华期间出生、在“国共内战”中生长的女娃,一个在懵懂童年饱受性情骄直的母亲厌憎而怯懦畏缩的女儿,一个在小学期间学业出色却突然沦为“黑五类”子女的女学生,一个在14岁便辍学到扬州漆器玉石生产合作社学艺的女童工……

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她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抛却来自原生家庭的怯懦、畏缩,逐渐变得既顽强而又自信的?在做工厂播音员期间,她是如何偶获同厂男青工的追慕而获真爱,建立小家庭后,在困顿中生育并教养成才了一双儿女的?她又是如何从“七二一工人大学”脱产学习美术起步,并终于克服种种不期而遇的困难,不断地在学业上和学术上自强进取,终于成为著述丰硕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到了晚年,她又是如何在思想感情上与“一生少给我好脸色”的母亲和解,并在深层次上理解了被时政蹶倒后人生堪怜的苦难母亲的?总之,她的悲悯自述和人生蝶变,能够给予后来者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和思想启迪呢?

那么,就让我们打开书,循着张燕教授(笔名长北)所忆述的人生道路,来寻觅有关的答案吧。《飞出八咏园:问道途中的流年碎影》全书不过20万余字,在“自序”和“引子”之外,依次为24题,即《大难不死》《懵懂童年》《小荷露角》《风云突变》《有志于学》《十年飙风》《相濡以沫》《云开日现》《爱上层楼》《改业研究》《编刊转制》《绛帐生涯》《世有伯乐》《人文沐浴》《苦行万里》《骨肉情深》《花甲之搏》《转益多师》《得道多友》《二重证据》《走向世界》《学也无涯》《盘点人生》,以及题为《亦禅亦闲》的“代结束语”,附录有《长北年表》及《长北历年著作目录》。

纵观本书脉络,如果从时间线索上来看,是从1944年5月末在日寇空袭下的柳州城出生写起,以至中年以后独自走遍中国内地并进而走向海外考察人文史迹,终获“女霞客”的美称和诸多学术桂冠的金色晚年;如果从空间上来说,则先后涉及出生地的战时柳州,幼年短暂生活过的上海,童年及为人妻、母时代的扬州,以及中年以后的南京等地。

《飞出八咏园:问道途中的流年碎影》,首先是传主在晚年回望自己人生历程的一册记事簿,其次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与自己的母亲取得和解的心灵史。

话说传主的母亲因在分娩她时遭遇子宫大出血,亟须产后调养,因此她一出生,就被托付给了寄食其家的叔祖母抚养,得到的是叔祖母对她婴幼儿期的精心打理,至于3至9岁的童年,她是在位于扬州大流芳巷29号的私家园林——“八咏园”中度过的。

在20世纪前叶,“八咏园”有藤花榭、四面厅、金鱼池、补园、南园等,花草扶疏,林木蓊郁,尤以园中所叠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著称,这里曾经是传主和她全巷童伴的快活林和游乐园。尽管在这髫龄烂漫的生活里,她会被妈妈不时地用梳齿或指关节敲打脑壳,或遭到“死丫头”“寡妇脸”之类的毒舌詈罵,更得不到永远无条件护妻的爸爸对女儿的同情和关爱,于是“在父母的管束下,童年的我沉静怯懦,完全没有了孩子应有的活泼”,虽然“操行与成绩连年优秀,却畏缩怯懦,全无成才之志,也未见成才迹象。”

尽管在女儿的心中,默默地渴望着那份“母爱”。

童年的心,是多么渴望母亲爱抚!有那么几年,我年年秋天打疟疾,发烧又退,退了又发烧,烧得我只见鬼影幢幢,在帐子上走来走去,心里抖抖乎乎地害怕。母亲下班回来,会坐在我床边,摸摸我额头说:“烧退了吗?退了,给你买支铅笔。”

每到秋天我就害怕,每次发烧我又期待:母亲会来的,一定会来的!为了母亲在我床边的一坐,我甚至盼望高烧卷土重来。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那样地与生俱来,直到母亲离世我才意识到,此恋绵绵,死而不绝。(《懵懂童年》)

由此细节,足见传主童年时所渴盼的“母爱”,稀缺至于何等程度。阅读至此,真忍不住为这样的女儿一掬同情之泪!那么,传主当年投胎的是怎样一个家庭,生她养她的是什么样的父亲和母亲呢?

原来,她的父亲是扬州一个大户人家的长子。在15岁时,其父亡故,由他突然继承下整个大家业。缺乏社会历练而又少年当家的结果是,他大把花钱,在乐善好施中吃空了老本。但他忠实执行并且完成了“三个儿女都要读大学”的亡父遗愿,自己以身作则,于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眼见留洋的同学一个个成为蜚声远近的工程学家,他空有不俗之志,却从无骇俗之行,甚至他自己的事情还得母亲把关。”到了1953年,一贯为人厚道心肠热,只会把书读好、遇事就犯糊涂的这位大少爷式、公子哥一般的父亲,因在高中时参加过“复兴社”而被退职,失去了在南京的公职及工薪。1958年,被“下放”到农村。1966年“文革”开始后,仅拿20元生活费在乡下从事体力劳动。总之,“父亲为自己读书阶段的糊涂,当了近30年政治运动的对象。”

她的母亲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大家庭,“从小活泼美丽,聪颖过人。作为两大家族第一个出生的第三代,她集祖父母、外祖父母三千宠爱于一身,养成了她的骄纵性格”;“外婆早逝,外公(吃大烟)堕落,母亲未笄之年就成为一家大小的主心骨,养成了她讲话做事痛快淋漓、说一不二的脾气。”1937年抗战初期,即与曾经同学过的父亲结了婚,“父亲遇事往往捉襟见肘,一应大事无不需要母亲拿出主张。母亲又敬业如命,心事全掼在工作上……”因为其时她的母亲已从一个教师,成长为扬州琼花观小学校长,又被市教育局调去创办了扬州市第一中学,做了首任教导主任。到了1957年夏秋,却突然被时政打成“右派分子”而遭撤职降级。在1966年“文革”以后,更被发配到校农场养猪、种蘑菇,还不时遭受“造反派”所施予的身心迫害。

这是1958年,当全面厄运降临家庭以后,尤其是当她学习和操行成绩异常优秀,却因父母身份原因不被扬州高级中学录取时,年仅14岁的传主冷静地意识到,“与其失学在家,不如到工作中去锻炼。”于是她瞒过父母,执意报名到扬州漆器玉石生产合作社去做工。这是她面对不知前景的人生,第一次自行做出的前途抉择,初显了她临变不怯、敢于决断的性格。她用自己的见识和胆识,决意自立,就这样把自己给担当了起来。而当时她的父亲所点拨的“手工艺的历史技法少有人整理,你可以留意”的话,就此埋在了她心里,后来终于发芽成苗,并开花结果。而在母亲的心里,一直暗自认为女儿一旦做了工人,将一辈子“没得说相”(扬州土话,意谓“不会再有出息”)。

传主与其母亲的心灵和解,应该是发生在她母亲年近古稀之后。这时候,她自己早已有了生儿育女拉扯大何其不易的体悟,更有了曾经风雨几多愁的社会阅历。对于自己的母亲,她更多的是理解、同情,乃至悲悯和感恩了。

2003年12月28日11点20分,传主的母亲不幸离世。“我趴在母亲身边,不停地流泪……我一生的眼泪,似乎要在母亲辞世那几个月流完”;“我哭我的母亲,也哭我自己,我这才知道,我是如此地深爱与我骨肉相连的母亲。”在题为《骨肉情深》的单元里,她深情地写道:

母亲是我一生至爱,也是我一生至痛。她心高气傲,为人正直,有话敢说,有事敢当,做事麻利,作风泼辣,在全校师生中极有威望,在教育界同仁中留下了光明磊落,“嘴一张,手一双”的女能人形象。被打成“右派”之前,她连年晋升,被推举为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如果不是“反右”,母亲这一生,是应该也必定会有所作为的。

悲恸流淌着的泪水,是一个人痛苦心灵的分泌物,更是郁积心结的融化剂。母亲的去世,令传主顿悟了《诗经·小雅》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深意,她认识到:“我这一生受母亲的恩惠,不仅在于母亲以痛苦换来我生命,以健康赐予我健康,还在于母亲在身遭政治重压的心境之下,奋力撑起了‘家这片天空……因为有了母親,我们才从无冻馁,生活安定”;“母亲对我的降生、我的成长、厥功至伟,我永远深爱、永远感激、感念我磊落而又坚强、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至于如下这一段段富有情怀的感悟之语,更具有振聋发聩之效。

——“天下母亲的错误,必定有它特殊的背景;天下母亲的功劳,必定千百倍大于她们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失。”

——“母亲以生命给我生命、呵护我生命,就应该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任何回报与孝敬,都比不上理解母亲、赞美母亲,给已经承受了太多苦难的母亲以安慰。”

——“为了孩子,为了整个民族陶养出宽容、安详、平和、从容、自由的心灵,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沥尽战争和斗争浸入民族人性中的毒素吧!营造宽容、安详、平和、从容、自由的社会生态吧!只有宽容、安详、平和、从容、自由的社会生态,只有理智的母爱,才能够陶养出安详、平和、从容、自由、充满爱心的公民。”

《飞出八咏园:问道途中的流年碎影》,不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与自己的母亲取得和解的心灵史,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成功实现自我救赎的精神读本。

本书详述了自己在求学求知的过程中,是如何自勉自强,在不断提升学习力和阅读力的同时,找到自信,赢得自尊,终于力除得自原生家庭的性格缺陷,而适时地激活了天性,终于变沉静为活泼,变怯懦为奋勇,变畏缩而进取,而这一切革命性的变化,归功于她所受到的小、中学教育,以及丰富的课外阅读生活。

在传主感恩其母亲的诸多理由中,包含有这一条:“我尤其感激母亲为儿时的我们营造的学习氛围,为儿时的我们培养的学习习惯。这习惯着实令我受益终身。”她回忆道:

(母亲)从不辅导我们功课,也从不检查我们功课,只养成我们静心看书的习惯……还利用职权之便,分批带回学校图书馆购买订阅的新书新杂志。我们做完作业,就看书看杂志,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直到全家歇灯睡觉。

每天放学,我总是先到古旗亭(扬州)图书馆少儿读书室看书,图书馆关门才回家。那时,写书的人不多,开卷必是好书;那时,写文章的人也不多,开卷也必是好文章,并不像现在孩子随意上网翻屏未必有益,甚至可能中毒。几年的时间里,我读遍了少儿读书室所有的书籍杂志,还帮助图书馆谢老师管理读书室,年年获得“优秀小读者”奖状。有时候,我跑到大人阅览室里去读书看报……少年的我,主要靠“公书私看”,打下了大量阅读的基础,养成了终身读书的习惯。

于是,小学阶段“操行与成绩连年优秀,却畏缩怯懦,全无成才之志,也未见成才迹象” (《懵懂童年》)的传主,在初中三年的学业阶段,终于崛起了,“一时间,所有的荣誉让我占尽了,丑小鸭似乎真的变成了白雪公主,我天性中的活泼面被激发了出来”,“初中三年,对我一生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让我从怯懦畏缩中走了出来,滋长出了自信。这样的自尊自信,伴随并且支撑了我一生。”(《小荷露角》)

原来,这才是传主人生逆袭的“法宝”。她依靠自己的天赋聪明加上后天勤学,再加以持久的学习力和过人的进取心,终于扭转了人生的乾坤,获得了人生的升华。因此,一部《飞出八咏园:问道途中的流年碎影》,不仅是一部女性励志进取的传记,更是一部心灵疗愈之书,在思想上启迪着读者如何发挥宝贵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和谐、更愉悦、更平实。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扬州人生母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扬州绒花”
给母亲的信
独一无二的你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