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燕
摘要: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经济时代,抓住信息技术的特色,将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和保护等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设知识产权小镇,是当下城乡结合、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南知识产权小镇的创建应充分考量战略布局、创新活力、政府职能和金融支持等因素,在实现多方面协调统一的情况下,综合推进大数据时代河南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知识产权运用;创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30-0043-04
1 引言
近年来,城乡结合、区域联动等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新形势、新任务的不断出现,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地区特色,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具有新时代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是我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先后强调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时代性与重要性。特色小镇即依靠地区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创新应用形成地区产业,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经济发展时期国家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的新举措,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产业优势的形成,改善区域经济落后、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现状。[1]
大数据时代,掌握了创新优势,即掌握了话语权。新时代背景下,把握经济命脉,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河南省先后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实施方案(2020)》,在鼓励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场对知识产权的转化使用,将知识产权融入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创建河南知识产权小镇。建设知识产权小镇,一方面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进一步推进小镇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创新优势;另一方面,对引进创新型人才,激励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小镇整体融创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知识产权小镇建设符合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要求,为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2]
就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和知识产权小镇而言,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成熟,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已有的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中总结经验,探析河南知识产权小镇的建构路径。
2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情况
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在知识产权强国和强省战略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落地运营。笔者以知识产权小镇建设为出发点,考察河南省内外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意图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小镇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实践支撑。[3]
2.1 河南省外知识产权小镇建设实践
本文以大数据为依托,在搜集和分析河南省以外各地区知识产权小镇建设的现状时,聚焦于较具代表性的特色小镇,主要总结分析了西安、天津、深圳、昆明、湖北和成都等地的特色小镇。力求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可供借鉴的建设经验,并适时分析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遇到及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河南省建设知识产权小镇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对已经建成的知识产权小镇运行现状的考察中,主要围绕各地知识产权小镇的功能定位、调整领域、面临问题、取得成效等方面展开。信息获取以政府网站为主,以求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体内容见表1。
2.2 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实践
目前,河南省内尚缺乏典型的知识产权小镇,多以旅游业、农业为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仍是以传统产业为支撑,在其基础上建成区域特色小镇。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在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下,建设河南知识产权小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對河南省内特色小镇的调研主要从取得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考察,信息获取以政府网站为主,以求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具体内容见表2。
通过对河南省内外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典型特色小镇的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知识产权小镇还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其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规律。换言之,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就地取材,在已有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或新产业,避免对地区大刀阔斧的改建、重建等行为。另外,特色小镇建成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均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也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注入了新鲜力量。[4]但是,在看到特色小镇带来的优势与新发展的同时,也应警惕其在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为建设河南知识产权小镇构建合理路径。
3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3.1 产业定位不明
就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尤其河南省内的特色小镇而言,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运营过程中多存在产业定位不明确,整体运作方式混乱等问题。一方面,特色小镇仍依附传统产业或农业,试图在不改变区域发展的模式下,通过增加产量等方式实现小镇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在新经济模式和新时代背景下,小镇为实现与新形势的接轨,往往在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小镇环境,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等其他产业。[5]换言之,特色小镇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缺乏核心优势产业,甚至存在无限制扩大小镇外延之嫌疑。笔者认为,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尽量避免形成“海纳百川”式的经营和发展模式。正如《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的“切忌无限放大特色小镇的含义,将所有区域建设与特色小镇划等号。”
特色小镇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发挥地区资源的最大优势,推动地区及周边经济和服务的提升。笔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应首先明确战略选择,设计核心产业的同时,应不断开发和融入新的竞争优势,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在“万物皆可联”的信息时代,注重挖掘地区新的活力,避免“万物皆可游”“量大产多而为新”等封闭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