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苗苗 陈婧婧
摘 要 利用现象描述分析学,通过分析人们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这一现象的描述概括出一些具有本质判别的观念,以此探析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表明,人们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认识可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为三个维度。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并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源、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 档案高等教育 档案 现象描述分析学 档案学专业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江南北。档案教育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弦歌相伴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取得了许多非凡成绩也积累了有益经验[1]4。档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教育的成熟与发展。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作为档案学教育的主体,承担着档案人才培养的使命,肩负着繁荣档案事业的重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起源于现象学传统的现象描述分析学在教育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18。它主要研究人们对客观现象的看法,并通过对概念的分析,研究人们对所经历现象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在图情领域,国外一批著名学者采用该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99年,布鲁斯(Bruce)在《现象描述分析学:开启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一文中指出现象描述分析学为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3]31。戴安娜(Diana)在《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对档案的不同理解:馆藏,联系与改变》一文中利用现象描述分析方法,指出了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在从业中接触档案的不同途径与方式,探究专业的信息人士接触档案的其他广泛途径[4]2。耶茨(Yates)在《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信息体验研究》中利用现象描述分析的方法探析了不同的信息体验[5]96。还有很多研究,如肯德里克(Kendrick)的《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保守的高校图书馆员工作研究》[6]129,戴安娜(Diana)的《高校档案工作经历:档案馆员与图书馆员的理解和合作》[7]182等。
在国内,曾庆霞在《现象描述分析学及其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利用现象描述分析法探析信息素养的教育[8]22。杜伟等在《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信息素养学习方法研究》一文中用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图书馆员和教师合作的信息素养教育方法[9]27。还有刘应成的《现象描述分析学及其在计算机专业教育研究中的应用》[10]186,张春燕的《现象描述分析学与信息素养的研究》[11]209等。综合来看,国内关于现象描述分析学在图书、情报、档案学领域的介绍及相关研究却还比较少见。在教育教学环境中,运用现象描述分析研究方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尽管中国学者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讨论和研究中一直非常活躍,但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理论性的,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较少。因此,笔者欲采用现象描述分析法从受众的角度予以探析,以希冀通过本次调查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提供另一种研究思路和视角。
一、现象描述分析研究过程
1.设计研究问题。现象描述分析研究观察者描述的是现象而不是现象本身。本研究立足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第二层次”分析视角,研究人员描述的是观察者描述的现象而不是现象本身,尽量排除研究人员主观意见和假设。在现象描述分析研究中,依据研究目标并合理设计问题是研究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咨询了大量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初步形成访谈问题的框架后,又请教育学领域专家确认问题的有效性。最终确定的访谈问题为:请描述你的专业背景;请描述你接受过的档案教育(含继续教育)及从业经历;请描述你认为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请描述你认为的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最显著的专业素养是什么。
2.选择访谈对象。在受访者选择方面,为发现人们观念中的关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性质不同,所以在进行取样时应进行差异的最大化。在受访者数量方面,现象描述分析学研究通常只选取小部分被访者,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笔者最终选取了20名受访者,他们均有档案从业经历或档案受教育背景,但它们在性别、年龄、经历和专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需要指出的是,现象描述分析研究中样本的数目应该大于等于15,也就是说15名受访者属于现象描述分析方法的最小推荐数目,本研究在受访者数量选择上符合现象描述分析研究的要求。在性别上,各选取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在年龄上,跨度为20岁到50岁;在经历上,有在校大学生,也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从业者,还有档案学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上,主要分布在社会科学领域。
3.确定调查策略。现象描述分析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有个别访谈、群体访谈、观察和历史文献等方式,本文主要采用个体访谈方式,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展开调研。因此,在访谈过程中,采取开放态度,请受访者畅所欲言描述自己的经历,以收集更多有用信息。但是,为保证问题前后的逻辑性,笔者会适时地跟进追踪。但是,鉴于现象描述分析学要求研究人员必须试图将偏见和主观认知的影响降到最小化,因此,研究人员将所有访谈中收集的信息视为同等重要,并且不应用研究人员自己的理论。比如,在谈到对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认识的时候,会引导受访者谈论更多的经历而不是帮助其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在谈到档案学专业教学方式创新的时候,会请受访者举例说明创新方式等。
4.数据收集和分析。现象描述分析的研究对象不是研究人员自己的观察,而是受访者的经历。它关注的重点是“人们经历了什么”和“如何经历的”这类问题。因此,受访者的语言描述内容十分重要,为确保准确客观地反映受访者的观点,应对访谈全程进行录音。鉴于受谈者遍布全国各个地方,20名受访者采用电话方式受访。访谈一般持续27—50分钟并且全程被录音。访谈结束后,为方便对结果做进一步的研究,将受访者的录音材料先逐字逐句地转录为文本,反复阅读访谈内容后,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二、结果分析:关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几种观点
访谈中,受访者更多地回答了希冀在接受档案学专业的教育中获得什么这一问题,诸如获得什么样的技能,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人才培养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因此,在对持不同类型观念的受访者的描述进行分类时,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将各种观念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三个维度,从教育教学的微观角度分为(教学目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
表一将持不同类型观念的受访者的描述制成图表,集中呈现了受访者关于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的观念。与现象描述分析学在教育领域的其他应用情况相似,现象描述分析学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上述三个方面的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30%、20%、50%。
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维度方面,持有这种观点的受访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侧重档案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注重学科前沿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的学习。在学生生源上,因为“术业有专攻”,应着重档案学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如受访者认为“档案学专业肯定要体现其专业性,这样它的专业基础才会扎实”。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为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在学习评价机制上,注重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受访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侧重新的信息技术方法的运用以及重视实务训练,使其掌握信息技术,具备基本信息技能。在学生生源上,应该欢迎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评价机制上,不应该仅仅注重于学生的书面成绩,要强化技能操作、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受访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信息技术方法相融合,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生源上,鼓励跨学科领域的学生学习档案学专业,这些学生本身具备多学科背景,可以不断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翻转课堂”等创新式方法,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不拘泥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在学习评价机制上,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管理能力的考核,不过于注重对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的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
三、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启示
经过上述分析与调研,笔者认为,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挑战,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催生了很多新的学科和新的行业。与此同时,档案工作环境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理查特(Richard)提出了計算档案学(CAS)的概念[12]179。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应贯穿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源、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
1.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课程建设是学生培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档案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档案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科建设具有推动和支持作用。随着“大数据”“数字保管”及其他许多新兴概念不断兴起和流行,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随之不断改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多样性和应用性相统一,既要夯实学生的档案基础知识,也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在夯实档案基础知识方面,既要包括专业的档案理论,也要包括跨学科理论、方法的交流与讨论。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方面,引入计算机语言、网络、多媒体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胜任当今的工作。在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管理能力方面,要融合更多人文社科的知识,尤其是对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发展档案学专业的大数据知识体系。
此外,不同学校还应该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擅长领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既掌握了档案基础知识,具备了档案学专业素养,也练就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核心技能。
2.生源结构和学生层次多样化。复杂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内容各式各样的档案,因此实务中,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档案,比如,经济类、财务类、医学类、工程类档案等,都需要特定的专门知识,因此,在档案学硕士教育阶段,可以采取相对灵活宽松的招生条件,对申请人的专业背景不做特别限定,鼓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接受档案专业的学习。这样,不同背景下的学生既具有其他领域的专门知识,又接受了档案专业的系统培训,既能在档案工作实务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也能够对档案研究领域的开发与丰富起到帮助作用。比如,加拿大档案高等教育就是以硕士教育为起点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档案高等教育[13]16,美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14]50。
跨学科专业学生为档案学专业带来的生源,以及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多学科知识的交汇对档案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原来所学专业与档案学专业的交融有利于学校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这一技术工具和自己本身具备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去开发研究电子档案的管理,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推动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档案专业学科发展。
3.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可以采用案例式和引导式等开放式教学方式。
一是依靠成熟的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网络系统,开发档案精品网络课程。例如,可以在MOOC平台上发布在线课程,该平台允许任何具有互联网访问权限的学生访问在线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精品网络课程可以使非档案专业学生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对档案专业学生而言,也可以提高档案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聘请档案从业者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以目前档案实践中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的案例为出发点,将知识性东西传授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档案实践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亲自到档案馆实地参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了解实际岗位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真正的档案文化,从而提升理论学习的兴趣。这对帮助他们确定日后的职业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评价机制的多元化。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有利于对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进行有效评价。现行评价机制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评价管理机制不合理、测试题目缺乏多樣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采取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其弊端是钳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受教育时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消极影响[15]43。档案学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参与能力。学生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专业观点,将这些作为考察学生在校学习能力的依据。二是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要综合评价学生在参与实践、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一些专业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三是针对如前所述笔者提及的开展MOOC在线学习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应该创新评价机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本研究对丰富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完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育具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在受访者选择上,样本量虽足以满足现象描述分析学研究需要,但若要深入探索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则需要更大规模的样本量支持;二是在对受访者选择上,学科领域多聚集于社会科学领域,缺少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受访者的研究;三是研究结论基于对受访者的访谈,受访者的选择和访谈内容受主观影响较大。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输入大量人才,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研究,能对于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改革开放40年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档案学通讯,2018(6):4-8.
[2]吴维宁.现象描述分析学:一种质的研究与评价方法论.教育测量与评价[J].2009(9):18-21.
[3]Bruce, C. Phenomenography: opening a new territo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J] .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Research,1999,5(1):31-48.
[4]Diana K. Wakimoto. Collections, connections and change: differences in experiencing archives[J].Library Review,2017,66(1):2-15.
[5]Yates,C.,Partridge,H.and Bruce, C. Exploring information experiences through phenomenography[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2012,36 (112):96-119.
[6]Kendrick K D, Damasco I T.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conservative academic librarians [J]. Behavioral & Social Sciences Librarian,2015,34(3):129-157.
[7]Diana K. Wakimoto, Christine Susan Bruce.Experiencing archives at universities: archivists,librarians,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5,43(2):182-198,
[8]曾庆霞.现象描述分析学及其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7):22-25.
[9]杜伟,程仕林.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信息素养学习方法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4(2):27-31.
[10]刘应成.现象描述分析学及其在计算机专业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9(2):186,150.
[11]张春燕.现象描述分析学与信息素养观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5(6):209-211。
[12]Richard Marciano, Victoria Lemieux, Mark Hedges, etal.Re-envisioning the MLS: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M]. Bradford District: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8.
[13]吴海欣.加拿大档案高等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24-25.
[14]上官小兰,陈丽静.美国档案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初步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2(120).
[15]刘晶,李白.中美档案高等教育的比较[J].云南档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