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常州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的创新性研究

2020-12-28 02:03李静妤
颂雅风·上半月 2020年5期

李静妤

摘要:佛教装饰不同于一般的世俗装饰,它受到佛教文化的制约,但随着现代佛教复兴和装饰艺术的多元发展,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现代科技不断进步,设计当随时代,佛教文化装饰的转型也成为必然。本文以常州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常州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主旨。通过对天宁寺的建筑、佛教用品、佛像等装饰艺术的调研与分析,挖掘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的底蕴与特色,为打造常州天宁寺的新形象方案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常州天宁寺 佛教装饰艺术 调饰 莲花纹 视觉形象设计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佛教主题的景区建设。在现代佛教复兴和装饰艺术多元发展的形势下,很多新建扩建的佛教建筑缺乏对装饰艺术的新形式、新风格的探索,或墨守成规,延续着古典装饰形式;或单纯追求表面形式的奢侈豪华。常州天宁寺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650年—655年),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享有 “东南第一丛林”的称誉,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纵观天宁寺的历史背景,横观社会认可度,以及寺庙院落营造出的宏峻面貌都足以细细挖掘,形成一套独特的视觉形象。为了突显天宁寺佛教文化内涵、忠实于佛教文化、宣传寺院的建筑特色,也为了能创造文化产业价值的文化品牌的出世,我认为天宁寺佛教胜地的文化视觉形象需要进行改良设计,结合时代特征更好地推广其品牌,以全新的可视形态出现,利于佛教精神的宣扬。

一、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的调研与挖掘

天宁寺建筑的装饰内容丰富,室外主要包括屋顶、墙饰、梁柱、门窗、台座及园林景观等,室内装饰是体现佛教文化内涵的重要空间,主要装饰内容有佛像、背光、幡、欢门、天花藻井等,主要表现手法是彩画和雕刻。位于主轴线上的建筑多为木砖混搭结构,建筑外墙面厚实,刷黄色,两侧配殿多与主殿统一。动物、卷草花纹、佛像等题材频繁运用在墙面装饰上,黄色的墙面和大气的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

屋顶设计沿袭了传统建筑屋顶形制;装饰部位主要包括顶面、屋脊、垂脊、檐角;顶面装饰材料以琉璃和陶瓦为主;屋脊装饰多为瓦质或陶质的屋脊兽,两端多为简化的龙头造型,寓意吉祥、平安;檐角处瑞兽依次排列,象征消灾祈福、遇难成祥、公平公正之意;椽头用油彩装饰,美观华丽。

天宁寺建筑的门窗装饰艺术以造型、纹样及局部彩绘最为丰富。门窗造型多样,尤以圆形最为突出,圆形寓意在轮回求得圆满,较多体现佛教文化;窗棂纹样亦是佛、俗共存,主要有二龙戏珠、冰裂纹、卷草、莲花等,同时也有植物、动物变形而成的纹样装饰。

梁、柱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辅以木雕、铜雕等,精美华丽。柱式为中国传统样式和西方样式相结合,柱身为中西结合形式;柱身中段或饰以仰覆莲花;柱础以坐兽、覆莲或忍冬纹饰为主,具有保护柱脚的功能。另外,在建筑的梁柱下还有很多装饰华丽的撑拱构件,它们在结构上几乎不起任何支撑作用,但是富有装饰意味,多采用花、鸟、人物等图案做雕刻,生动活泼。

天宁寺殿堂室内装饰气氛庄严,也是最能体现佛教文化艺术内涵的空间,主要装饰内容为平棋、佛像及室内陈设等。

平棋是天花的别称,略同于藻井。平棋就其结构来说,非常秩序化,似方格状棋盘,是连续排列的方格形装饰。每格内装饰为“双龙戏珠”,饰以忍冬纹角边的适合纹样,整体纹样的处理较为灵活,既对称又富于变化,柔中见刚。

佛像是历代佛寺室内空间装饰的中心主题,天宁寺佛殿内与佛像有关的特殊部位的装饰,如背光、头光、莲花座等,多为木质、泥质或金属制品,造型大多圆润光滑。背光是佛像背后的屏风状的饰物,大多繁丽豪华,意在表示佛光普射四方,烘托佛陀庄严、静溢的气势。背光包括头光和身光,被视为佛本体的一部分,从不单独出现;表现手法或铸、或刻、或彩绘;呈平面或立体造型,以圆形、椭圆、火焰形为主,周围饰以云纹或火焰纹,象征圆满、圆融;纹样题材有祥云、莲花、火焰、卷草和寓意吉祥的动物等。背光上图案多为大鹏、鲸鱼、龙女、狮子、大象等各种吉祥图案、花草卷纹等,并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独具特色的装饰应属大雄宝殿里大型彩塑群像——望海观音,红、绿、黄、蓝、白的装饰色彩既神秘庄严,又有宏大壮观,彩塑人物与云纹交织,错落有致、分舍得体、结构有序的氛围,给人以一种高大深邃、庄严无比的感觉,不愧是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此外,主殿堂装饰还有宝盖、幡、幢、莲座、欢门、香案等。宝盖来源于古代帝王出行时的承尘伞,作为佛的庄严饰物罩于佛像正上方,用于承尘,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材料以丝绸为主。欢门多用金银彩线绣有珍禽瑞兽及奇花异草图案,熠熠生辉、华丽无比,平添了不少庄严肃穆的佛教气氛。在佛、菩萨面前,除了欢门还可以看到,佛殿前经常悬挂着许多条形下垂的丝织飘带,佛家称“幡”,幡上常常绣有“南无本师释逛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等字眼,寺庙佛殿里所挂的幡,颜色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红可白、可黄可青。它与古代室内帘幔装饰有着密切联系。传统佛寺空间多注重细节装饰和空间意境的营造,帘幕作为建筑的内部装饰,既内而外,既连而隔。室内柱间悬挂帘帛、帷幔,不仅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也使空间更灵动、更有意境。历代佛寺的大殿中,帘幔在室内装饰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以写实为主,注重意象性,装饰较集中于庙堂建筑内外。其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建筑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如墙面、斗拱、横梁、平棋等,多为木质或砖制的彩雕或彩绘;二是与佛像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如背光、头光、莲花座等,造型大多圆润光滑;三是与供养物品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如香案、佛龛、烛台、香炉等,多为木质或金属制品,后饰以金箔;四是与佛教礼仪活动有关的特殊物品装饰,如华盖、布袋等,大量使用了蓮花、忍冬、龙凤纹及人物纹饰等。

二、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蕴藏独特的个性

由于地处江南,受到地域文化、艺术的影响,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展现出江南地区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鲜明个性。

(一)雕饰的广泛运用

砖木雕饰多,三尊大佛的莲花座(又称须弥座)、大殿上三张金碧辉煌的供桌、悬吊在空中的三盏琉璃灯,都是用椴木、樟木一件件雕刻组装而成。墙面的砖雕饰件也很丰富,雕刻的内容有花卉、佳果、飞禽、走兽,有戏文故事,有经卷人物。天宁寺雕饰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江南其他寺院所不及。

(二)瑰丽的色彩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望海观音彩塑

望海观音彩塑使用了较为浓重的色彩,主体观音像为金色,观音背后的群像以赤、青为主,少量白色、黄色,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较强,且红、蓝、绿的比例得当,视觉上十分平衡。彩塑中分布的彩色祥云浮雕都以白色进行描边,相当于强对比的色相使用了间隔调和,整体塑像的色彩显得非常和谐。大面积浓重色彩的使用,使得立体塑像愈加层次分明,把充满人间情趣的天国世界装点得五彩缤纷、鲜艳而不落俗、雅致却不暗淡,真可谓至善至美、美不胜收。

(三)以圆形为主要素材的几何形装饰图式

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门窗造型以圆形的古典艺术形式居多,圆形寓意在轮回求得圆满,较多体现佛教文化;窗棂纹样大多是由植物变形而成的纹样装饰,主要有卷草、莲花冰裂纹等,造型变化多端,组合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充滿宗教神秘感。

三、天宁寺佛教装饰艺术的特点对新形象方案的启示

(一)秉承传统——使用以莲花纹为主的装饰题材

《阿弥陀经》中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在众生去世时,如来佛、大势至、观音等菩萨坐于莲花宝座上,手持莲台,接引他们。由此可见,佛教对莲花的重视,它经常出现在头光、宝座、背光中心、藻井中心等上面。在佛教装饰中,莲花可以说是与佛、菩萨形影不离的重要装饰题材之一,莲花图案在天宁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最广,使用莲花图案作为天宁寺视觉形象设计的视觉元素遵循了佛教道义,也符合天宁寺本身的佛教装饰精神。

(二)雕饰的有感而发——半立体的创作形式

天宁寺雕饰数量之多是寺院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他装饰形式,雕饰的优势是有立体感、空间感。怎样在设计形式中找到能与雕饰相呼应的表现形式?木雕、砖雕都不是最便于造形的载体,唯有纸才是最佳塑形的材料。可以纸塑形,在纸张上做雕刻,形成半立体的形式。

(三)亮丽的色彩只为脱俗——色彩创新

望海观音彩塑启示设计人员可以大胆尝试色彩。浓重、瑰丽的色彩一度让人沉浸在五彩斑斓的佛国世界。不拘泥于白、赤、黄、青、黑五色,反而可以鲜艳而不落俗,雅致却不暗淡。因此在设计中可采用具有佛教道义的象征色进行自由搭配,力求脱俗,赏心悦目。不必过于严谨地只使用黄色,亦或死板教条地使用白、赤、黄、青、黑五色。

结语

本文立足常州天宁寺的佛教文化,从旅游原有视觉形象入手,试图挖掘天宁寺的佛教装饰特点来提升景区视觉形象。通过对天宁寺佛教艺术纹样特色的挖掘,探索到了能合适而又新颖地展现景区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的大方向,为天宁寺佛教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文化宣传的新设计铺垫了有利的调研素材。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吴地佛教装饰艺术的创新性研究 编号:2016SJD760112

参考文献:

[1] 葉兆信.中国佛教图案[M].台湾:万里机构,2001.

[2]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

[3] 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北京:北京大方弘文,2007.

[4] 斯坦利·威斯坦因[美] .唐代佛教[M].北京:北京大方弘文,2007.

[5] 王其钧.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