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从1988年走上讲台至今,张明芳已经度过了33个年头,长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张明芳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很多。她喜欢教书,喜欢教育,喜欢校园里的书香味。任教师,她相信“亲其师,信其道”;做校长,她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她提出幸福教育,让孩子去追求幸福,成为一个大写的,有生命质感的人。
现在,她带领年轻的清江浦中学踏歌而行,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践行最美丽的教育信仰,去成就一所古典与现代并存,成人与成才并重,精神与内涵同在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关键词: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2.0诞生
接手清江浦中学之前,张明芳已经在淮安市第六中学做了两年校长。这两年来,她带领六中大步向前,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13年,由于规划调整,第三中学整合到第六中学,成立清江浦中学;2015年,清江浦中学搬迁到现在的新校区,开始了新的发展。
如何拟定适合清江浦中学的发展思路?好在,此前张明芳在担任六中校长期间一直探索幸福教育,对幸福教育1.0的提炼已基本到位,构建了从幸福文化到幸福管理、幸福德育、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服务的“六朵玫瑰”。接下来,如何将幸福教育提档升级,使其适合新的清江浦中学的发展,成为了张明芳工作的重心。
一直以来,张明芳都在探寻着教育的本质。“我觉得人一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追求幸福,我们希望用幸福教育交给学生一种追求幸福的能力。”张明芳说。因为新学校的发展,张明芳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凝练出了自己的校本幸福教育观:追寻幸福是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张明芳对自己有一个“土生土长”的教育格言:幸福他人,温暖自己。她解释说:“教师所有的行为一定要能够温暖自己,如果达不到这样一种境界的话,就会进入职业生涯的瓶颈期,也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孩子。”
“幸福教育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张明芳时常这样问自己。现在,她有了答案:为孩子提供幸福的教育,就是要带着孩子去追寻幸福,让他们成为一个大写的、有生命质感的人。在朝着幸福教育2.0进发的路上,学校提出“构建幸福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在此指引下,张明芳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凝练了办学目标:建设古典与现代并存,成人与成才并重,精神与内涵同在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张明芳带着幸福教育从1.0到2.0,有一点始终坚持: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她告诉老师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就无法将这样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幸福教育将无从谈起。
关键词:幸福教师
爱学生胜过爱自己
人们经常会问:教育者的幸福何在?在张明芳看来,教育者的幸福就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她曾经在一篇随笔中写道:“也许,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他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最让张明芳庆幸的是:“清江浦人已經明白在奉献中享受教育,在教育中享受着幸福,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张明芳为我们讲述了清江浦中学心存大爱的“张妈妈”张文利老师的故事。张文利老师第一次见到君豪是2019年7月10日,此时的君豪是一副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模样,问他理想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他一脸茫然。后来,接触时间长了,张文利发现他的性格很内敛,有着那种荣辱不惊的从容与淡定。君豪的学习潜力较大,可惜缺乏调教。于是张老师决定试一试。君豪非常喜欢打游戏,立刻断掉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张老师建议他从七月份开始,游戏时间缩短到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八月份时,每天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开学之后,每周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就这样,他从游戏的沉迷中慢慢走出来了。君豪父母中年得子,上面还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姐姐,因此他在家里备受宠爱。加上父母没什么文化,所以在家的时候基本属于“散养”状态。据孩子妈妈说,君豪的周末时间几乎都在荒废。于是,从国庆节之后,张老师每个周末都会和他通一次电话,了解他周末的学习情况。一直以来,张老师建议君豪高效学习,反对他打疲劳战。考试前的一段时间,他有时候会磨蹭到很迟睡觉,张老师就让他妈妈在他睡着之后给她发张照片,一定要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张老师经常和君豪说,“你就是应该坐在淮高教室里的学生”,如果不全力以赴的话,就太可惜了。现在,君豪的目标就是淮高。期末考试之前,张老师跟他约好,一起创造一个奇迹,进入全区前20名。果然,他们如愿以偿了。
幸福就在这校园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有一群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带领孩子们奔向幸福的好老师。”张明芳说,是他们让我们的“幸福教育”更有意义,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校园”。
说起这些老师们,张明芳如数家珍。悉心育人、静心教书的许永安老师,连续5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即使自己的孩子读高三也不例外,他用坚守与奉献成就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信心的杜希刚老师,每天早晨,他总是最早出现在教室,每天晚上,却迟迟不愿离开,有他在,学生最安心;用心陪伴,用爱呵护,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班级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何海燕老师;心念孩子、壮心不已的单延中老师,每一个早晨、每一个课间、每一个晚上,办公室里总能见到他不倦的身影……在张明芳眼中,他们都是最可敬、可亲、可爱的人,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清江浦人对幸福教育内涵的理解:那就是爱——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爱学校胜过爱自己,爱教育胜过爱自己。
关键词:幸福管理
让每个干部都能独当一面
张明芳刚到六中任校长的时候,每天早上习惯性地会在六点半到六点四十之间到校。“不管老师们有没有到,我觉得我应该站在门口迎接我的老师和孩子们。”这一站,就是9年。
这9年来,张明芳除了外出学习、开会等,每个工作日都会准时来到校门口,风雨无阻。而外出学习,老师们都是知道的——她的行踪对学校老师从不避讳。长期以来,她始终坚持“工作向我看齐,考核从我开始”,要求管理团队老师们做到的,自己一定会先于他们做到,以此来“画”一个幸福管理者的样子。
怎样让这个幸福管理者的样子落地呢?张明芳有几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是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第二个是管理诫勉谈话;第三个就是管理“双轮岗”制度。张明芳在学校做过大面积的轮岗,几乎所有干部都轮换了自己的岗位。校际之间的平行轮岗,学校内部的平行与上下轮岗,初步建立了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对此,张明芳解释:“在同一个岗位时间长了人就有思维惯性,如果换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岗位,环境会逼着他成长。有时候经验就是最大的障碍,没有经验或许能够得到更多、更快的成长。”
张明芳告诉我们一个在学校轮岗中成长起来的真实案例。现初三年级部主任黄海,经历了几次管理轮岗,从级部副主任到教師发展处副主任,从科研处主任到级部主任,这一路走来,各块工作在黄海主任的带领下,走得有方向,更走得有力量。这方向,源自他长期以来对每一块“新”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把控。这力量,源自他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歌颂美的心灵,让老师们感受到“我的年级因自己的存在而更有价值”。2018年他接手初二年级以来,带领全年级三十多位教师和近四百名学生,潜心工作努力拼搏。从初二体育中考高达97%的满分率,到初二地理、生物中考创校历史的76%“双十率”,再到2020年元月的“开门红”——全区期末调研优生和均分的“双突破”,他不断创造着学校管理的奇迹。
“‘双轮岗可以说激活了我们学校管理团队,与前几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张明芳说。最大的变化是管理团队的成长,从“我在做”到“我怎样做”再到“我怎样做好”,干部们有了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主张,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行为。前几年,学校工作事无巨细,张明芳总是亲力亲为,现在是每一个干部都能独当一面,省下来的时间张明芳就可以做校长该做的事。
关键词:幸福课堂
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育人
作为校长,张明芳深知,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同时她也明白,教师成长,是一个“慢”的艺术。但是,不怕“慢”,就怕“站”。
“你总得往前走,老是站在那个地方是不行的。”张明芳说。她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变革,从课堂教学开始。
在学校的众多变革中,最难的是课堂。“改到痛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堂。”每一个教育人都如此感慨课堂变革之难。课改这些年来,张明芳带领清江浦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GHSR”——“三习四元素”——“元素·对话”等课堂模式。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推进过程,为避免老师们陷于惯性思维,学校鼓励教师做个性化的改进。张明芳认为,模式也好、模型也罢,教师从入模到出模,都是一个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基本模式或模型的引领,教师在课堂变革之初会比较茫然,会随心所欲,这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
“幸福课堂一路走来,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育人。”张明芳说,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育人思想与理念的变化,教学思维与行为的变化——从“上好一堂课”到“育好一个人”。
“要想老师站好课堂,除了课改,校长还能做什么?”张明芳经常这样问自己。
一开始,她用的是推门听课。她记得自己听的第一堂课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一堂数学课。上课铃响,当张明芳提着凳子、拿着听课本走在去听课教室的路上时,老师们都从办公室探出头看。校长听课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校长在关注课堂、关注老师的成长,这可以让老师们自觉地回归课堂,把课上好。
那个时候,张明芳几乎所有学科、所有年级的课都听,一学期正常听七八十节课。与听课相比,张明芳更喜欢与老师们“聊课”,每次听完课,她都要跟老师们交流,常常是听课四十分钟,交流一小时以上。“这样的交流更多的意义是把管理的期许传递给老师们,启发老师去思考自己的课和以前对比有没有变化、变化在哪里。”张明芳说。在这个过程中,张明芳会不断去肯定它,不断和老师商榷,怎样把这堂课上得更好。
听课听到现在,很多优秀的老师的课张明芳都不会去听了。要听课的老师,她会提前跟老师“约课”,让老师提前准备好。她解释;“有的老师专业发展真的有点困难,听他的推门课,你无法替他找到更多的优点。但当跟他约课之后,学科组会帮助他,他自己也会努力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都变得喜欢上课,他们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要我工作”变成了愿意去展示最好的自己,尤其是在课堂上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喜欢主动与张明芳“约课”,许多50多岁的老教师愿意上各级各类公开课,这对一所成立不久的中学来说是很难得的。
关键词:幸福德育
从校园“小舞台”到人生“大舞台”
清明前一天,凌晨五点,清江浦中学校园里的广播已经响起,学生们全员出动——参加他们最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一、初三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赴南京、连云港,踏上“我与春天有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旅,初二的孩子则与老师们一起踏上“弘毅之旅”——徒步去周总理纪念馆。
张明芳介绍,每一年,学校都会在清明前,组织全校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年来学校一直不断研发“与春天有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以主动参与、主动调查、主动研究等方式走入社会。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大,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的压力无疑相当大,但张明芳带领学校管理团队一直在坚持,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这也是她心目中 “幸福德育”最生动的样子。通过近年来持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开发,张明芳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变了:研究正逐渐内化为孩子们自觉的行动。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堂的变化越来越大,过去老师一讲到底、孩子们一听到底、一练到底的课堂不见了,孩子们举手的多了,发言的多了,主动帮助同学的多了,积极展示的也多了。
同样,每周一的升旗课程也是清江浦中学幸福德育课程的有效载体,为此,学校还研发了孩子们的“风采展示”课程。让张明芳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展示中朱玉姣老师带领的八年级(10)班的全体学生上台,她谈到当时的感受时说:“当每一个孩子都能始终气宇轩昂地站在升旗台上,当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放声朗诵,尤其从主持、领诵、演讲到所有孩子都能脱稿展示,台下的孩子们就那么安安静静地欣赏着,你却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心潮澎湃。这一瞬间,人、景、情悄然融合,一切是那样的怡人!真应了一句老话:好从慢处来。”在这里,张明芳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她还记得该课程研发之初,孩子们低着头、哈着腰,面无表情、手足无措,唱歌跑调、朗诵失声,站在下面看着台上,她心里的那份着急与纠结难以言表。
在清江浦中学,类似于国旗下讲话、开学第一课等活动都是由学生主持。“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信大方地传递出自己的声音,未来,学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也不会害怕。”张明芳说。正如清江浦中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构建幸福教育,成就幸福人生。自信,恰恰是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要素。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学校关工委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在这块工作上您有什么心得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张明芳:是什么让我们的“五老”如此“醉心”于教育工作?这显然要归功于我校的“幸福关工委”。建设中,我们制定了“文化引领,课程构建,活动支撑,特色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常态化、特色化、优质化”的工作思路,致力于以“家、好、美、做”文化引领全体清江浦人通过追求正派做人、踏实做事、勤奋做学问的幸福行动,呈现各尽其美、各美其美的幸福场景,实现家和万事兴的幸福愿景,追求幸福的校园生活。
在我们看来,关工委是“家”,不仅是五老的家,还是我们每一个校长、老师、家长、学生之家。因此,我们在关工委工作中以“让每一个孩子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理念,以“老少共学、老少共乐、老少共建、老少共享”为机制,依托关工委的“五老”人员,用他们对教育深度的思考和宝贵经验,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做指导。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受到幸福关工委的建設,最大化彰显了“教育的人文情怀”,给了孩子不一样的发展,成就了学校不一样的发展:学校办学质量大幅提升,办学效益迅速拓展,学校获得了诸多荣誉。而更让我们看好的是,在关工委“五老”的帮助指导下,孩子们已经能够追求“有自己的发展”,发展的不仅仅是学识水平,更是体魄、气质、精神。他们已经明白:不仅要自主追求幸福,更要为社会和他人的幸福承担使命。成为“有爱心,有尊严、有担当”的现代社会公民,这不仅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期待,更成为孩子们自主、自觉的幸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