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年多来,故事于我究竟存在何种意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当我尝试着把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它帮助了我在叙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薛晶晶
《做有故事的教育》是叙事者的“大家长”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的第四本书了,一年一本,我从心底佩服这位高产的“大家长”。认真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偷偷在想,第五本会在2020年的三月还是四月推出呢,毕竟前面每一本的推出都是恰逢春暖花开的时候呢,一边读着一边期待着。
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
王维审老师无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说:“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这位讲故事的高手,让故事走进班级晨会,走进各项德育活动,走进家长会,走进国旗下讲话,还会利用故事使课堂更加丰盈。
回首三年多来,故事于我究竟何佳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故事促进了我的自我成长。当我尝试着把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发现它帮助了我在叙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这的确是一种“自己培养自己”的主动成长。
让故事说话的教育模式
当我慢慢学会用故事说话,用生动贴切的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无形中把美德与力量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我发现,“教育终于被撬开了一丝闪烁着亮光的缝隙”。当发现冬日里孩子们起不来床,早上常常有几个人一直迟到的现象时,我放弃了以前的说教模式,转而给他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古人们勤学的故事来勉励他们,我惊喜地发现,这比批评教育的效果居然还要好。于是,我开始逐渐减少用那种“鸡飞狗跳”喊叫式的教育模式,转而使用让故事说话的教育模式。
写下和孩子们的故事
因为用教育叙事来写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我实现了文章发表0的突破。投稿一年以来,我在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多篇,这也让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写教育叙事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往发生一件事,处理完就算结束了。但是现在,因为要把它写成故事,因此在写叙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细细思考,事件处理得成功或是不成功的原因,都会在这个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一次次沉淀促进了我的成长。有时我还会把自己写的文章念给孩子们听,在故事中,孩子们无论听到的是自己还是他人,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所以我非常赞成王老师说的那句话:“写故事,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深刻的内省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行动,一种真实的自我成长;对阅读者来说,是阅读是一次感同身受的心灵回应,是一次对他人经验或教训的鉴别与汲取。”
促进生命成长的故事
故事还促进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开展了“我喜欢你”主题叙事教育课程。“我喜欢你”活动,让学生用故事学会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通过讲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实故事,让故事温暖每一个望小人,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
我和孩子们都是深度参与者,无论是“我喜欢你,老师”活动还是“我喜欢你,同学”活动,每一期的活动中,总有阵阵暖流涌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头。“我喜欢你,老师”活动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为师的幸福,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那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自然也更加幸福。“我喜欢你,同学”活动,因为参与者是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所以当那些平时默默无闻不被关注的孩子也成为大家一周关注的焦点时,当大家纷纷表达对他/她的喜欢时,他们也遇见了自己的美好,也漸渐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而对于整个班级而言,每一个成员提升了,这个集体自然也就更优秀了。
故事于我何意义?故事自有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